郁依梦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以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为依托,联系已有的知识水平,去解决一系列简单或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课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到六年级中的特色单元,本专题课究竟是不是只将“策略”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呢?本文将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这一课来进行课堂研究。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实践 生本理念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一课的教学基础是从条件出发来解决问题的策略,该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所求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学会从问题出发并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积累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感受问题策略的价值。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现象描述
【情境导入】
师:今天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先来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步骤。
生:读清题目,找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看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师:带着这些知识一起跟大头儿子去看看商店里有什么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回答)
师:可以知道各种运动服、鞋子、帽子的价格。大头儿子要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提出问题的?
生:一套运动服的价钱+一双运动鞋的价钱=一共用去的钱。
师:动手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看来,根据这些条件,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用去的钱,可以有4种不同的答案。这些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数量关系式都一样。
师:像这样,从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的策略。
【自主探究】
1.改变问题
师:究竟该买哪套运动服和哪双运动鞋呢?围裙妈妈来出主意了: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师:现在我们随便选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与前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
生(讨论):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2.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师:根据你的经验,要求剩下的钱我们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带来的钱和用去的钱。
师:这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你能说出这个关系式吗?
生:剩下的钱=带来的钱-用去的钱。
师:那带来的钱题中告诉我们没有?用去的钱呢?所以想要求剩下的钱,我们就要先求出什么?
师:那我们该挑哪套衣服,哪双鞋子呢?为什么?
3.学生自主尝试完成
师:请你们在作业本上试一试,完成这题,检验自己算得对不对。
4.汇报交流
师:我们不能根据这么多条件来想怎么组合就怎么组合,不能从条件出发了,要从什么出发想起?(板书:从问题出发)
5.完成想一想
【巩固练习】(略)
二、问题诊断
(一)教学定位有失偏颇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问题策略意识不强,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他们的策略价值体验,没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的重要意义。本课的教学应该重点围绕以下三个目标展开:什么是“从问题想起”,为什么要“从问题想起”,怎么样“从问题想起”。笔者在教学中没能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解决好,只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怎么样“从问题想起”上,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和认识到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价值,导致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可以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
(二)教学过程不够开放
笔者原本希望缔造一种“生本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建构“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可是笔者在教学中仍然不够自信,对学生不够放心,没有充分解放学生,没能开放教学时空,使得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发挥出来,导致教学仍然比较封闭,学生没有得到较好的自主性发展。在自主探究环节,笔者原想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发展,没想到问题成了羁绊学生思维的绳索,过多的提问式引导,束缚了学生思维,挤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导致未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主探究成为一种口号,学生对“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学得比较牵强,理解得不够透彻。
(三)教学方式陈旧老套
笔者在教学中虽然以“生本理念”为立足点,想要追求一种“自主探究”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能采取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教学没能跳出传统的陈旧的框架,仍演绎着老套的讲授教学法。整堂课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没能绽放个性生命精彩,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缺少智慧的碰撞,自主学习气氛不浓厚,因此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教学对策
吃一堑长一智,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调整了教学路径。
(一)体验感悟,领略价值
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學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从问题想起”,更要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从问题想起”。为了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从问题想起”,笔者对教学路径稍做调整,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如在提出“围裙妈妈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问题后,笔者利用前面刚刚复习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用该策略来解决问题。学生尝试后发现: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鞋子的情况不止一种,要先计算出四种组合的价钱,再分别算出剩下的钱数,最后比较哪一种剩下的钱数最多。经历了尝试后,学生深入思考:“条件太多,从条件想起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亲身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从条件想起”来解决该问题很烦琐,从而产生了探寻直接且便捷的策略内驱。切身的经历体验,让学生有了比较和感悟,使他们领略到“从问题想起”的价值,懂得对于条件较多的问题,可以采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来解决,从而也对“怎样从问题想起”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多让少引,确保生本
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学习是学习者的意义生成、建构理解的过程。”学习要靠学生的自主建构,而不能靠教师的生灌硬塞。自主探究不是一种口号,而要真正在课堂落地生根,为了确保课堂中以学生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教师要多让少引,多一点让学,少一点引导,要主动让出位置,让出时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保驾护航。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主动让学引思,而且要处理好“让”和“引”的度。在新授环节有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在第一个内容教学时,笔者“引让结合”,先让学生预习,然后适当引导学生展开“从问题想起”策略的探究,在引导中问题不要过多,抓住核心问题:“你对最多剩下多少元是如何理解的?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相信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理解“要剩下最多的钱,必须要买最便宜的物品”。他们完全能够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而在解答“买帽子”问题时,教师则没有必要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应用刚学的策略解决同类问题,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基于合作,彰显主体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课堂更加开放,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自主探究动力。教师如果在该课教学中采用一些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中融入合作元素,或许会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或许会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会使教学效果更好。例如,笔者在提出:“围裙妈妈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之后,直接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比刚才的问题难多了,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先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然后组织集体交流,共同分享合作学习成果,这样淡化了教的色彩,有效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无定法,贵在得当。有时候换一种教学思路或许会带来不一样的精彩,让我们在“适合的教育”视域下开展数学教学,为了适合的教育,不妨另辟蹊径,让学生成为主体,使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田甜.浅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J].数學学习与研究,2017(3).
[2]唐思祺.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
[3]章猛.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
注:本文系苏州市吴江区学生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0819YXS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