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
(江西省瑞昌市第八中学,江西 九江 332200)
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这是一种心理倾向或者内心活动。学生展现出学习动机,说明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某种需求,通过体育学习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发展目标。
初中阶段教师对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程度,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是为学生提供身体锻炼的条件,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既能增加交流的机会,还能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提升体育素养。但是教师缺乏对体育教学的关注,没有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角度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缺乏创新和改革,无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为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学习动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希望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还能通过体育活动锻炼自己的身体。2018年郑雅云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一文指出教师应利用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转换为学习的动机,让学生通过产生的兴趣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学习中[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从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真切体会学习体育知识对增强身体素质发挥的作用,通过体育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马耀文在《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中提出初中阶段学生都会蕴含巨大的潜力,教师应挖掘学生蕴含的潜力,在体育课堂上充分展现出来,既能提升自己的体育素养,还能带动其他学生进行体育学习[2]。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既要锻炼身体素质,还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挖掘,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健美操,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动作要领,并详细讲解练习健美操所注意的事项,让学生明确学习到健美操的动机,通过练习健美操这项集体体育运动,既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和充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激发学习动机,除此之外学生在家里,家长也应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师应与家长积极的沟通,将日常体育教学内容告诉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同时,家长应配合教师的工作,同样给予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期望,通过家长的带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完成课堂体育知识学习后,家长应陪同学生一起进行课后练习,学生在与家长共同进行体育练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还能帮助家长提升身体素质。
例如,学生在家进行体育锻炼时,家长可以参与到学生的体育锻炼中,以慢跑、跳绳等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体育锻炼,既能让家长通过锻炼了解学生的动态,还能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信心,有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金洁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中提出体育作为竞技项目的总体,对成绩的要求十分苛刻,尽管学生不必考虑体育成绩,但是通过将学生的体育成绩公布出来,可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3]。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记录学生的体育成绩,有意识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知识重要性,并认识到自己体育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认识自己体育能力的不足后,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
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法等,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内,让学生在指定的小组内进行体育锻炼,既能让学生在适合的小组内进行体育学习,还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充分的激发出来。实施创新体育教学策略,是以新课标教育改革为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项目里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身体灵活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进行体操的锻炼;爆发强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进行短跑运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的教学策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具有的团结协作、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初中的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初中阶段应加强学生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