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实践

2020-12-06 10:07陈欣欣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陈欣欣

摘要: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高中生,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高中音乐教师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音乐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充分挖掘音乐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用音乐思政思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以提升育人能力水平。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音乐;教学实践

音乐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及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着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和创新创造活力;同时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人文内涵和思政资源[1]。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党对国对民族的政治认同,对培养学生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晓之以理”,音乐则是“动之以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将音乐课程和思想政治教学有机结合,把德育和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以音乐思政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依托,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相互联互通互融的全方位立体化音乐育人体系,不断挖掘音乐课程体系中的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思想政治素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音乐课程思政概念的界定

音乐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音乐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更是指出美育是实施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从现象世界到现实世界的必要桥梁。可见,音乐不管何种形式呈现,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涵,育人是核心任务,对人提高审美感受、道德情操和人文修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的教育功能不在音乐本身,而是通过音乐的作用影响人,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达成育人要求。而作为美育之一的中国优秀民族音乐更能引起情感共鸣,是育人最好抓手,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精华,是民族精神结晶,更是文化印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需要我们去继承与弘扬。在作为美育之一的高中音乐,在学科音乐思政教育方面应结合高中生特点,任务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因此我们应积极践行“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理念,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音乐课程思政”为主基调,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音乐教育工作的齐头并进,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二、音乐课程思政的实践

(一)坚持课程协同,互融互通。音乐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成为传播文化自信、涵养具有中国底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音乐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思政课程与音乐课程思政相结合,打破了思政课程在课程育人中“单兵作战”,树立“每个老师都是思政人,每个学科都是思政学科”理念,每位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共同承担起育人责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最大化,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

(二)坚持课堂创新,事半功倍。音乐课堂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更精彩、更具有魅力,更深刻。音乐课程之歌唱、演奏、舞蹈、创编等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包含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文化精髓和精神文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接授知识技能学习和价值引领,把信仰、道德和志向当作 “植入”学生记忆,让音乐的“文化理解”在“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中更深入脑入心。为提高高中音乐课程思政的效益,一是优化内容供给。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成长规律确定课程内容,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音乐课程内容供给,贴近学生,满足需求。二是细化课堂设计。要改变高中音乐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思想引领,重技能弱人文等现象,坚持课堂以“多层思维、多样形式、多彩展示、多元发展”为思路,把内容设计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拔人心弦的精品。把每堂课、每个环节都做细做精做实,做到全心备课、精心授课、用心拓展,音乐课堂教育才能产生触动灵魂的良好效果。三是强化呈现展示。为提高音乐教学效果,要改变理念欠缺、方法僵化和内容枯燥单一等现状,运用案例式、情景式、互动式、小组式、舞台式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参与,激活学生思维,激扬学生自信,在音乐碰撞、在情感共鸣、在思想启迪,在政治认同。

(三)坚持红色育人,润泽底色。

红色育人,指的是在音乐教学中,发挥音乐记忆的连接点,坚持以中华优秀民族音乐育人,尤其是红色歌曲,充分挖掘音乐课程中经色歌曲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和人文精神。红色歌曲指的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产生和流传的红色革命歌曲,即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具有浓韻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流传度高,易传播和接受。红色歌曲描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写照,追忆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奉献青春热血的英雄的同时;也植根于中华大地,深受人民喜爱,体现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深邃的文化底蕴和传承价值,蕴含了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和追求进步诸多中华民族精神等特点。可以说,红歌既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绝佳载体,又是美育德育好题材。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以红色歌曲为抓手,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政元素,贴近时政融入课堂、融入节日、融入社团,让“讲台变成舞台”、“小交流变成大传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国家政治认同。

红歌,积淀着一种坚定执着、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革命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继而迈向辉煌的厚重历史。这是一部正义与邪恶、革命与反动、文明与野蛮殊死搏斗的历史;一部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扭转乾坤、改天换地的历史;一部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无数优秀儿女用青春和赤诚写成的历史;一部我们党唤起民众、依靠民众、与全体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率领人民共同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用音符承载记忆 ,用音乐传递精神,音乐所承载和传递的感情、精神与力量更能深入人心。近期,伴随着《金刚川》和《跨过鸭绿江》等影视作品的热播,一次次把人民的记忆拉回到71年前那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岁月。同时,为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而创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歌曲传唱到各个音乐课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追捧,同时在唱歌中结合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歌词浅显易懂,曲调更是慷慨激昂,节奏铿锵有力,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保家卫国昂扬的斗志、钢铁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这是典型的用音乐来鼓舞士气的经典战歌。同时向学生讲授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可以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举例毛主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思想,更是新时代建设战胜复杂国际形势尤其中美贸易对抗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红歌既是高雅的文化享受,更是提高人们精神、情操和素质的重要媒介。它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种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能让我们激情满怀,让我们刻骨铭心,更能激发我们对国家的挚爱。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众志成城砥砺前行,展示出中国人民惊人的精神和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是勇敢的战士!从来没有对我的祖国的爱如此深沉和强烈,从来没有如此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强盛与伟大,从来没有如此深刻感觉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从来没有如此为一个个热血沸腾的场景而感慨和动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因为有了祖国作为后盾,倍感自豪。我携工作室的其中4位成员老师以及来自深圳市西乡中学29位学生,用钢琴共同演绎了一首经典作品——《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你用你那母亲温情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用音乐传递暖心力量,为祖国祝福!隔离的是病毒,凝聚的是人心,演奏的是音乐,诠释的是爱国。我们教授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采用教师示范和学生展示形式,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厚植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以钢琴云合奏方式展示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意境、情感、气质和风格等内容。在全球战“疫”斗争中“我和我的祖国”,向全世界不仅展示了“四个自信”,也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担当和中国精神。在这场疫情中,中国精神诠释为以人民中心的为民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大爱无疆的博爱精神、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统筹兼顾的全局精神、命运共同的协作精神。因为这样的精神,无数个“不可能”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可能”,熔铸成共同的国家印记。这坚定的精神信仰成为“我和我的祖国”生生不息和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灵魂之中。感人肺腑和催人奋进《我和我的祖国》歌曲不仅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是精神的弘扬,更是中国人屹立世界的展示。因为实践证明,能穿越时代和社会并感人肺腑、动人情怀的,就是这些催人奋进、激人向上的主旋律,红歌,已经超出一首歌的普遍意义,它已深深扎根于这个民族的灵魂,它已依附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种坚定的信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奋斗不息,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壮丽史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百年的革命史和奋斗史,形成了伟大革命精神(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红色精神具有多元价值,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这些精神都在一首首歌曲得到诠释,我们与时俱进让这些歌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保卫黄河》、《歌唱祖国》、《不忘初心》、《走进新时代》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弦律,多次在课堂、校园和舞台唱响,在校园引起强烈反响。海顿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只有触动心灵的课才是成功的课,我们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用歌声感悟党伟大的历史征程,追忆党的峥嵘岁月,向英雄前辈致敬,用精神鼓舞人心、激励奋行、砥砺前行。

四、结束语

音乐思政课堂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音乐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尤其是红色教育资源,激活音乐课程育人功能,落实音乐育人职责,打造“知识传授与活动感悟相体验;思政课程和音乐思政相协同;德育与美育相同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大思政格局,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让“课程思政”深植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2]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3]张勇 张晨.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J】.音乐教育,2020(05):75-77

[4]纪俊娟.音乐教育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01):10-16

[5]黄茜 刘旭光.音乐艺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73-75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