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军强 文 田
(1.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2.中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民族院校承担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全面发展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优良的心理素质。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承担着民族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着其它教育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果的研究概念模型及相关研究假设,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以期为改善学习效果提供可行性建议,在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为民族院校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不少专家学者和在民族院校从事教育管理的相关人员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
陈秋燕(2006)认为开设心理学选修课程,建构心理教育和团体咨询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是适合民族院校实际情况的可取方式[1]。岳永杰[2](2012)根据中央民族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提出要建立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认为“六位一体”的具体工作途径和“五级运作管理系统”,对于实施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其中一个措施是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直接引入课堂,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手段,它为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证。于见伟[3](2015)加强大学生心理健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构建走向学生生活、走进心灵的课程体系。王盼[4](2018)提出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本着生态化的理念,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开放和对话的基本途径,活动与体验课的策略,优化民族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现有关于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不是很丰富,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中观的院校研究层面,提出构建民族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虽然个别研究已经把视角集中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但仍然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还鲜有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去研究如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方面的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的关系,以期为提升民族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提供有效建议。这里的学习动机指的是民族院校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公选课的选课动因,学习投入是指民族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方面的认真学习的时间投入量,学习效果是指民族院校大学生在修读完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之后的收获。
假设1: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以认真的态度,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反之,则减少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假设2:学生的性别、民族、户籍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控制变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动机。
假设3:学习效果是衡量学习绩效的综合概念,要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收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借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研究中可以加入中介变量,即学习投入度。这一点源于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并且会产生一定的结果[5]。在学习过程中,这些态度的直接表现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并最终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试图构建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果的中介模型(见图1),并提出假设4。
图1 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三者的关系模型
假设4:学习动机越积极的学生学习投入度越大,进而其学习效果越显著。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南民族大学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86名本科生,其中大一学生2 人,大二学生7人,大三学生67人,大四学生10人; 男生 34名,占39.53% ,女生 52名,占 60.47%; 调查的学生中 48.84% 来自农村,51.16%来自城市; 45.35%的学生是汉族,54.65%的学生是少数民族;45.35%的学生是理工科专业,54.65%的学生是人文社科专业;44.19%的学生是独生子女,55.81%的学生是非独生子女。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 8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6 份,回收率100% 。
表1 学生基本情况统计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的测量均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其中积极学习动机记为1分,消极学习动机记为0 分;学习投入方面:非常不投入记1分、比较不投入记2分、一般投入记3分、比较投入记4分、非常投入记5分;学习效果方面:非常没收获记1分、比较没收获记2分、一般收获记3分、比较有收获记4分、非常有收获记5分。
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问卷由研究者在本课程最后一节课时发放,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问卷; 对整个问卷的题目数量进行了控制,学生可以在 6 分钟之内完成; 在问卷填写前进行了匿名性说明,告知学生问卷仅仅用于学术研究并会对有关信息进行严格保密。本次问卷调查在 2018 年 12月进行,属于学期末期,避开了开学初的兴奋与疲倦,学生配合良好,保证了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本研究采用SPPP19.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4.2 各控制变量与学习动机的的关系分析
(1)性别与学习动机。性别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检验,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表2 性别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2)户籍类型与学习动机。户籍类型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检验,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不同户籍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表3 户籍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3)民族类型与学习动机。民族类型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检验,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4)独生子女类型与学习动机。独生子女类型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检验,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表4 民族类型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表5 独生子女类型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
(5)学科专业类型与学习动机。学生专业类型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检验,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无论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表6 学科专业类型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2.4.3 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的关系分析
(1)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呈显著相关性。
(2)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呈显著相关。
(3)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表7 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结果相关性
表8 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的相关相关分析结果
表9 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结果
(1)控制变量对于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同的,即控制变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均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性别、户籍类型、民族类型、独生子女类型,学科专业类型对学习动机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实践中的“偏见”:女生比男生的课堂表现更好;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积极努力;理工科的学生课业压力更加繁重,在公选课的学习动机方面更差。
(2)研究也显示,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学习投入度可以作为一个中介变量来衡量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证调查数据支持本文所提出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即学生对于公选课的学习动机会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并且进而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在当前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该研究发现对于高校的参考意义在于应该设法去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学习动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本文还不能得出是学习动机原因还是细节原因导致学习投入度高学习效果就好。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选择出这些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对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证实只是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其相关关系,但是具体的三大变量之间作用的路径还需要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和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型。
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对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方面的学习投入产生显著的影响,积极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学生更加认真的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反之,则会减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投入度。学习投入度与最终的学习收获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产生学习效果的必然要求。要在学生选课之前和课程的初期采取方法去引导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的认识,端正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方面的学习动机,尽可能排除其它因素对课程的干扰,为学生的认真投入学习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提升民族院校心理健康公选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