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异地”课堂教学模式新探:以清华克隆班为例

2020-11-30 18:04李曼丽乔伟峰
中国大学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学教学在线教学互联网

李曼丽 乔伟峰

摘 要:疫情期间清华大学依托学堂在线雨课堂平台开设了“克隆班”。传统上,“同步异地”教学模式指课堂从依赖物理空间的传统形态向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混合的新形态转变,“清华克隆班”在实践探索中体现出对“同步异地”教学模式的创新。清华克隆班在教学场景构建、课堂开放方式、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真实”共享;探索了“同步异地”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体现了以往“同步异地”在线教学难以达到的水准。

关键词:在线教学;克隆班;互联网+;大学教学

一、引言

一流大學的真实课堂,通常不向校外学习者开放,这不仅是维持课堂秩序、保障教学效果的需要,更是为了维护大学的边界与核心竞争力。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依托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借助自身技术优势,通过“雨课堂”等在线平台,为身处新冠疫情中心的武汉地区高校以及中西部高校开设了36个“克隆班”,支持这些学校的学生与清华大学学生同步学习。清华大学开设的“克隆班”,不仅体现出一流大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疫区高校一起共克时艰的奋进姿态,也是“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课堂教学的新形态,它体现出在开放共享教育资源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有所创新,其在教育意义上的学科透视和学理探究亦不可小觑。

班级授课制是现代教育的一大发明。自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并经赫尔巴特、凯洛夫等在理论上加以完善后,以内容特定、时间特定和学习者特定为主要特点的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可以说,现代正规教育的主要成就和问题都与班级授课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堂,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载体,是教学质量发生的主要场所。如果说传统课堂是“同时同地”的模式,由于技术与教育的加快融合,使教育者有机会通过教学时空重整、学习资源汇聚与学习群体重组等方式,促进课堂形态创新,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高等学校创造的新型教学环境,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出现了“同步异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多种探索。学术界归纳出在线教育视野下“同步异地”教与学的时空模式的五种情况:一是面向中学生的大学先修课程,研究中学生提前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探索拔尖学生的成长规律。二是大学之间课程的互认共享,同类大学之间、东西部大学之间、同一地区大学之间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同一大学跨校区的同时异地课程,这是最具操作性的方式,一些大学的多校区教学将不再受到时空限制。四是国内外大学之间的同时异地课程,能有效地缩短国内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五是远程真实控制实验课程[1]。

在线教育诚然对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教学互动、学习指导和质量监控以及学习完成率低、质量较难保证等问题,仅仅通过优质课程资源的在线、大规模和开放促进教育资源共享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学习效果,这不仅是当前在线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更对构建高质量的终身学习体系和2035年教育现代化体系具有深远意义。清华克隆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形态的一种尝试。

二、清华克隆班课堂教学模式之“新”

清华大学自2020年2月17日正式开课以来,先后为6所大学开设了36个克隆班(42门次),选课学生3356人次。清华克隆班是借助在线教学工具,实现“两校学生同步上课、同步做题、同样教材、同一位授课教师”[2]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几个“同”,强调克隆班与本体班具有相同的课堂基因,课堂教学活动同步进行,本校和外校学生同等对待。因此,清华克隆班超出了一般意义上课程资源共享的范畴,而是将一所大学的真实课堂在线扩展,用来支持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创造了一种兼具线上技术优点及线下课堂优势的新的课堂教学形态。与之前的同步异地教学相比较,清华克隆班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突破,但是在课堂组织形态、质量控制等教学管理上有所创新,具有以下“新意”①:

(1)构建了新的教学场景,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了物理隔离限制,但保持了教学过程的“实时性”。卓越的大学教学依赖于“教与学的一致性建构”。克隆班不是临时组成的班级,而是在疫情导致物理隔离情况下,按教学日历开课的真实课堂。克隆班主要采用在线直播方式授课,创设了清华大学校内班与校外克隆班同时听课、同步答题、实时交互的“天涯若同窗,师生共学堂”的新场景。MOOC主要采用录播方式授课,由于学习者规模巨大,生生交互和师生交互程度普遍较低,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清华克隆班教学主要采用直播,同时借助雨课堂、视频会议软件的实时交互功能,不仅支持课堂发言、分组讨论等传统课堂中常见的行为,还支持弹幕、投稿、点不懂等新的交互方式,随堂测验、形成性评价也更加灵活便捷,积累了课堂学习行为数据,有助于授课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作者分析了清华克隆班教学的123份授课情况记录表,大部分课堂的互动情况良好。清华克隆班通过线上复制真实课堂,保证了实时交互,既弥补了一般录播课程生生交互和师生交互的不足,又通过网状交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线下课堂点对点交互、参与不够的问题。

(2)创新了课堂开放方式,学习者的“同质性”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流畅传递和有效掌握。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在线教学(包括MOOC、SPOC等)开放是否要有一定的边界,学术界存在争议。MOOC的Massive被认为是巨大的优势,似乎越大越好。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专门性比较强的知识传授而言,课堂并非越大越好。此外,学习者的异质性问题也是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清华克隆班采用向有同质性接近的学习者定向开放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年龄、年级、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等方面比较接近。换句话说,克隆班通过构造同质性的跨院校学习共同体,保证了同等难度的教学内容的有效且流畅的传授,有利于开展高质量的同辈学习。

(3)创新了教学组织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从异地分散的“独唱”转向为“合唱”。清华克隆班不是简单地异地分散教学,而是在院校、院系、教师、助教和学生之间建立了高度的协同关系,创新了一种跨院校、多群体的教学组织模式。开设清华克隆班,除了授课教师要增加额外投入外,大学和院系管理者的推动和协调至关重要。在开课之前,双方要按照教学计划,对相关院系可以共同上课的课程进行匹配。同时,双方共同完善教学方案,授课教师要对课程大纲做适当调整。据统计,克隆班除清华大学授课老师外,每门课程还需配备其他高校的教学辅助教师1~4人、教务协助教师1人、课程助教1人、技术助教1人。正是因为创新了教学组织方式,才有可能將一所大学的单一班级扩大、分散到异地的多所高校,有关教师、助教从以往的分散工作变成集体合作。

三、清华克隆班的教学质量保障

任何一种课堂形态的创新,都不能偏离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初衷。为保障清华克隆班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团队组建、教学环境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1)“因课制宜”开展教学设计。怎么教、如何学,是教学设计关注的重点。在清华克隆班教学中,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答疑,学生预习、听课、讨论、复习、完成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将各个环节组织起来。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认为,信息投递、学习反馈与知识众筹是在线教学的三大法宝,教学设计要进行“碎、动、减”调整,以适应在线教学环境。开设清华克隆班的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与性质,结合异地、分散、实时、互动的在线教学特点,“因课制”宜调整了教学设计,包括授课内容、教法、互动、评价等各个方面。调整教学设计,对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组建跨校协作教学团队。清华克隆班在不同高校开设课程,需要一支跨院校的教学团队,包括教师团队和助教团队,彼此分工协作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提供方的教师主要负责统筹教学活动,接受方的教师负责协助清华克隆班的组织和教学。助教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清华大学朱军教授的“统计学习理论与应用”和胡晓林副教授的“深度学习”两门克隆课程面向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开放。为了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清华大学专为新疆大学的每个克隆班配备了1名助教,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每门课程配备了2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助教,而且计算机系和电子系2名系主任亲任助教[3]。主讲教师和助教团队的有效协作,有力保障了清华克隆班的教学质量。

(3)优化教学环境。清华克隆班基本教学环境配置包括硬件和软件。在硬件方面,清华克隆班教学对师生的个人终端没有特别要求,但是对熟练使用教学工具和平台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在软件方面,清华克隆班教学大多嵌套使用雨课堂和视频会议。针对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是第一次全程参与在线教学,清华大学组织开展了在线教学工具使用的培训,并为全部清华克隆班配备了跟班协调教师和技术助教。此外,雨课堂为应对疫情期间激增的直播并发挑战,在公共服务平台和清华大学校内平台之外,启用了长江分中心和黄河分中心,保证了使用高校的平台稳定性。

(4)制定了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师生第一次完全依赖网络开展教学,不仅面临很多技术挑战,也可能遇到很多未知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除了线下教学的教学管理规定外,在清华克隆班开设前期协调和实施过程中,双方都非常重视保护在线教学中的知识产权与信息安全,包括教学过程尊重课程著作权,授课教师可以选择是否允许回放课程;合法使用他人有著作权的资料;明确教学过程视频、音频、文本的保存方式与传播范围;保护课程账号和个人账号的信息安全,等等。相关要求对清华大学校内班和克隆班的全体学生一视同仁。虽然大部分要求和约定并未以正式文件方式呈现,主要通过倡议、通知等形式传递,但师生都严格遵守了相关的行为规范,从而有效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并对在线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为保障疫情期间清华克隆班教学顺利进行,双方的教学管理支持体系高效协调运转,较好地解决了课程体系衔接、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团队协作、教学环境配置、学业评价与学分认定等关键问题,有效保障了在线教学质量。清华克隆班的质量保障方式如图1所示。

四、清华克隆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互联网与教育的加速融合,不仅塑造着新的课堂教学形态,也对优化教育资源时空配置,促进教育质量与公平产生着深远影响。清华克隆班的探索与实践,对未来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1)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新形态,丰富了对班级授课制发展的认识。无论是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还是夸美纽斯在1651年《泛智学校》中提出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四项提出的未来10年世界各国要“确保包容、平等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者,都有通过教育促进个体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的共同理想。在学习型社会,接受教育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专有权利,而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满足越来越多的人的学习需求,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始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不懈追求。300多年来,班级授课制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经历了很多形态演变,但是始终受到时空限制。互联网不仅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互动、建立社交关系发挥了连接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教与学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选择更灵活,学习机会更易得,学习地点更灵活,学习安排更自主。教师教学方法更多样,教学资源更丰富,评价方式更有创造力。清华克隆班课堂新形态既不同于大规模在线开放的慕课,也不同于传统的旁听课程,它让不同学校的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是很难实现的。

(2)创造了我国高校间教学合作的新模式,有助于探索未来教育系统的包容共享新机制。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以质量为核心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而提高教育系统内部的包容性,是内涵式发展其中极为重要的方面。清华克隆班通过互联网,将同质性较高的同辈学习者联结起来,极大地增加了学习者的多样性和课堂的包容性。从学生角度看,清华克隆班学生与清华大学学生一同上课、共同讨论,不仅有利于促进知识学习,更对开阔视野、训练思维、激发志趣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教师角度看,清华克隆班为教师搭建了跨院校交流的桥梁,通过共同讨论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策略、解决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双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此外,清华克隆班自诞生之初,就带有对口支援的印记和促进相关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初衷,体现了一流大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如果清华克隆班这种新模式能在更多的中国高校之间推广,将对提高教育系统内部的包容性,促进校际教学合作,创新课堂形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3)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特别是中外大学教学合作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传统的中外教育合作,主要是联合设立科研项目、联合设立学位项目,很少能够聚焦在课程教学层面。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理应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共享经验和方案,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中国大学能与一些国外大学,建立更大范围的教与学的共同体,这对促进各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跨机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任何新技术都有与教育教学结合的可能。在以物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正在逐渐融入教学活动,大学课堂的形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虽然目前建构在物理空间上的传统课堂形态(可称为课堂1.0)仍然是主流,但是融合了物理—信息空间的课堂新形态(可称为课堂2.0)正在加速形成。清华克隆班是新生事物,其探索仍在继续,其教学效果也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但是,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形态创新,清华克隆班教学实现了对真实大学课堂的拓展,迈出了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重要一步,它的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發展前景也令人期待。

注释:

① 技术驱动的同步异地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电视、广播传统媒体驱动的远程教育、开放教育。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互联网技术促进下,同步异地教学得以大规模实现。2007年以来,经历了以支持静态浏览学习为主要特征的MIT-OCR开放课件运动,以对学习过程提供支持、提供作业与评价、注重评价和支持学分认定为特征的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以及同步异地教学活动。清华克隆课堂是目前同步异地教学的创新版本。

参考文献:

[1] 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58-67.

[2]邱勇在“全球大学特别对话:新冠疫情下的大学在线教育及展望”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0-04-25)https://news.tsinghua.edu.cn/info/1002/78492.htm.

[3] 新疆大学新闻网. 清华大学“克隆班”助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在线学习[EB/OL]. (2020-03-20)http://www.xju.edu.cn/info/1023/7279.htm.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大学教学在线教学互联网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E—learning在美国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借鉴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教学的影响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