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锋
摘 要:大学课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的坚固堡垒。南京工程学院自2014年以来,为了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针对教师推行了以“课堂大于天、课堂属于学生、教师尊严来自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解放课堂”为主题的系列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改革的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解放课堂;学习共同体;立德树人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也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革命的号角已吹响,更好地认知课堂、解放课堂、重构课堂是大学前进的方向。
古今中外,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学校履行育人功能的主阵地。传统课堂教学是书本知识传授的单向活动,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主体,基于学生能记住课堂教学大部分内容的假设,教师满堂灌,学生是否在听、是否在学、有没有跟上甚至超越教学进度,传统课堂教学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滞后、内容陈旧、模式和方法创新不够,学生自主性弱、学习动机不足、参与度不高、能力培养被弱化等问题突出,这已成为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解放课堂也成为整体推进教育教学革命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南京工程学院秉承理念先行、实践并进的思路,自2014年以来,为了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并实施教学改革,针对教师通过“课堂大于天、课堂属于学生、教师尊严来自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解放课堂”为主题的系列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了教师课堂主导地位、促进了教学中心地位、全方位激发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爱教乐教的情怀,解放了课堂,构建了活泼生动上进的学习共同体。
一、课堂大于天
课堂是高校所有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上的落脚点,只有各个方面都尊重课堂、敬畏课堂,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课堂大于天,根本上是为了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职能部门提高服务教学的意识和管理服务水平;教师树立科学质量观,关注课堂,加强师德师能,提升质量;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学风。
一方面,指导职能部门协同构建师生共同发展制度。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师教学发展“目标、评价、绩效”制度体系,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投入课堂教学;注重智慧教室等条件保障,构建新型的、适合全面互动的学习环境;搭建教师教学发展培训交流平台,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明晰教学能力与教学学术成长续谱,有针对性地培训和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建立生动活泼上进的课堂教学共同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也自然成为课堂革命和“课堂大于天”教学改革的主导。因此,学校着力引导构建师生共同努力和相互学习的课堂学习共同体,以践行“课堂大于天”:一是要求思想上要尊重个体差异及其发展价值、致力于建立平等互助的对话关系、强调遵循共有规则的秩序保障。二是在操作实践上,通过课程大纲、教学规范、讲课大赛标准的修订和课程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示范课等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资源获取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从而互相感受到尊重与信任;在教学时创设基于教学主题的学习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实践中,凝聚学习共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和成就感;同时引导教师将民主协商、平等交流的契约文化内嵌于课堂教学共同体的交往行动之中,促进学习者形成自律的行为规范[1]。从而,在双向努力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团体的归属感,形成生动活泼上进的学习共同体。
同时,完善机制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校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尊重和敬畏课堂。一是实施学生学业导师制,专业骨干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并进行详细规划;二是修订学籍管理条例和学位授予条例,将主干课程重修次数和成绩绩点与升級和学位资格挂钩,合理增压;三是改革课堂评价,以形成性的过程性评价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课堂属于学生
课堂是学生思维训练和技能获得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理所当然的主体。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多次会议中要求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学习成效来评价教育成效,即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他认为这才是高校把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真正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课堂属于学生虽然在思想上得到普遍认同,但实践的路却很长。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是回归教学本质的诉求,主要包含学生和学习两个重要维度,即课堂教学须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业成就。
南京工程学院从柔性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制订、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学生教学信息反馈与评教等多个环节不断完善,以凸显课堂以学为中心。例如,学校制订富有弹性的柔性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需求和课程体验决定走进哪些课堂,融入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对话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中,主要着眼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是否能参与,学生是否有收获。
课堂属于学生,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强化学生评教在课堂评价中的占比,并且在学生评教指标方面,不再从专家视角,而是从学生学习体验视角来描述评价标准,让学生能理解、能快速把握,将“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点阐述清楚、教学内容所含信息质量高”等指标改为“我具有较多机会参与课堂讨论”“课后我能够找到教师并获得指导和帮助”“我已经学习、理解并可以应用这门课程知识”等,从学生学习主体需求出发,以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和项目研究等过程活动,以及学生收获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学习环境质量、学习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以促进学生发展。加强新时代学生学习行为特征习惯、学习成果数据研究,有针对性地将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和对应原因反馈给教师,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三、教师尊严来自课堂
具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和优秀的教学技能是教师获得学生认可的基础,但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爱主要源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爱的付出,源于育人和立德树人。虽然教书育人自古以来是教师的本职,但部分教师却并不以为然,所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教师要真正把教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工作,把上课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培养职业认同和归属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与责任。
教师是民族筑梦人,要饱含情怀,激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学校激励老师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师要有对教书育人这一使命和责任的自我认同感,形成内在的职业归属感,秉承对学生的责任感,将教育作为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课堂是教师的道场,要心怀虔敬,既是布道场,也是修道场。对课堂心怀虔敬,不仅是对自己的虔敬,也是对课堂上所有学生的虔敬。教师每一个改进和自我提升都会以“微革命”的方式体现在下一次课堂实践中,教师要持续改进,用匠心守护课堂、打磨课堂,将一次次课堂教学打造成教育生命中的一颗颗珍珠,同时,教师在提升自己课堂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教育人生的品质。
教师的尊严源于师爱,通过师爱让教育向美而生。爱是师生关系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爱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诉求、特点和变化,才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潜能,才能成为学生“筑梦”道路上前行的明灯。基于南京工程学院是以机电为主应用型工科高校的校本情况,学校将师爱具体化,着重引导教师将师爱融入立德树人之中,要求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通过扎实的学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培养学生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和追求突破革新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脚踏实地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也为学生成人成材打下坚实基础,将立德树人落在每一堂课中,教师在收获学生的尊重与爱的同时,获得尊严与幸福感。
四、我的课堂我做“主”
活泼生动上进的课堂共同体需要师生共建,基于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即学生要能做课堂主体的“主”,教师能做课堂主导的“主”,缺一不可。2015年学校对教师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主题活动,通过思想大讨论、加强培训交流和修订教学规范、评价制度和激励政策,促使教师“想课堂革命、敢课堂革命、能课堂革命”。
一是思想升华,跟随时代,“想”课堂革命。学校通过思想大讨论,让教师深刻意识到: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未来课程以“学”为中心,如果不改革,越来越多学生游离甚至置身在课堂之外,沦为课堂中的“隐形人”[2]。传统课堂,教师知识技能显著优于学生,在信息时代学生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很可能优于教师呈现的知识,如果不改革,教师的尊严将受到严重挑战。
二是修订规范,松绑课堂,“敢”课堂革命。教师普遍自觉性形成后,过细的课堂教学规范可能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严重束缚。以构建生动活泼上进教学共同体为目标,学校首先修订了课堂教学规范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束缚课堂改革的条款去除;同时优选教学团队打造课程教学设计示例样板,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示范;推广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案例,形成示范效应。
三是培训交流,提升能力,“能”课堂革命。南京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基于工科类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学术成长续谱,建立了分类型、分阶段的培养体系。一方面,组建校内教学咨询专家库,常态化开展教学工作坊和系列培训、考核、竞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江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盟建设,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等组成校际联盟,与优选的合作企业开展中青年教师工程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共建、打造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和培训基地,整合内外资源,构建高水平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同时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工程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卓越培养计划”“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系列培养计划,为教师提供从入职时“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直至“站好讲台”的全程支持和帮助。
通过系列教师教学发展计划,使教师普遍认识到,要打造精彩的课堂,应动态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将产业发展形势、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前沿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以工程实践经历引导学生掌握工程理论与方法,提升工程教育能力,实现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互动与结合。通过教学学术理论的宣传交流,使教师加强自身的教学反思,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状态与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出创造性的理念与方式,进而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取得成效,從而凝练提升为自身的教学特色和成果,“能”课堂革命。
五、解放课堂
开展“课堂大于天、课堂属于学生、教师尊严来自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系列主题改革,最终目的是解放课堂,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校内形成以学为中心的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优良的课堂文化。
将思想政治理想信念融入课堂是新时代解放课堂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程的学习,更是一种价值引导,是潜在的隐性影响力。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将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启发学生自觉认同,产生共鸣与升华,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与渊博学识活跃课堂气氛,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温度,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打造优秀课堂文化是解放课堂的使命与应然途径和长效机制。课堂教学是师生精神相遇促进学生生成自身观点和思想的活动,是平等交流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因此,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教师一方面要致力于构建平等互助的课堂文化,尊重学生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差异,并最大程度去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愿意融入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的对话交流。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将基于民主协商、平等交流所生成的契约式学习制度要求内嵌于课堂活动之中,这种契约式学习制度要求课堂教学共同体中成员从内心认可,而不仅是一种纪律的约束和权威的控制,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思想自由、个性张扬的同时保有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科学性与有序性,并逐渐促进学生形成自律的行为规范。师生在此过程中互相尊重与信任,逐渐形成对团体的归属感,形成活泼生动上进的课堂文化,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解放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廖旭梅.以学习共同体模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高教研究,2017(1):91-94.
[2]余文森,宋原,丁革民.“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9):22-2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综合改革,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改革与探索”(编号:2019JSJG067)]
[责任编辑:周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