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波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是提升音乐综合素养的必备要素,有利于学生热爱音乐作品、活跃音乐创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价值。因此把握初中音乐学科特色以及中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教师要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思路,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增添音乐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审美情趣
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既能促进音乐思维品质的发展,也能推动音乐核心素养的塑造。初中音乐教师要把握鉴赏活动的契机,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生活体验、情境共鸣、表演活动等多元渠道优化音乐教学活动,强化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审美素养,体现音乐教育理念
我国践行核心素养教育以来,初中音乐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而为了让学生的音乐发展更上一级台阶,教师还需继续探索与创新音乐教育形式,让中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调动音乐兴趣、形成良好的乐感的基础上,获得审美熏陶,让音乐课程回归“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本质。音乐教育活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强调音乐技巧,更引入音乐背景、融合音乐文化,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每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情感,通过鉴赏体验音乐美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音乐教改理念。
(二)培养审美素养,激活音乐审美情趣
音乐是一门审美艺术,优美的音乐激起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向往,由此调动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美好的生活,获得身心愉悦。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活动渗透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大家在不同的音乐熏陶下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活动,而音乐作品丰富的内容、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曲调等等,都能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调动情感共鸣。学生借助鉴赏音乐形成乐感、领悟快乐、收获知识。例如,鉴赏音乐作品《踏浪》时,先从音乐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再进一步分析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与审美,获得音乐感知。
(三)培养审美素养,调动音乐创造意识
中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情感丰富的年龄段,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面对新鲜事物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和创新。而培养良好的审美素质,是新课改提出的音乐教学目标之一,其目的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落实个性化的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为他们拓展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启发他们深入浅出地了解音乐作品,在充分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强音乐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1]。例如,鉴赏合唱作品时,先从分析作品背景知识为着力点,再体会作者赋予音乐作品的真情實感,通过自主理解与感知,展开联想,鉴赏音乐作品。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审美素养
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实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向往。而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挖掘音乐美、获得审美熏陶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以中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借助生活元素塑造更立体、更生动的音乐形象 [2]。例如鉴赏音乐作品《渴望春天》时,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体会春天带来的快乐,激发热爱春天的积极情感。上课时播放一组与“春天”主题相关的PPT课件:小草变绿了、植物发芽了、花儿绽放了……春天的变化带来的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大家一起回忆春天的场景、分享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气息,这就为进一步鉴赏音乐作品、激活审美情趣打好了基础。
(二)在情境共鸣中培养审美素养
在音乐鉴赏活动中营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产生共鸣,这也是活跃审美思维的有效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立体化、丰富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打开视野,体会歌曲表达的人物、风景以及情感,融入美好的音乐氛围。例如,鉴赏音乐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通过展示幻灯片再现音乐作品描绘的场景,学生被美丽的大草原深深吸引,进一步启发他们细品音乐作品的音色、速度、旋律及力度等要素,把握作者表达的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在民族风的感染下产生情感共鸣。
(三)在表演活动中培养审美素养
中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在鉴赏音乐中不妨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表演活动,既能激起音乐兴趣,也能引导其走入音乐情境,感知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在快乐的音乐世界彰显才能,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例如,学习“梨园芬芳”时,引入几部传统戏曲的代表作,如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京剧《空城计》、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筛选自己感兴趣的戏剧作品,编排舞台剧,再现故事场景。通过音乐表演,大家自由地模仿、大胆地演唱,把握机会展示才艺,也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无形地增强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由上可见,初中音乐教学的多样化活动中激活学生审美意识,培养音乐鉴赏习惯,有利于深入浅出地渗透人文情怀,培养音乐素质,提升艺术修养,这也是当下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要立足“教情”与“学情”,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主体地位,调动音乐课堂的参与度,让他们在鉴赏音乐、感知旋律、领悟情感的过程中塑造音乐审美品质,潜移默化地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晓燕.初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J].北方音乐,2020,(8):153,155.
[2]谢继红.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