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永思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需立足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要求,立足幼儿特质与需求,找准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启发与引导,开启幼儿的智慧,培养其认识世界与感知世界的能力,而学前美术教学正是具有这一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好心灵。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时期,幼儿教育对于个人成长、身心发展、能力提高等十分重要。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开拓其思维,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依托幼儿园美术,增强幼儿审美的意义分析
促进幼儿精神发展,随着现代幼儿园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幼儿园对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和精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幼儿园美术的教学效果来看,它在提高幼儿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审美能力也是精神层面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审美水平的提高。可以让幼儿掌握美术知识,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其实,美术课程也包含了幼儿需要领会的重要知识。因此,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重点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方法
(一)眼和心的配合
眼和心的配合就是指观察、欣赏美术作品。美术范围很广,凡是可以观看且具有艺术性的事物都是美术作品。因此,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幼儿对纸上绘画的欣赏,而要拓宽其欣赏的范围。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各项能力不同,审美取向各不相同,对美的欣赏和理解也就存在差异。幼儿美术教育要在幼儿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这对幼儿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均有较高的要求。幼儿美术教师应具备师德和艺德,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具有卓越的教育能力,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自身的能力,多元化地指导幼儿学习美术课程,提高幼儿的认识、观察以及理解能力。
(二)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幼儿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幼儿活泼好动,因此,美术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理念,以幼儿特质与学习需求为教学出发点,即:一是教师要探索学前教育方法与路径,通过不断学习,自我提升,改进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适合幼儿成长与发展。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幼儿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与引导,调动幼儿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进行手工教学时,教师一方面需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可为其提供多样的雕塑模型,让其自己制作喜欢的小玩具;另一方面指导幼儿用橡皮泥捏出最喜歡的小动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启发与引导非常重要,不仅利于激发幼儿参与制作的兴趣,也利于锻炼幼儿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三)依托创造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提高幼儿审美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对幼儿想象力的激发尤其重要。幼儿的思维转换得很快,常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想象力是幼儿的一大特点。但在现实中,教师往往不重视这个特点,总是让幼儿采取临摹、照搬照画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只会变得越来越刻板,不能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创作,阻碍了想象力的发挥。教师只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再根据书上的理论知识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创作与名家画作的区别,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手和脑的配合
手和脑配合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幼儿的认识。实践主要有使用画笔和直接动手制作两个方向。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可以进行美术创作的工具有很多,其中适合幼儿使用的工具有蜡笔、水彩笔、彩铅、毛笔等,这些工具种类繁多、容易掌控,便于幼儿使用。幼儿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将自己喜欢的事物、景象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平涂色彩的方式记录下来。幼儿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种绘画工具的搭配使用,避免幼儿创作的单一性,以丰富创作画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除了绘画工具,幼儿还可以使用其他工具进行艺术创作。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园幼儿讲解美术知识时,一定要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为重点。教师只有自己意识到审美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它科学地、适当地应用于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利用生活课堂、趣味课堂及激发创造力、想象力等方法让幼儿在学习美术时提高审美,掌握重点知识,获得全面发展。同时,幼儿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幼儿内在情感的表达,尊重幼儿对美术创作工具和方式的选择,解放他们的天性。
参考文献:
[1]胡斯维,芦苇,王涛.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的绘本应用研究[J].儿童发展研究,2019(01):41-45.
[2]黎莉.尊重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审美意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2):108-109.
[3]王青.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西部,2017(3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