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明 杨丹 谢章莲
摘 要: 美术活动是幼儿成长早期精神活动的开始,在促进幼儿艺术素养与个性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幼儿美术教育存在诸如功利化、评价方法简单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幼儿美术教育对策。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 现状 对策
引言
美术是人类文明最早和最主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思想和情感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主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活动(尤其绘画),是幼儿步入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动的开始。幼儿通过绘画记录生活、表达愿望和宣泄情感。在美术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逐步完善自我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有益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启蒙幼儿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和观察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幼儿艺术素养与个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国家对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中,为大众所广泛接受。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人们对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基本上从幼儿园就开始开设类型丰富的美术课程。同时,社会上充斥大量针对幼儿的美术辅导班、培训班。但是,在如火如荼的幼儿美术教育背后,也存在诸如功利化、评价方法简单等问题。本文在讨论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对策。
一、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一)幼儿美术课程内容开设不均。
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开设专门的美术课程,主要有美术欣赏、绘画和手工等。与中、小学不同,幼儿阶段的美术欣赏主要是欣赏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绘画以简笔画为主;手工则主要是折纸、剪纸、泥塑、废旧材料再利用等难度不高、易于实现的美术活动。
(二)教育目的功利化。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1]但事实上,幼儿美术教育目的存在重功利、重技术、轻感受的现象[2]。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许多幼儿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倾向于自身利益,迎合家长的要求,而不是以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另外,幼儿美术教育不断地被专业化、成人化,关注的只是各种美术技能,忽视甚至无视幼儿本身的特点及其身心的发展要求。凡此种种,使得幼儿美术教育严重偏离了《纲要》中提出的价值取向。功利化了的幼儿美术教育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阻碍和限制了幼儿思想和素质的发展[3]。
(三)教育内容着重写实模仿。
虽然有学者认为把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没有大错[4],但更多研究认为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模仿,对儿童美术的发展特点而言是“倒行逆施”,会严重阻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5][6][7]。幼儿正处于创造欲强烈、想象力不断发展的时期,其美术作品大多是通过想象力创造的,如五颜六色的头发,会说话的南瓜,有翅膀的花朵,绿瓢红仔西瓜等,正是这些天马行空、天真执著的想象,使得幼儿乐在其中,且不厌其烦地沉浸于创作,赋予幼儿美术作品率真的稚拙、生动的形象和动人的力量。但当前很多幼儿园把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着重于写实模仿,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范式展开教学。幼儿美术不再是自主想象、自由表达,而是“依葫芦画瓢”,限制的思想、生硬的技法让幼儿失去兴趣,幼儿美术作品成了复制品,失去了其特有的稚拙、新奇、夸张、自由的特色,限制了幼儿的发展潜力,抹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单一,且片面化。
当前社会主流认同画得像才叫美术学得好,篇幅大才叫艺术杰作,获奖多才是荣誉。这样的社会主流同样表现在幼儿美术上,如画得像是对示范画的模仿程度,画得好是图像清晰、涂色饱满、颜色鲜艳等。许多教师采用即时评价,以自己作为唯一现场评价人对幼儿作品作一简单的横向比较,评价内容则偏向于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评价结论常常是“像不像”、“颜色是否合理”、“构图是否饱满”等成人化的美术评价观,抹杀了幼儿创作热情[8][9],忽视了对幼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考量,偏离了《纲要》的指导思想。
事实上,幼儿美术评价从宏观上明确了幼儿美术重在表达而非“表现”,并且这种表达是情感和思想上的。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美术评价的方法仅限于理论探究,忽视了实践的应用与理解。另外,我们缺乏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这些现象给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及家长、教师的认识沟通上带来了许多障碍,制约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美术教育对策
解决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努力。本文仅就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推行创造性美术教育、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三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纲要》在艺术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1],因此,各幼儿园应根据《纲要》精神,一切以幼儿艺术素养的提高与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摒弃功利思想,制定、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美术教育活动。
(二)推行创造性美术教育。
当今幼儿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的写实模仿教育,限制了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不应站在成人而应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的实施。要大力推行创造性美术教育,让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发挥,没有任何羁绊地进行美术创作。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点评要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欲望。即使是有在成人眼中不符合逻辑的美术作品,我们也要从幼儿的眼中去观察,而不是批评打击,使幼儿畏缩不前,丧失创造的动力。正如鲁迅所说:幼儿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幼儿的发达。所有教育措施都应该以幼儿为本位,鼓励幼儿无拘无束地想象、创造,为他们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新奇、夸张,甚至是离奇的作品点赞,以扫除他们在创作时的心理障碍,从而不断地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完成作品。做以这些,实现《纲要》提出的“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三个主要目标,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幼儿美术作品是其内心情感的体现,科学合理的评价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有的幼儿美术作品虽然并不美观,却是其丰富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应当运用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幼儿美术活动,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互补充,并根据不同情境和要求及有关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除了以教师作为评价人外,也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如,有幼儿园会展览所有幼儿的作品,并要求他们一起参与评价,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积极发表看法。这种评价方式既有教师的观点,又有幼儿的看法,有利于幼儿间的思想交流与其思维的激发。
传统的幼儿美术作品评价,其评价通常是针对作品本身,没有考虑作品的形成过程。吴丽华指出幼儿美术评价应包含幼儿美术创作过程和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9];韩丽等提出建立绘画电子学习档案袋,以清晰显示幼儿成长历程[10]。
学习档案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简称学档评价,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中小学评价改革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学习档案分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种基本类型。纸质档案存在占用存储空间大、评价方式有限、保存难、转移费力等不足,电子档案则以“最低限度的存储空间”、“易于备份”、“便携性”、“科学提取性”、“可长时间保存”、“易接近性”[11]等特性,解决了纸质档案不足的问题。最早采用学习档案评价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开展的“零点项目(Project Zero)”。2005年6月,教育管理系统全球学习联盟发布了电子学档规范(IMS-EP规范),建立概念模型,对学档中的各组成元素也做了较精确的定义。标准、规范的形成,为电子学档开发提供了标准参照。《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提倡使用学习档案作为主要的质性评价工具,它直接促生了学习档案这一新生事物在学前教育界的应用与研究。王凤莉提出建立学习档案,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观点[12],周惠燕指出幼儿档案袋的6个内容和创建的三步骤[13],马丽提出家园共建幼儿成长记录册实施方法[14]。
结语
美术教育对培育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广泛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应当引起包括幼儿园与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教育在幼儿情感和体验表现上的天然优势,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推行创造性的美术教育,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美术在艺术教育中的有效性,促进幼儿艺术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幼儿教育,2001,9.
[2]唐莲.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三个误区[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4).
[3]包海玲.如何开展幼儿生活化的美术活动[J].新课程(小学),2012,(6).
[4]张念芸.《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读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4):21-23.
[5]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J].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2.
[6]刘伟伟.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248.
[7]黄立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8]吴敏.关于装饰画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10.
[9]吴丽华.关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1999,(4).
[10]韩丽,许晓春.幼儿园绘画教学情况调查报告[J].理论观察,2010,(1).
[11]BARRETT H C.Researching electronic portfolios and learner engagement: The REFLECT initiative [J].Journal of adolescent&adult literacy,2007,50(6).
[12]王凤莉.建立动态评估型成长档案 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4,(05).
[13]周惠燕.浅谈幼儿档案的设置及其意义[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6,(3).
[14]马丽.家园共育幼儿成长记录册之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本文受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2JY15)资助。
通讯作者:刘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