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小暑通络,大暑养津

2020-11-28 07:20:27迷罗
现代阅读 2020年7期
关键词:着火点老姜小暑

迷罗

小暑通络

到了小暑,很多人都反映自己“火势渐猛”,于是狂吃清热药。这就相当于你家着火了,打119报警,但没有告诉对方你家的具体位置。我们要了解人体十二脏,它们均可能上火,上火后有哪些不同的警报信号,清楚这些才好对症下药。

警报1:干咳、咽喉痒痛、皮肤干燥甚至出现起皮起屑。

着火点为肺经。肺经是十二正经第一条,肺主一身之气。《黄帝内经》形容肺为“相傅之官”,宰相家中着火,非同小可,要尽力扑救。灭肺火要吃百合、白菜、银耳、菊花、梨水、秋梨膏。

警报2:便秘。

着火点为大肠经。大肠是“传导之官”,是一个运垃圾出城的官。他家一旦失火,没人运送垃圾,城里便臭气熏天。灭大肠火要吃白萝卜、芹菜、蜂蜜。

警报3:胃痛、烧心、口气重、易饿、食量增加。

着火点为胃经。胃为“仓廩之官”,粮仓要是着火了那还了得,民以食为天,中医有一个词叫“消谷善饥”,就是形容胃热,胃火烧灼,吃得很多却很容易饿,因为都被胃火给消耗掉了。灭胃火要吃白萝卜、白菜、绿茶、薄荷。

警报4:腹胀、口腔溃疡、口唇干裂起皮。

着火点为脾经。脾为“谏议之官”,脾是一个忠臣义士,能发现并指正各脏腑的问题,但是赶上家中失火也顾不上“谏议”了,所以不可轻视。灭脾火要吃蜂蜜、绿豆汤、小米粥、橙子。

警报5:心烦、心悸、心痛、心闷、失眠烦躁、口舌生疮。

着火点为心经。这个是最大的官,《黄帝内经》形容其为“君主之官”,皇宫里着火岂不天下大乱。灭心火要吃苦瓜、莲子心、苦菊、苋菜、苦丁茶。

警报6:眼白黄、脸颊及喉咙肿痛、上臂至肘部呈现麻痹以及压迫疼痛的症状,还会出现头重、头痛的感觉。

着火点为小肠经。此经被称为“受盛之官”,就像是税务局,如果失火,国家岂不断了财路?灭小肠火要吃红豆汤、绿茶、酸梅汤。

警报7:尿少、尿赤黄,甚至涩痛。

着火点为膀胱经。膀胱主储尿、排尿,《黄帝内经》形容其为“州都之官”,是一个水利部门的重要官员。灭膀胱火要吃鱼腥草、黑豆汤。

警报8:咽喉痛、潮热盗汗。

着火点为肾经。肾主水,肾经可是水利部门的最高长官,能克火的只有水,所以肾经的家中是不易失火的,但百密总有一疏。灭肾火要吃枸杞菊花茶、银耳、黑木耳。

警报9:失眠多梦、难入睡、睡着易醒。

着火点为心包经。心包经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膜,相当于皇上身边的护卫,担负护卫皇上的重任。一般心脏的前期问题都属于心包经。灭心包火要吃桂花绿茶、红豆汤、苦丁茶、苦瓜。

警报10:身体有疲劳感与透支感。

着火点为三焦经。三焦是联系五脏六腑的筋膜系统,分上中下三焦,它像一堵城墙包围联系着所有脏腑。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黄帝内经》讲三焦为“决渎之官”,是疏通水道的官员。灭三焦火可将菊花5朵、黄花1片、枸杞10粒一同泡水喝。

警报11:口苦。

着火点为胆经。胆为“中正之官”,是法制官员,并且能交通阴阳,其职位不可忽视。灭胆火要吃绿豆汤、菊花绿茶。

警报12:烦躁、易怒、目赤肿痛。

着火点为肝经。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但如果动不动就发怒烦躁,势必会影响到其正确的决断。灭肝火要吃菊花、决明子、芹菜、茼蒿。

小暑时节难熬,因为这是一年中伏天的开始,闷闷的、热热的,好多人因此体内一派火热朝天,该怎么办呢?别急,找一种水果来救急,那就是在夏天我们最常吃到的西瓜。吃西瓜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这个秘方新鲜之处在于我们不吃瓤,只吃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吃西瓜也千万别浪费西瓜皮,因为西瓜皮本身就是一味解暑良药。

准备西瓜皮1块,莲子心7~8根,薄荷叶5~6片。首先把西瓜外皮洗净,用水果刀将瓜皮最外层的翠绿外皮薄薄地刮下一层。再取1小勺刮下的西瓜皮,与莲子心和薄荷叶一同倒入杯中,用开水闷泡。待水温后当茶饮。

这个茶够清爽,很清热。大热天来上1杯,能解暑,还对缓解内热导致的口气非常有效,是夏天一款非常不错的清热凉茶。

大暑养津

古书云:“大暑至,万物荣华。”那该是怎样一个繁荣的节气啊!最热的三伏正在这段时间。

三伏天一出门,汗水的“龙头”就打开了。《黄帝内经》中讲到:“阳加于阴为汗。”这个阳就是指体内的阳气,也就是热量;阴指的是体内的津液水分。中医认为汗是体内的津液水分在阳气(也就是热量)的蒸腾作用下,从毛孔排出体外的液体。

1.出汗有什么作用

一能调节体温,一般气温超过30℃,人就开始冒汗了,通过汗液的挥发带走体表的热量,使体温保持恒定。二能排毒护肤,排出的汗液与油脂会形成一层乳化膜,防止体表水分的丢失,从而使皮肤显得光滑润泽。总不出汗,一些毒素难以排出,便会导致皮肤干燥甚至诱发皮肤病。汗液是最天然的美容护肤水。三能促进睡眠,不出汗代表运动强度的缺少,运动少,气血运行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睡眠质量的降低。

2.出汗太多好不好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内的血是由津液生化而成,而汗也是体内的津液,所以中医讲:“津血同源。”如果您出汗过多的话,会导致体内津液不足,不能生化血液。所以大失血的病人,津亏血少,就不适宜再用发汗的药物。而汗出太多的病人,津液亏少,血液生化不足,也不适宜用温燥耗血的药物。

我们前面讲了汗血同源。所以如果您汗出太多的话,还会导致心气亏虚,从而出现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等症状。大量的汗液会带走人体内钾离子、钠离子、盐分等物质,对于体质不好的人来说,出汗过多就可能导致人体脱水,从而引发头晕眼花、腹痛等症状。

出汗过多还会损失大量的钙质,当钙质流失超出总钙量的30%时,便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出现手足抽筋、肌肉抽搐等症状,长期缺钙则会导致成人软骨症,易骨折。

所以我们要把控好尺度,适量出汗才是健康度过三伏的秘诀。

3.哪种出汗最健康

我们能想到的出汗环境和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蒸桑拿、高温天、做运动,哪个对我们的健康更好呢?

其实,任何一种方式都代替不了运动出汗,高温与蒸桑拿一类只是蒸发浅表的水分而已,唯有运动出汗能代谢出体内深层的毒素,起到最好的排毒效果。所以大家常讲的多出汗來减肥排毒是不靠谱的,多在运动中出汗减肥排毒才对。

但有几种出汗是不正常的,我们来认识一下,看您有没有。

自汗。咱们都说运动会出汗,可有一类人不动也出汗,一动就出得更多。同样的气温,大家待在一起,您没事儿,他却挥汗如雨。这就是自汗,属于虚汗的一种,多是因气虚或者阳虚。

盗汗。白天清醒的时候没什么事儿,非等睡着了出汗,醒过来被子都是湿的,好像有人趁您睡着了把汗盗出来一样,这也是虚汗的一种,属于阴虚。

治自汗可饮用补气止汗茶,将太子参8克,红枣6枚,加水1大碗,水开以后再煮10分钟。或者用黄芪、浮小麦各15克,大枣5枚,用水煎服。

治盗汗可将五倍子捣成细粉,用醋调和,敷在肚脐上,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去掉,效果很好。

老话讲冬病夏治,借助夏天炎热之气来驱寒是借力打力的养生方法,在祛寒上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出奇效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再给您加两句:“冬病夏治有秘方,老姜红糖荷蛋汤。”

做老姜红糖荷蛋汤,首先准备老姜1块(老姜即立秋后收获的姜),红糖两大勺,鸡蛋1枚,两碗水。切老姜3片,加水两碗煮开,小火煮15分钟。再轻轻打入鸡蛋,待荷包蛋熟后,加入红糖,喝汤吃蛋。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4节气美人方》)

猜你喜欢
着火点老姜小暑
羊的味
意林(2021年11期)2021-09-10 07:22:44
羊的味
小暑
聚焦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小暑
老姜的诗和远方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中外文摘(2017年21期)2017-11-02 01:50:02
人工智能:资本圈的最佳“着火点”
关于提高活性炭除碘性能的浸渍剂的几点讨论
核安全(2016年1期)2016-06-29 01:18:12
专题Ⅳ 化学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