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忠浩
有阳光就会有阴影。当改革的春风吹过,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也“千树万树梨花开”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医疗机构多了,就诊是方便了,但各种杂色的医疗机构也同时粉墨登场。以下几种情况,病人及家属都要勤思考、慎抉择,避免经济损失、贻误病情,甚至危害健康。
“李逵”和“李鬼”
有些医院有意将自己医院名称与国内知名大医院雷同或相似,让人不知虚实。乍一看是“李逵”,进去了才发现是“李鬼”。还有一些,也不能说是“李鬼”,但确实又不是病人想找的“李逵”。例如,著名的协和医院、中山医院,随便在互联网上查一下,至少也有几十家,它们都和大家慕名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没有任何关系。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打电话到医院问一问,他们在此处有没有分院,你所要去的医院和他们有没有关系。在核实和查询时,一定要报医院全称,地址和名称越详细越稳妥。
“大旗”和“虎皮”
有的医院本身实力有限,却拉出大旗做虎皮,将自己冠名为“全国”“中国”“中华”、某某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临床基地或分支机构,不仅如此,广告做得大气磅礴,随处都可看到它们的身影。除了医院牌子大得吓人,还要打上某某大医院某专家坐诊或顾问云云。对于这种广告,你只要认真想一想,国内署名的大医院本身名气就很大,病人很饱和了,病人为了掛上号和等上床位还在那里翘首以待,哪里还需要无孔不入地去做广告拉病人呢?
院中院
当下,有的医院出租科室。很多病人搞不懂,自己明明去的是正规医院,怎么进了个人承包的科室呢?这些“院中院”科室一般多集中在皮肤性病、美容、泌尿科、不孕不育和肝病等科目,或者是中医看风湿、类风湿、糖尿病、银屑病之类的。这些病或本身难以根治,或病人有难言之隐,往往又是慢性病,是“院中院”赚钱的好科目。
医托
所谓“医托”就是某些医疗骗子,专门到正规医院附近或挂号处哄骗不明真相的就医群众到那些所谓专家门诊去看病,骗取钱财后坐地分赃。医托常有组织地守候在大医院门口的公共汽车站、医院门口、医院大厅挂号处,一旦有合适的目标病人出现时,他们就会主动上去搭讪,攀老乡、套交情,旁敲侧击地摸清病人患何病后,有意现身说法,摆出一副同病相怜或为老乡冲天热情,声称自己也是这个病,就是在某医院或某专家看好的,那里收费低、疗效好等。很多原本打算在大医院就诊的外地病人或老年人、妇女,或因为远道而来没挂上专家号的,或者挂号排队等候太久不耐烦的,或本来是在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慢性病,或者有难言之隐本来不愿意在大医院露面的,经不住他们忽悠,常常上当受骗。
现在很多医托也逐渐“专业”化了,他们通过多年“忽悠”积累了一定的医学常识,只要你透露疾病的名称,他就能准确地说出相应的症状,并能把自己当初如何得病深受其苦,后来某专家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说得神乎其神,让你不得不信。因此,病人要提高警惕,慎防上医托的当。
医学是非常特殊、复杂的学科。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需要望、闻、问、切,有时还要借助化验、B超、心电图、影像学诊断等辅助手段,才能诊断、治疗。现在社会上出现“网上看病”“电话看病”“邮购药品”“信函看病”等五花八门的“另类医疗”。
首先,这些“信函”“电话”“网上”所谓医生或专家,是否具有医疗资质?其次,这些“另类医疗”的纠纷、事故,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是不受理的。第三,这些邮购药品的安全性无法保证,你花的钱可能是买“教训”了。因此希望广大病员及家属要慎重对待这些另类医疗,千万不能贪方便,图省钱,而对自己不负责任,拿自己健康甚至生命去冒险。
(摘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看病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