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龙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反应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那么你知道吗?燃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如何正确灭火?让我们跟着壮壮同学一起请教耐心的赵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吧!
壮壮的错题1
壮壮:赵老师,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是B,可我选了A。A选项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哪里错了呢?
【题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 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赵老师: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约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 ℃。由图分析可知,红磷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A错误;水中白磷通入氧气,满足燃烧的条件,能燃烧,故B正确;烧杯中热水的作用除了起到提供热量、升高温度外,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错误;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燃烧,故D错误。所以这道题选B。
【检测1】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2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c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壮壮的错题2
壮壮:赵老师,下面这道题为什么选C,我不太明白,请您帮我讲一下。
【题2】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泸山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B. 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 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赵老师: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而灭火,可燃物的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改变。故C说法不正确,本题选C。
【检测2】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列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
B. 酒精在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
C.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答案:C
壮壮的错题3
壮壮:赵老师,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是D,为什么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呢?
【题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3甲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图3乙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图3丙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图3丁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赵老师: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A错误;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B错误;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时,由于金属丝吸热,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C错误;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是燃烧不一定必须有氧气参加,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所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D正确。所以这道题选D。
【检测3】下列关于燃烧认识错误的是( )。
A.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 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C. 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D. 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