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素珍
摘 要: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内容之一。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以及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養措施进行探究,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阅读能力;培养措施
一、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素养。作为教师,要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作为终身计划,针对阅读素养的提升,教师应设计符合自己的读书计划,明确读哪种类型的书籍,每个月阅读多少书籍等,使自己能够不断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便是其榜样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阅读行为,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学生爱上阅读。除此之外,阅读还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主要方式和渠道。教师通过对专业理论书籍的阅读,有助于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始终处于时代发展的前列,更好的满足时代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要求。总之,教师的阅读行为,不仅有助于自身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而且还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学生爱上阅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积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和适应教师的教学,要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观念,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阅读环境与阅读条件。同时,教师要将主要的精力用于研究学生的能力水平,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展教学活动,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学生展开对话,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其不仅具备较强的自尊,而且已经具备的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只有站在平等的角度与之进行对话,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认可,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对话并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是包含着平等、包容、沟通、双向互动、相互碰撞以及共同构建。这样的对话才是有效的对话,才能对学生起到更加有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的重点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有效措施之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身处于相应的情境之中,能够激发其阅读欲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 的阅读环境与阅读内容更加贴合,有助于提升阅读的效果。以《火烧云》这篇课文的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火烧云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创设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照课文与图片资料,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火烧云的认识与理解。
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使学生的阅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阅读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强调朗读和默读。例如,在朗读方法教学时,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要强调学生的发音和语气,要训练学生带感情朗读,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其次,针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提升学生的朗读练习量。教师也可以先进行范读,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模仿的对象,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模仿,可以做到读得流利、读得准确。另外,进行朗读训练,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因此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较高,所取得的朗读训练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使学生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和收获。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探究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师需要多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多做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通过不断的阅读练习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江容. 摘要策略与心智绘图对小学低阅读能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效应之干预[D].苏州大学,2014.
[2] 冉敬源. 重庆市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