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新
摘 要:问题意识是学生们在参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形成的一种意识。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立足课改背景,结合学生问题意识发展需求,李庾南先生提出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本文中,本人将详细地介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的价值,引发一线教师对该教学法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问题意识;实施价值;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在参与如此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因为被剥夺了学习主动权,很少对所学数学进行思考,几乎无法提出学习问题,不仅影响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限制了数学学习能力提升。针对该情况,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要求。立足课标要求,我们尝试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应用价值
之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因为其具有如下价值:
1.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习主体性。所谓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指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建构、超越、发展为宗旨的教与学的活动。从此内涵可以看出,“自主”是该教学方法的中心。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以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为保障的。由此可以看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符合问题意识培养要求的,而且,此教学法的应用,还便于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合作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发展问题意识。
2.有利于学生积累问题经验。问题意识是在不断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活动,需要学生们在长期的活动体验中,自主地积累问题经验,受到经验的辅助,深入地分析、探究所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由自学、议论和引导这三部分组成的。其中,自学是指学生自主学习。受到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在自主学习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正是学生积累问题经验的基础,而且,通过发现自学问题,学生们可以初步地提出问题,锻炼问题意识。议论是指在课堂上,学生们就发现的学习问题进行讨论。讨论问题,是学生们集思广益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看法,实现思维的碰撞,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他人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从而储备丰富的问题经验,为发展问题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引导则是教师针对学生们讨论后剩余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在点拨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在机械地展现现成的结论,而是围绕重难点问题,继续地提出一个个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们通过思考、解决这些小问题,由浅入深地探寻到问题答案,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从教师的身上,汲取问题经验,学会发问,如此便于发展问题意识。
3.有利于学生发展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的消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问题意识培养为中心,引导学生体验多样的数学学习活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针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不足,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还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当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的时候,他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对数学知識进行思考和探究,发现不同的问题,乐于将这些问题展现出来,同时就问题与教师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真正地走进“问题”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发展问题意识,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立足以上提到的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价值,我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利用如下策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问题兴趣。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的学科,而且,数学知识是抽象复杂的。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存在诸多的数学学习问题,而且,他们很少对这些数学问题发问、思考,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自学·议论·引导”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初,倡导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便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的场景形式展现出来,降低抽象度,同时,学生们可以在场景的驱动下,对隐藏其中的数学知识产生探究兴趣,自主地走进数学场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潜移默化锻炼问题意识。
以“事件的可能性”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初,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抽象活动,如大转盘、彩票等,使学生们产生熟悉感,并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这些生活现象,你们觉得获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借此,使学生们产生兴趣,带着问题走进场景,自主学习教材,对事件的可能性展开探究。
2.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碰撞思维。“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议论环节,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立足学生们的自学情况,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们在小组中,展现各自发现的问题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集体之间的互动,碰撞思维,汲取各自身上良好的数学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是以“问题”为中心,便于学生们在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活动的体验中,锻炼问题意识,为有效地养成问题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简单事件的概率”为例,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们呈现了一个大转盘,在这个转盘上,不同的颜色占据不同的区域,其中,黄色占二分之一,红色占剩下的四分之一,绿色占剩下的三分之一,蓝色占部分。设定一个区域有奖,那么,将奖品放到哪个区域的获奖概率大呢?每个区域的获奖概率是多少呢?各个如此问题的提出,推动着学生们探究问题。在学生们初步探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在小组中,展现各自的答案,就答案进行讨论。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会继续发现新问题,如此通过一步步地探究问题,掌握所学,锻炼问题意识。
三、相机引导,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引导,在学生们发现问题之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驱动学生进一步地思考、探究,通过解决问题,建构对所学的理解,同时提升问题意识。尤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教给学生们不同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便于学生进一步地发展问题意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便于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主体,辅助学生在自学、讨论和引导活动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锻炼数学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黄烨华.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现初中生自主探究数学[J].新课程导学,201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