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捷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江苏南通 226001)
活动可以为课堂带来活力,让课堂灵动起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1]。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实际而言,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背诵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学生将逐渐失去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学活动应符合学生的需求,无论活动的设计还是过程,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课堂实效性。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较强,其自主意识逐渐发展。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优势,引导其自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体验和感悟,从而使其获得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展开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意愿,使学生获得活动的主动权,增强参与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种类多样,因而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充分参与活动[2]。学生需要了解整个活动的流程,从而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体验式活动或实践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目标和实施计划需要师生一起制订。这样,在参与活动时,学生就会有强烈的代入感,从而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关爱他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活动,使课堂灵动起来。在开始活动前,教师应征求学生的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关爱他人’主题的体验性活动。大家来说一下,我们该以怎样的活动形式展开呢?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呢?”学生开始积极讨论,着手制订活动计划。有的学生提议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开活动,有的学生提议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活动。学生提出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有着个性的色彩。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这样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自主参与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基础。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收获更多知识。因此,对于每次活动,教师都要与学生一起设计和制订计划,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活动的展开更加有效。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较为叛逆,因而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避免强制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学生的思想发展为目标,开展有效的课程活动。每次活动都应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思考,讨论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主题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和研究,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当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时,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新;而当学生出现不良的价值观念时,教师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因为一些负面情绪而产生错误观点。
例如,在教学“服务社会”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交流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开展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渗透活动理念:“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我想问大家,怎样服务社会呢?你觉得服务社会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我们有必要这么做吗?”学生开始讨论起来,通过交流,明确了服务社会的思想核心,也懂得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更加明白了服务社会需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带着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情感参与活动。
分组讨论问题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活动主题的意义和价值,探究活动的本质,从而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对于初中生而言,实践类活动更有参与的满足感。教师要积极组织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展开思考、获得感悟。实践性活动有很多,因而,教师可以依据课程内容从多方面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中生不能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而要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逐渐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活动育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职业”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性活动,走出校园,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活动前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职业调查员,走出校园,采访每个行业的工作者,然后找到你喜欢的职业,逐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的活动形式非常有新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非常积极,对每种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掌握了很多关于职业的信息,有利于职业理想及职业观的形成。
实践活动对初中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大有裨益。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认识到自身对社会的价值和责任,从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
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从而使学生升华自身情感,培养优秀品质。在学生积极感悟活动的内涵的同时,其品行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初中生对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有个性的解读和深入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渗透。很多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得十分积极、热情高涨,但在活动结束后,就没有了反思的动力。反思的作用十分重要,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今天,我们要进行讲故事比赛,大家分组,讲一讲自己了解的关于诚信的故事,看哪个小组讲得多。”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诚信的价值。通过阅读各种资料,学生懂得了高尚品质对人的影响。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大家来反思一下,在刚才的活动中,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反思后,每一个人都要写出自己的人生格言。”这样一来,活动便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感悟和反思的过程是学生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重新构建活动,从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表达中切实体会情感的变化,以获得内心的丰盈。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活动乐趣和成就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