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卫兵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中学,甘肃静宁 743400)
习惯不是一两次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多次的重复训练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似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多次重复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自然而然的学习习性。学生在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后,就会不自觉地、下意识地按照这种方式或思路持续下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教”与“学”,而是有着更高的层次、更多的要求。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人。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做人。笔者认为,“做真人”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出健全、健康的人格,这正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认为“考分决定生死”“成绩是学生的命根”。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很容易会因为犯狠抓学生成绩而忽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错误。恰恰是这样的错误思想,才让学生更加重视学生成绩而忽略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后果。教师要意识到,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再好,也是无用的,不会长久。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格也很健全,即使他的成绩再差,也仍然存在提高的可能。归根究底,教师的行为习惯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惯性思维与教育方式中,学生一旦犯错,教师就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往往是低头不语,默默承受,等教师的批评教育结束后,乖乖表现一段时间,而后依旧去犯同样的错误。这正是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教师的教育方法就那么几种,因此更加肆无忌惮,根本不会彻底改正错误的思想与行为。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教育方式应该有所改变,不要再像往常一样的说教与斥责,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而是要与学生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解决问题。
深入研究教师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现状,教师很容易发现,教育是不成体系的,各环节相互脱离,往往是发现了什么问题或弊病,就解决什么问题与弊病。这样一来,教育就会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局面十分被动。教师应当意识到,行为习惯教育并不是脱离日常教育而存在的,而是应将日常教育作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的“三观”,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全健康人格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教师的不断纠正与引导[1]。为了达到行为习惯教育目标,有些学校或教师就会让学生背诵一些规范或守则。学生的学习任务已经比较重,还要背诵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学生的背诵情况良好,并不代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全的人格。这样的评价方式未免过于武断与理想化。学校与教师应当对行为习惯教育有正确的认知,空洞的、教条的说教与硬性的规范、规定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在学校或教师的强制要求下就能做到的。要想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防止学生产生反感等负面情绪;日复一日地引导学生,逐渐摆正态度,规范行为,这样才能让行为习惯教育真正取得成效。行为习惯教育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任务,而是各科教师的共同目标。因此,各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加以规范和引导。在课堂学习环节,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比较偏激的思想加以纠正与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回归到正确的轨道,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是要融入学生的课余活动。教师应当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归根结底,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仅包含理论知识,还包含人生哲理与行为规范。只有懂得道理、了解规范,学生才会形成相应的思想意识,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行为习惯教育才是真正取得了成效。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晨会、升国旗等活动,将行为规范与人格教育融入其中。这些活动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十分常见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活动的机会,用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道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落实行为规范[2]。
除了在校学习时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应当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别,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对待,提出的行为规范指导也应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虽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于在家生活时间,但家长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引导作用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健全人格的养成离不开日常生活的规范与实践。因此,教师应当把握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全人格的每一个机会,不偷懒、不松懈,真正让学生的生活被行为习惯教育所围绕。
《荀子》云:“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行为习惯与人格教育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工作中心,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每个学生均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