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州县瓜州镇中心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课堂上是否“主动”“探究”,可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主人翁意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这个目标。而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尤其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一些思考与经验,围绕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若干经验,以供参考。
1.通过合作学习,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不少教师受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注重灌输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少有学习体验,更不会去主动思考语文知识的内涵。语文学科除了文字、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外,教育内涵大多隐藏在一篇篇课文、一次次训练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主观上的体验,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才能得到彰显,在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如果选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便缺乏了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不主动去探究与分析,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1]。而通过合作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探讨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会与同伴进行丰富的交流,随着问题或是任务的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升。如,在字词学习过程中,大多教师会选用同桌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识记生字词,他们之间通过互相指认、互相纠错,加深学习印象。整个过程学生们是愉悦的、轻松的,他们成了彼此的小老师,在帮助同伴的同时,自己也成长起来了。由此可见,参与体验的学习才是最成功的教学。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周围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同伴,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其思维也会进入到一种更为活跃的境地,这便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手段[2]。如,在教学《城市的标识》一课时,笔者主张学生在认读四字词语后,根据词语的不同(一部分描写城市,一部分描写树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文分段落学习。在小组学习中,笔者根据小组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解决难易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小组代表汇报过程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汇报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也就避免了灌输式教学。
2.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过于重视集体性的教学。小学生正处于天马行空的年纪,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而这都是学生个性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在集体性教学的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多都是“统一”的,学生任何不符合标准答案的回答都被认为是错误的,这在很多时候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围绕任务,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更有机会表达出“让我来、我能行”的信心,这种积极自我暗示更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得到有效发展。
在一次试卷分析会上,笔者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不同的学习组。优等组学生自主改试卷,并交流错误的原因,还要举一反三,整理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进行再练习,最后将问题进行整理后,教师集中讲解。中等组则可采取自主学习加教师讲解的方式,以试卷中的错题为主要内容,找出原因,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剩下的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将错题整理后,再对学生进行细致讲解,而且还要做到跟踪教学。三组学生通过此次分析会,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当前的教学改革极为重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尤其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将已经整理好的知识答案或是知识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是极度缺乏学习体验的。而合作学习则不同,其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目标。同时,也会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氛围,小学生是有一定的从众心理的,他们发现周围学生都在进行研究时,自然也会将注意力放在学习探究之中。
1.注重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若想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状态,学习小组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小组人数的设置。一般来说,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语文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应当安排在4-6人[3]。这么安排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防止人数过少,实现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人数超过6人,合作小组容易出现无秩序的状况,并且讨论话题也容易发生转移。因此,在人数设置上,教师应尽可能地保证在4-6人,这样不仅可以保障探究的时效性,同时也可以保障组内合作的秩序性。
2.小组人员的设置要注重梯度性。在小组人员的设置上,教师也要进行精心安排。教师尤其要着重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会显现出个体差异性,有学习能力突出的,也有学习能力相对落后的学生。如果教师安排成员时不统筹考虑,容易导致合作小组出现“一枝独秀”“各自为政”的状况发生。所以为了防止这些状况的发生,教师就应当保证小组人员的梯度性,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来安排人员。以4人小组为例,在小组人员安排上,教师可以为组内设置一名学习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两名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一名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梯度,也可以产生更多的良性反应。
3.组内人员分工要合理。想要保证小组内的探究氛围,明确组内分工是不可或缺的。在初步确立组内成员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决定组内的分工。如,确立小组的组长,一般组长应当负责组内讨论过程中的秩序,并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发言。在此基础上设立小组的记录者、发言者。同时为了保障学生的活跃性,组内分工也应当实现轮流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小组合作的活力[4]。
4.合理分配小组学习任务。在实施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合作任务是决定学生学习走向、保障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为学生分配合作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其多样性。在任务安排上,不仅有基础的生字查找、词语分析,同时还涵盖了对文章内涵的解读与思考,发现文章的关键点或是联系点,这样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价值。如,在教学《将相和》时,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教师通过分析蔺相如与廉颇不同时期的不同行为,来体现“和”的重要性,以及蔺相如的良苦用心。教师一方面要从生字生词的基础角度出发,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基础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应当凸显文中主人公在事件背后的良苦用心。所以对学习任务,教师就可以这么制定:“①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重点思考‘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的成语含义。②文中的主人公,主要有哪两个人,结合题目思考‘将与相’分别是谁?③在文中通过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蔺相如的良苦用心?④将相和的根本目的是哪些?”这些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开思索,兼顾了基础与深度,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合作。学习任务体现出梯度,也可以充分发挥出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能力。比如说,在前两个任务中,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其中,在对照其他学生探究中,可以完善自身的基础学习能力。对于后几个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就可以充分展现合作小组人数较多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互动与交流,突破这些困难的问题。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充分展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性,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做好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虽然教师参与其中的机会很少,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自身的作用,尤其是为之后的评价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观察者的作用,针对学生在合作中的态度、积极性、表现进行有效关注,这样才能够让评价更为直接。在观察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住学生在合作中的良好表现,如热衷于讨论,热衷于提出不同的想法,教师都要一一记录。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的付出表示肯定,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动态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在合作中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做好评价,保障评价的客观性[5]。此外,合作学习的评价,也不应拘泥于同一种评价形式。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展组内自评、互评等,这都可以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模式是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其在体现学生主体性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教师要明确合作小组的建立,以及小组任务的设置与小组的评价,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合作小组的优势,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