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英
【摘 要】 作文教学指向儿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是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有利途径。对农村儿童来讲,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不仅是这类地域性特殊群体成长的需要,更是“农村小学”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所决定的。只要能“因地制宜”,即关注田园风光,聚焦农村生活,补充课文留白,就可以在作文教学的系列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让学生的作文更精彩,让我们的课堂更靓丽。
【关键词】 “因地制宜”;儿童;发散性思维;作文教学;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直接指向儿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是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有利途径。尤其是对农村的小学生来讲,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不仅是这类地域性特殊群体成长的需要,更是“农村小学”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所决定的。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曾对“指向发散性思维培养的作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尝试,认为可以“因地制宜”,从以下三条路径寻求突破。
一、关注田园风光,在作文立意中发散儿童思维
农村小学的儿童虽然不及城区小学的儿童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也不及城区小学的儿童生活富裕,条件优越,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广阔的农村空间和无限的田园风光,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写作的素材。作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引导他们去留心发现这些丰富的资源,同时还应当在作文立意方面帮助他们“深挖”,从而让他们的思维走向应有的厚度和深度。儿童的想象力一般比我们成人要丰富很多,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种丰富的想象力,让儿童由所观察和描写的景物,想象或联想到其他的事物甚至是人物,这样不仅赋予景物人的生命力,同时可以让作文具有更高的价值。例如,我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植物的习作,学生显然不缺乏写作的对象,雪松、枫树、樟树、水杉、柳树等等,题材相当丰富,可是,大多数学生只是停留在植物的特征,如形态、颜色、生长习性、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最后赞美的也仅仅是植物本身,这样的写作立意作为高年级学生显然浅了一些。于是,我引导学生由植物的特征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如由枫树叶子变红联想到那些革命烈士的鲜血,由樟树的香气可以驱虫联想到那些不畏恶势力的正义人士,由柳树枝条柔韧不易折断联想到那些坚忍不拔、能屈能伸的成功人士,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打开了,发散了,优秀的学生作品也层出不穷。
二、聚焦农村生活,在作文取材中发散儿童思维
取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步,鲜活而独特的题材自然能为作文增色不少,然而,作为农村小学的儿童,他们的见闻与经历远远不及城区小学的儿童那么丰富,在选材上要想寻求突破或许比较难。但即使是相同的题材,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巧妙地变变花样,或许原本司空见惯的题材就可以“脱胎换骨”,令人耳目一新了。要想让学生具有这样一种“素材”转换意识,教师首先应进行思考与研究。例如,在以“父爱”或“母爱”为主题写作训练中,有一位学生向我请教,如何才能打破传统的题材,如下雨天送雨衣、照顾生病的我、起早为我做早饭等等。当我与这位学生交谈之后,欣喜地发现有一个题材可以改造利用,那就是每天清晨爸爸用小电瓶车送他上学,并提醒他转弯时双手扣紧爸爸的腰部,感觉十分安全,于是我点拨他将这双扣紧的手设想为汽车上的保险带,并和妈妈用汽车送他上学时只顾听音乐进行对比,点明这根无形的“保险带”因为爸爸的关爱而变得更安全,从而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发散性思维的素材。可见,在作文选材时能发散儿童的思维,同样能让常规的题材焕然一新,让常规的作品独树一帜。
三、补充课文留白,在作文表达中发散儿童思维
随文练笔训练,一直以来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确,语文教材只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工具,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加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目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例子,同样也是作文教学的例子,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自身特点和作文训练的需要,选择一个主题或一个训练点进行随文练笔教学。这一过程中,大多数依靠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成为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良好抓手。随文练笔训练,或是在课文中间处插入一段内容,或是在课文首尾处补充一段内容,或是在课文某处改造一段内容等等,形式灵活多样,深受学生喜爱。如教完《狐狸和乌鸦》后,我便布置学生进行续写练习: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站在树枝上休息……对这个新故事的情节和结局,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大讨论,有学生认为乌鸦的肉没有被狐狸骗去,因为它吸取上次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了;有学生认为乌鸦的肉又被狐狸骗去了,因为狡猾的狐狸又编出了其他花言巧语,诱导乌鸦上当;有学生认为乌鸦的肉差点被骗去,幸亏朋友喜鹊的提醒;有学生认为乌鸦的肉先被骗去,后来又想办法骗回来等等。新故事的内容相当精彩,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征也因为情节和结局的不同而对比鲜明,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教师在文本留白处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关注与点拨。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只要能“因地制宜”,即关注田园风光,聚焦农村生活,补充课文留白,就可以在作文教学的系列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让学生的作文更精彩,让我们的课堂更靓丽。
【参考文献】
[1]林元钦.滥竽充数与发散思维作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21).
[2]刘正举.发散思维作文教学点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