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艮
【摘 要】 由于农村小学受到地域、环境、家庭、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习作水平相对较差,因此,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更多的学生培养习作能力。
【关键词】 农村小学;习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结合实际资源,丰富习作素材
习作的根基来源于丰富的习作资源,如果脱离了资源,那么习作也就变得毫无生气。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正是习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习作过程中没有素材可写,常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困扰。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农村地理位置的优势,将农村资源与习作相互结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习作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设置丰富的习作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主要讲述的是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寻找蟋蟀,细心观察,还可以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写其他的动物,如兔子、蚂蚁,以及农村的一些饲养类动物等,结合自己真实的观察体验学写观察日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习作方向,例如:“我最喜爱的小动物”“我身边的昆虫”“昆虫的秘密基地”等等,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利用习作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内容以及观察过程,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可以适当融入自己在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还可以加入一些图片或者是照片等等,全面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帮助学生在不断积累中开阔视野,实现习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习作基础,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农村的地域特点,尽量围绕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展开习作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二、结合生活背景,提高习作水平
在农村,留守儿童占据很大比例,很多农村家长迫于生计外出务工,根本无法照顾自己的子女,只能将年幼的孩子留给其他家属,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以及教育问题,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甚至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还存在很大的误解和埋怨的心理,无论是对学习还是生活都充满了无助和迷茫,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关于父母以及家庭情感方面的习作内容时,很多学生常常无从下手。因此,对农村小学生的习作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實际生活背景展开针对性教学,只有合理地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时,教师布置了习作——《我想对您说》,但是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写,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小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习作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联系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与父母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还可以采取视频聊天的方式,让学生的父母都准备一段想和子女说的话,制作成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分享。考虑到学生的隐私问题,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单独播放给学生看,让农村的留守儿童能清晰地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与关爱。如有的父母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开始准备工作,晚上要工作到很晚;有的父母的住宿条件较差,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电扇、空调;有的父母舍不得吃穿,常常都是馒头就咸菜;有的父母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只有使学生真正了解父母,才能逐渐拉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你可以回忆你与父母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用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你可以针对某些事提出你的看法,让父母进一步了解正在长大的你。”“你可以结合父母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帮他们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等等,只有教师在习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才会真正有话可写。
习作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邮寄、电子信箱等方式把习作内容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如果父母在身边的话,也可以放到父母的房间里。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里话表达出来,使农村小学生与家长之间实现和谐相处。
三、激活思维想象,增强习作能力
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身兼多职,教学条件有限,只能一味地按照课本内容对学生展开习作教学,完成教学内容,习作过程显得死板无味,不能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处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正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习作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通过创作、续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在农村本土资源的帮助下,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述并播放“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精彩绚丽的动画场景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故事新编。学生之间集思广益,以激活学生的想象为基础,无须局限于课本内容中,也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展开习作,编写完成后配上插图等进行装饰,贴在黑板报中供大家欣赏。积极促使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工作,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主要条件之一,农村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习作,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习作能力是学生表达情感思想,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当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针对性教学,注重教学中家庭教育的融入度,这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喜东,徐小梅.浅谈农村小学习作起步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01):172.
[2]谢恒元.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20):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