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蒙/扬州大学
三元交互理论是由美国班杜拉提出的,他指出,行为、环境、个体认知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他用P代表个体的内在因素,E代表环境因素,B代表行为,双向箭头代表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1]他还特别强调,这三个因素对人思想和行动的影响不是均等的,在某个时刻,三个因素中会有某个因素占突出地位,每个因素都是存在的,但每个因素都不会单独决定行动,三者永远处于交叉互动状态中。[2]
环境的存在对于观察学习是极其重要的。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都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但是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是人们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通过观察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必通过繁琐的甚至危险的试误学习来达到学习目的。环境是通过示范行为对人的认知施加影响的。人是复杂的一种生物,人的认知世界里往往存在着各种认知冲突,当人无法做出选择和判断时,外界的示范行为将起到强大的作用。今年年初爆发了新型肺炎,让大家重新审视偶像的意义,追星不是不可取,但要看追的是谁,像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这样优质的偶像就很值得我们去追。偶像的优秀示范作用会激发他们的粉丝做出相同的有益于社会的事,会促使粉丝倾向于好的举动。[3]
班级环境是指由班级主体构成的,贯穿于班级组织之中的,对班级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条件的综合。[4]它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是班级学生与班主任共同的目标。[5]班级环境是学生学习成长和不断走向社会的摇篮,它在学生健康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班级物质环境
它是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包括自然环境和设施环境。班级自然环境指班级里的空气、温度、光照和座位安排等。班级设施环境主要指班级的布置、教学用具的处理,比如班级内黑板报的设计,墙壁上名言警句的张贴,读书角的设置等。
2、班级心理环境
又称精神环境,指弥漫在班集体中比较稳定且占主导地位的整体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这种无形的力量甚至比教师和家长的敦促更有效果。班级心理环境分为班级人际关系、班风、学风、价值观四个方面。[6]班级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学生间的同伴关系。班风是班级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作风。学风是读书之风,学习之风,代表了班级甚至学校的气质与灵魂。班级价值观是指同一个班的同学是否有相似的积极的信念态度与评价原则。
研究表明,生活在愉悦舒适的自然环境中的儿童,其创造力的发展水平远高于生活在单调、机械化环境中的儿童。
师生关系对学生创造力有影响。师生关系是班级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伴关系对学生创造力也有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相处过程中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创造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良好的同伴关系使个体在团体中通过交流,模仿和学习其他成员的创造方法和技巧,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发展。[7]
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主要是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实现的,积极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物理环境对学习动机也有影响。比如班级规模越小,那么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就越多,在老师的关注下,学生学习动机就得以加强。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人格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总和,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身心组织。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班级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班级环境才会具备涵养人格的文化特征。
和谐民主,健康愉悦的班级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成长有积极作用,故创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想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班主任自身的心理一定要健康,要带头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树立良好形象。积极的班风学风与班级价值观的形成都需要班主任的辛勤劳动,其所作所为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班主任一定要重视班级心理环境的建设,心理环境建设好了,那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班级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不可冒犯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发展和生活成长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差异与需求,因材施教,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贴心,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以及充分展开联想的空间和时间。对学生犯的错误要宽容,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把错误当做教育资源,针对性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教学会取得更大的教育效果。[6]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班集体成员在班级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举止言论、精神面貌等方面的行为倾向,它具有稳定性、道德性的特点。它们是班级文化意识形态的载体,是巩固与发展班集体必不可少的条件。优良的班风学风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知情意行等全方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完整的生命成长体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角,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重视培养纯正班风和浓厚学风。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在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课堂结构对学生掌握知识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显著作用。研究表明,合作型课堂结构可以激发以社会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在此结构中,每个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只有当此结构中的所有成员都成功了,个体才算是实现目标,成员一起努力、共同承担痛苦压力、共同分享喜悦,成员之间慢慢的就会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个成员都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时,不应过分强调竞争,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