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0-11-20 01:40丁湘怡边丽娟首钢技师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价值观

■丁湘怡 周 曦 边丽娟 王 鹏/首钢技师学院

2016年12月,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的理念开始指导新时期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一)基本内容

崔佳佳等学者将其实质定位为“不是增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增设一项具体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个环节、各个方面。”[2]

(二)现实和理论意义

2016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纷纷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之路。其中以上海为代表,形成了一套“上海经验”。这也为职业教育开展“课堂思政”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尝试将思政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打造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3]另一方面,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并贯彻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系统性理论并不多。因此展开“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专业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的教学实践

为了更好展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政内容如何融入专业课堂,下面以“节奏与情感——《我和我的祖国》视频剪辑”的教学设计为例展现探索过程,学时2学时。《视频剪辑》是多媒体专业中级工三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

(一)教学设计确定思政目标

1、任务载体选择

2019年本专业的部分学生以校园志愿者身份参加了国庆70周年大庆排练现场的协助和服务工作。根据课前发现的学情,本次课选择了“‘我和我的祖国’——国庆70周年排练记录”视频剪辑作为任务载体。在教学设计中,抓住70周年大庆这样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集中教育机遇,结合多媒体专业特点,设计相匹配的任务载体,将本次课的情感目标确定为: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即工作的职业素养,培育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即确定了本次课“课程思政”的两个主要切入点:职业素养和爱国主义价值观。

(二)教学实施过程融入思政内容

围绕“国庆70周年排练记录”视频剪辑这一任务载体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

1、课前准备,了解任务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奠定课堂知识基础;组织学生提前整理和初剪国庆排练视频素材,初步形成对于本次任务的爱国情感体验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学生提前分组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在课前环节,老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进具体任务中。

2、课中

(1)引入经典,明确任务。课堂开始老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案例影片的两个片段,指导学生分析影片中导演对节奏的把握,引入本次课的知识点。接着,老师发布本次课任务单,将与岗位相结合的职业能力要求纳入任务单,帮助学生规范职业行为,培养职业素养。

(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助学视频,分工学习,自学探究。在角色分配上,让每个同学都有属于自己负责的重要部分,使学生更有使命感,激发学生对下一步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和职业兴趣,在任务参与中培养团队中的交流沟通能力。随后,在任务实施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把教学重难点从知识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在小组剪辑视频的过程中,成员间分享经验,互换角色,解决之前所学的技能差异。通过任务实践,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将爱国主义情感用技术手段转化到实践层面,使用准确的节奏语言通过剪辑作品传递出来。

(3)展示评价,研习典型。组织各组展示并阐述完成的剪辑作品,选出本次课最佳节奏奖。老师通过分析两组带有典型性特征的小组作品,用总结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使用节奏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强化知识点。一方面采用竞赛法肯定优秀作品和表现突出的小组,在课堂上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展示和对比学习,进一步体会任务载体中承载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总结重点,延展学习。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通过递进式的学习,不仅将重难点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加深体会如何使用节奏语言抒发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最后布置课后任务,延展学习。

3、教学评价中导入思政元素

本次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维度形成整体评价。老师将“团队协助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作品是否准确表达了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等指标纳入评价表,全方面考察学生知识能力、专业能力和素养能力,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堂思政”融入专业课堂的教学探索

综上,“课堂思政”可以跨越学科的界限,贯穿于课堂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职业教育目标。[4]

(一)协同合作,实现全员育人

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职业教育目标,各个学科之间应该打破壁垒,协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各科教师要在

学校搭建的合作平台上树立“课程思政”的全员参与理念,在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教学评价、教学成果提炼等各项教学环节中深度合作,共同研究“课程思政”的课堂融入性。[5]

(二)贯通课堂,实现全程育人

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根据职业教育特色,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将“课堂思政”贯穿于课前设计、课中渗透、课后延展的全过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应尊重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特点,选择合宜的思政元素,避免单纯的说教,多采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边人、身边事来增强价值观的代入感和情感体验。选择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协调企业,创设真实的职场情境,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

(三)合理设计,实现全方位育人

引导学生通过认知规律体会深刻的思想内容需要借助于巧妙的教学设计。充分分析学情,尊重专业特征,丰富教学手段,才能增加思政内容的亲和力。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课堂思政”中需要蕴含更丰富的职业精神。“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真实职业教育情境的塑造提供了平台。在具体教学任务的实施中,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规范职业行为、增强职业责任感,在体验式学习中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在各科学科中合理融入思政要素,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结语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修德强技”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将“课程思政”切实融入到每门课程中,把握每一节课堂,打通学科间的协调渠道,将“课程思政”融入进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才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完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价值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价值观(二)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