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婷 陈 界/辽宁中医药大学
家风往往指的是家庭为了提升自身生活水平、为子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正确的中华传统美德和行为道德规范为基准的家庭建设规范。这种规范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操和品性,使其明确自身的行为标准,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简而言之,家风是指家庭中的生活风气和精神风气,是家庭所有成员在长期相处中秉承的思想方式和言行标准,家风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会影响着所有家庭成员。
在既有的理论基础上,家风还需要家庭成员不断进行完善和巩固,而完善与巩固的过程便是家风理论建设的过程。家风建设通过家庭成员固有的习惯性行为进行完善和丰富,当前我国既有家庭中的家风建设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教是家风落实的重要体现。家教是一个家庭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也是将家风深入贯彻到每个人思想中的行为过程,就当前现代化的家庭家教方式来讲,由长辈落实的德、礼、行教育,由晚辈进行丰富的现代化思想、行为,由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而实现的家庭文化建设等都是家教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不断丰富家风体系的建设行为。
其次,家训是家风建设的优化过程,就我国当前现代化的家庭内部教育模式来看,传统的家训已经逐步被剔除,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家训方式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对于促使学生形成公平、公正、平等的思想不利。当前的现代化家训是已经转变为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例如家长通过适当的语言鼓励和物质激励来引导子女构建阶段性的目标,并且对其行为中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表现进行教育和引导,带有一定训诫成分的言语引导方式便是当前家训的主要内容。
在探究家风建设理论与高校思政之间的联系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就家风建设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落实目标来看,具有极强的交互性。从个体角度来讲,家风建设理论能够优化家庭个体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行为规范,从而促使家庭个体的健康成长。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体系进行全面的引导和创新,能够明确当前新时期应该秉承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个体的行为规范,从而打造更好的人才综合素质。因此从个体目标上来看,二者具有共同辅助人才成长的功能。
从社会角度来看,家风建设理论能够优化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强化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群体意识;而高校的思政教育也会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确在校园团体生活和社会群体生活之间自身所处的明确地位,并且强化未来岗位的职责,能够进一步为学生培养完善的社会观和世界观。因此从社会目标上来看,二者具有共同加强个体的社会融入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功能。
从接触的时间上来看,学生最先接触的是家庭教育,因此家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落实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思政教育,提升其人生道德的起跑线,从而奠定良好的高校思政教育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家风建设符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培养方向,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最初场景,其接受的思想引导和行为引导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未来生活的科学性和标准性,同时由辈辈相传的家风理论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构建良好的道德氛围,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主观思想。这种思想能够辅助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在接触思政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更加易于吸收和接纳,反之,良好的家风教育也能够为学生形成内在的道德驱动力,使其深入分析思政教学的内容和精神内涵,从而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体系的价值。
高校的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有阶段性的,在学生步入社会岗位之后,与思政教育之间出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阻断,这时我们便可以利用家风建设理论作为延续高校思政教育影响的一种方式。家庭永远是学生发展中的后备力量,也是其离不开的重要团体,同时由于家风建设与高校思政建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利用家风建设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借助共同的目标来辅助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之后也能够持续性的接受思想道德引导,这不仅符合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也符合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的思想道德需求。
针对大学生来讲,其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面临着新的生活方式,思想境界也会发生改变,将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这便导致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同时,当前部分院校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教师经常难以把控思政教育的方式,同时单纯的理论性教学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便导致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下降。而家风建设是具有生活化和常态化的教育引导方式,其能够转变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在生活中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意识体系,而这种生活化、常态化的思政教育也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家庭家风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种辅助方式,同时也是加强其教育效力的重要环节。
就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偏重、学生自主性下降、家校联合阻碍大等情况,这不仅会阻碍高校思政教育的落实,也会阻碍家风建设理论的融合。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落实力度,必须要合理的转化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经过相关文献查证之后,笔者将家风建设理论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落实方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困境来看,教学模式的创新依旧有待提升。当前学生的主观意识较强,在高校中希望能够获得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教学体系,同时思政教学课堂往往以百人大课堂为主,这种方式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同时对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也有一定的挑战。因此,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体系首先要从课堂入手。
首先可以将教材作为核心要点,积极地获取外界的思政教育信息。从家风理论和家风建设中提炼生活化、常态化的思政教育学元素,并且将其与实际的思政教材联系起来,结合章节内容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也有学习方向和渠道,从而强化家风建设在思政课堂中的重要性。
盲目的进行家校联动并不会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要定为家校联动的节点,即使大学生能够重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也能够使家长认识到自身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出发,例如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学重要性及优化方向进行家庭调查,培养家长最基础的思政教育认知,邀请其参与到教育工作中,给予其认可并获取信赖。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入手,探讨了家风建设理论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且从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载体、打造家校互动平台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家风建设背景下落实高校思政教育,同时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也要深入分析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体系联动家风建设理论进行综合性创新,不断利用沟通和交流获取学生和家长的思政意识和教育引导方式,来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引导力度,凸显创新型思政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