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0-11-19 12:08张进生
散文百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感知力观察力美的

张进生

遂川县草林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学活动既要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挖掘教材中有效的美育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还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掌握更广泛地知识,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

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在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中体会其中展现的审美元素,实现对学生审美观察力的培养。

比如,在初中语文课程《济南的冬天》的学习中,文章内蕴含的情感要素和审美情趣是比较内敛的,只是通过大致地阅读学习是很难琢磨透的。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揣摩优秀作品,在这其中展开大胆地想象和联想。针对原文中“看吧,山上的野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簪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儿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些描写细致的句子,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剖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把为什么山上的野松像日本的看护妇,这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更好地结合自己的想象表述出来。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这种白雪皑皑的冬天景象之美,更好地通过文字、图片展示冬天之美。这样一来,就能帮助学生拉进与作者之间的距离,领会作者当时创作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审美学习的方法。长期下来,学生还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主动留意身边之美,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观察力的提升。

二、注重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也就是利用审美感官对审美对象展现出来的感知能力,是审美教学的基础和本质。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主动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创造美的双手。[1]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充分调动学生的对美的感知力。

比如,在讲解到初中语文课程《中国石拱桥》时,教师不能只是让教学活动以室内的方式开展,更要带领学生走出室外,在更接近自然的过程中欣赏大自然之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在这节课程的教学中,虽然教学条件有限,不能带领学生真正感受如赵州桥那些历史古桥之美。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周围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石桥,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生活中的石桥与作者描写的赵州桥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手触摸,用石头轻轻敲打桥身,听一听能发出怎样的声音。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强,让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内,学生也会在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拓展眼界,对美的认知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进一步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审美记忆,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穿透文字去感受美,推动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大幅度提升。

三、注重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高级目标,也是对审美对象做出评价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比较分析法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分析事物本质之后,明确其展现出的不同层面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

比如,在学习到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沁园春.雪》这两首诗词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深入完成对比分析,分析不同作者对雪景描写的方法。从第一首诗来看,作者岑参主要是通过景色渲染了冬天的寒冷,抒发不忍与朋友离别的情感,而毛泽东也是大力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内心豪迈的情感。这两首诗词之间有着很大的风格差异,其表达的情感也是大有不同的。学生通过对这种鉴赏方法的把握,就能作者的表述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出更客观的判断,在全面而深刻的感知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揭示其规律,让学生对审美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一步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埋下伏笔。

审美教学在语文课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学生升华情感的重要形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融入更多审美教学的因素,注重对学生审美观察力、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的培养,有效推动学生的均衡发展。同时,教师也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游刃有余,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感知力观察力美的
培养孩子情绪感知力很重要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