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琪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偶然间读到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我便情不自禁地被文中熟悉又陌生的鲁迅形象所吸引,同时透着天真烂漫的文风也让我关注到了萧红这位作家。说实在话,此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萧红的文学作品,《呼兰河传》虽是闻名遐迩却一直没有拜读。寻思着既是喜欢,不如便趁此机会读一读《呼兰河传》吧。
《呼兰河传》并不是一篇连贯的小说,而更倾向于散文式的片段的拼接。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名为呼兰河的普通小城中的人情百态,此中既有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有对小城中受封建陋习影响所造成的种种悲剧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第一,二章是对小城的概述,包括呼兰河的位置布局与此地的风土人情。第三,四章主要是“我”的童年回忆,包括了和祖父一起度过的快乐无忧的时光和对“我”家租客们的生活片段。第五,六,七章便是分别讲述了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各自的悲惨故事。最后的尾声则是对祖父与幼年记忆的深切怀念。
鲁迅曾如此评价过萧红:“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能得到鲁迅先生如此高评价的萧红自是有她的独特之处。而我最欣赏的是她那直率而自然,透着天真的文风。而在《呼兰河传》中萧红更是以儿童的角度来观看这个世界,不加雕饰地描绘了她所见的自然景物与人物故事。
书中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非第三章莫属。在第四章的每一个小节的开头作者反反复复地用了“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来描述“我”家,仿佛荒凉成了“我”家的代名词。有趣的是在第三章“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或家里的互动却是感受不到半丝荒凉之意的。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我”家的园子。花园中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有李子树,樱桃树,还有一颗大榆树。“我”与祖父在后园里,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带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时不时还犯点小迷糊,把韭菜当野草,把狗尾巴草当谷穗。摘黄瓜,追蜻蜓,抓蚂蚱,把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等等处处充满的是童年时期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这一章是非常亲切的,不同于其他章节。其它章节中作者站在一个高于文本的位置书写并审视着小城中发生的一切,偶尔才会跳出来发出一点对这些事物的见解。在第三章中作者显然是把自己融入进去回味着那些曾经的美好岁月。简单的话语却让人更有代入感,试想谁的童年没有一个充满好奇的小脑瓜,谁的童年没有一段无忧无虑的岁月呢。这些岁月就像是在太阳底下的,是健康的,漂亮的。
如果说“我”在小城里的童年是在太阳下的,那么小城中发生的其他事情就是太阳底下的阴影,是阳光照不到的黑暗。第五,六,七章说的正是活在这阴影下的三人,其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仅有12岁的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而她的不害羞,坐的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吃三碗却成了邻居街坊诟病的点,因为这些让她看上去“不像”团圆媳妇;她的婆婆为了给她下马威,天天打她,越打越厉害,不分昼夜,拧大腿,吊大梁,抽鞭子,烙脚心,终于团圆媳妇病了,担心她的婆婆给她请了大神,连“善良”的邻居们都纷纷来帮忙,用滚熟的热水“洗澡”时,按头的按头,浇水的浇水,看热闹的看热闹。看完这一章节不免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示众》中的看客们,他们的面目不甚清晰,但他们那伸长的脖子和瞪直的双眼,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的神情背后不仅仅是麻木不仁,更是一种被封建陋习扭曲的变态,他人的快乐也好,悲痛也罢,都只过是茶余饭后的乐子而已,去看了显得自己消息灵通见多识广,不去看就跟不上潮流了。
有二伯则是一个活脱脱的呼兰河“阿Q”,漂泊不定却从未想过改变;反感别人叫他的乳名,偏爱别人称呼自己有二爷,有二伯,却准祖父叫自己有子,因为“向皇上说话,还称自己是奴才呢!总也得有个大小。宰相大不大,可是他见了皇上也得跪下,在万人之上,在一人之下”,简直是阿Q精神胜利的关门弟子。
与团圆媳妇这类无能为力的和有二伯这类自欺欺人的有所不同是冯歪嘴子。他虽然也是一个底层的小人物,却敢于追求爱情,承受非议,寻求改变,在生活重重重压下他没有绝望也没有甘于堕落,只是用自己的一双手踏踏实实地为生存而奋斗,此章最后以冯歪嘴子的小儿子“微微地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结尾,就如隐隐在黑暗中透出点光芒的样子。
萧红观察世界的角度和鲁迅是很有相似之处的,尽管他们的风格完全不同。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充满了冷嘲热讽,如一把尖刀血淋林地把社会腐烂的地方剖出来,看完后便是一阵阵的恶心与压抑。而萧红的文章是在平平淡淡地描述日常生活时冷不丁地跳出来说:“呵,该醒醒了”,就像寒冬里被泼了一盆冷水的刺痛。但《呼兰河传》中终究还是有着萧红自身的天真的,她的天真不是小孩子般的一事不懂,而是在看透事物后仍对社会怀着希望的天真,这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呼兰河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在这样一个闭塞的小城里,住着麻木不仁的芸芸众生,他们一生的乐趣局限在看热闹之中,看跳大神,听别家闲话之中。萧红用她那不拘小节,直率清新的东北腔调向我们述说这里各色各异的故事。而这又绝不仅仅是呼兰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