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妍
摘要:幼儿园借形想象活动以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为目标,鼓励幼儿把想到的说出来、画出来、做出来。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着自身明显特点和优越性,对学前教育的改革、创新和现代化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独立地参加借形想象活动,在借形想象活动中感受想象创造的无限乐趣。
关键词:学前教育;多媒体;借形想象;整合
幼儿园多媒体技术是将少量文本、多领域活动、各种图形、各类视频、动画、丰富声音等融为一体,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型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了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自身的优越性成为了探索学前教学改革途径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在幼儿的借形想象活动中,想象力的启发和引導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各种限制,有助于加强教师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教育实践与现代社会的纵横联系,对于培养幼儿综合感官、提高逻辑思维,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潜能均可带来帮助。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整合多媒体技术和借形想象活动?如何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幼儿活动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这是幼儿教师孜孜探索的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课题。我们从“借形想象活动”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规律和方法,整合优化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为学前教育改革助力。
自下而上,注重问题导向
实施研究初期,以教师为主体,每个年龄段选择两个实验班级,以幼儿为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对幼儿园借形想象活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科学的综合分析。问卷结果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高,需要加强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对活动内容与课件有机结合认知不足,因此在课件设计与活动实施中需要遵循幼儿适宜性原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幼儿认知规律解读不够,信息技术与借形想象活动有机整合策略概念模糊,需要通过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和总结;对如何在活动中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不够,需要在组织实施中反思改进。
找准切入点,激发想象力
多领域整合,促进幼儿发展 笔者所在园想象力课程研究小组研究开发了一套五大领域提高幼儿想象力的课程。但是,信息技术优势在课程实施中没有得到凸显。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游戏互动、师生参与的教学形式,更能够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要求,激发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的认知和求知欲望,推动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皆可相互整合渗透。比如,在以科学为主要领域的活动中,小班幼儿认识图形,教师可以利用具有音效的图形宝宝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说出“这是圆形,它像车轮”“这是一个三角形,它像屋顶”“这是一个正方形,它像一块手帕”,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想象利用信息技术变换出相应画面。这样,幼儿就在具有动态图像声音的信息技术辅助下,很快理解了图形和图形变化。这样不仅仅在科学领域得到发展,同时也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开发了想象力,又在活动中整合了信息技术。
找准切入点,激发想象力 在活动开始部分运用多媒体导入,能激发幼儿兴趣和想象力。而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则可以解决重难点,激发创造力。再者在活动延伸中运用多媒体拓展活动内容,可引发后续想象。如在中班艺术活动“毛毛虫啃苹果”中,活动一开始请小朋友看视频上一个半圆、听“咔嚓咔嚓”的声音,再猜猜这是谁,它在干什么?就完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想象力和活动兴趣。在该活动过程中,又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让幼儿直观感受节奏,在边听、边看、边想中突破了节奏练习的重难点,最后延伸活动中,运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在参与式体验中拓展经验。
分层递进,科学融合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提高幼儿借形想象教学的效率肯定大有裨益,但幼儿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如小班幼儿爱模仿,对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简单画面感兴趣;中班幼儿以无意识记忆为主,爱探索,常常展开大胆的想象,并且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容易被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以及悦耳的音乐和富有感染力的课件吸引;而大班幼儿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喜欢挑战,对动和静、虚和实、远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间相互转化的具有故事性的画面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借形想象活动的兴趣,就要注意分层递进,注意年龄差异,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审美需求。
总而言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借形想象活动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融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最为恰当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可以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幼儿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发展。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课题《多媒体技术与幼儿借形想象活动的整合策略研究》(编号:19ZXYB04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