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方案解读

2020-11-18 03:34王文永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教材县域

王文永

编前语

新时代,是加速变化的时代,因而也是创新的时代。新时代育人目标已经精准指向创新人才培养,此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得到充分体现。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的总体部署,新课程新教材将于2022年在全国各地实施。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这对教育相对落后的县域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无疑是一次挑战。

准确把握落脚点

新课程新教材出发点是培养满足新时代需要、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具备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完成新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需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及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推进普通高中课程等关键领域改革。

新课程新教材落脚点是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效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切实提高普通高中育人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

县域普通高中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原则,首先,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科学质量观落实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全过程,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其次,研训护航,有序推进。教师队伍是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关键力量,坚持专家引领,强化研训护航,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理解能力、教研能力、行动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三,发掘优势,整合资源。深入挖掘并整合县域有利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独特资源,发掘县域教育资源优势,有计划、分步骤、创造性推进具有县域特色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进程,坚持开放性、创新性,不照搬,不教条。

第四,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准确把握落脚点,统筹利用教育资源,切实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

伴随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是新教研的产生,而新教研一定是开放互动的,需要专业的教研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要研究学生。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新课程通过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解决学生差异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则依赖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与学生的充分沟通,依赖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和引导学生。

其次,要研究教师。很难想象,没有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个性化发展的学生,不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在开放、合作的教研环境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人风格和优势,最终形成具有个人魅力的教学能力。

第三,重视情境教研。情境教研是问题导向、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与远距离联想等高阶思维能力相关,直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情境教研是新课程新教材的重要支架。

第四,开拓多样性教研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无限拓展了教研的边界,使得教研方式更加灵活、更为便捷,教研的开放性提高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效率与质量。

建设核心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离不开符合方向、具有引领和规范价值的综合评价体系。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目标,综合使用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增值评价等评价方法,全程管理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质量,调控影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最终目标。通过评价改革,引导学生多样化选择权的合理使用,同时在利用和拓展县域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优化和完善“走班”制度。

解决深层互动,建立有效链接

县域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需要突破的重点是寻找新课程新教材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建设开放互动的教研服务体系以及构筑核心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推动力与加速变化的新时代,客观要求学生或未来劳动者具备核心素养。新课程新教材聚焦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改变。课程通往核心素养的方向是明确的,但是具体的方法和途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创造;这里不仅涉及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之间的课时分配问题,更重要的是解決好它们之间的深层互动,寻找新课程新教材转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在县域整合有利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教育资源,藉此建立新课程新教材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有效链接。

研制县域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组织领导、重点突破、建设任务、成果推广、保障措施等内容,发掘县域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调动决定教育质量的教育软实力资源,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焕发教育活力与生机,在各种教育要素的积极互动中推动新课程新教材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以师生为中心,建立基于开放、互动、创新、反思和改进循环的教育机制,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师生及其他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共同面对和解决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通过综合评价的引导性和诊断性反馈,保障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正确方向,促进教育主体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持续改进。

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培训。高质量的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最终依赖于开放互动的教研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教研服务体系是以优秀教研员为主体、全体教师深度参与、关键问题导向、绩效评价干预的开放系统,通过开放式研修有效促进教师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精准理解,同时通过政策设计激励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形成支持高中学校新课程教学的强大力量。发挥教研服务的专业护航作用,教研服务内容为:主体教研,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在内的主体研究,寻找符合教育发展方向和学校特点及学校治理、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化成长途径。

过程研究指向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综合素养,指向“品德+能力”创新人才的完整内涵;研究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通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途径;研究满足个性化教育的丰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课堂(行政班、教学班)关键特征和文化环境;研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项目学习等满足创新能力发展需要的新型学习方式;研究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包含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

综合教研是教研發展的新方向、新形式和新内涵,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与合作思考的基础上整合知识与经验,不断发展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例如,跨年级教研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边界以及预测和规划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跨学科(例如STEM)教研有助于学生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复杂问题和发展远距离联想等高阶思维能力;校本教研帮助学生寻找特色发展道路;区域教研则以开放态度增进交流互动,以合作解决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混合教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增加教研的灵活性、改善教研效率。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涉及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关系等学校中最重要的关系,信息发展改变了育人方式,因此也改变了传统关系赖以存在的环境。在新课程新教材情境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关系的适应性改变是影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育人改革步入快车道

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监管,一是通过教育督导部门常规督导和针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专项督导;二是通过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进行观察和问题研究,指导和监督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规范性和拓展性,随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发布实施情况通报,并鼓励教研员、教师就有关问题在平台上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县域普通高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及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系统,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收集过程性数据并据此进行大数据分析,定期发布数据分析与实施情况诊断报告,探索建立适合本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监测机制和方法,有效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质量。

完善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吸收国内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先行地区的评价改革经验,研制、实验和验证一套基于综合评价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办学质量评价涵盖学业和非学业两部分,其中学业部分在工具命制时大幅度增加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比重;非学业部分可参考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所列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情况等五个维度,同时吸收国内成熟的学习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等新时代必备的核心素养教育测评工具,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修订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符合方向、具有本校特色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时总结提炼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与成果。

县域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独特成果需要及时总结与提炼,不断形成可相互借鉴、可在校内外推广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典型案例和资源。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成果包括经验介绍、教学设计、教学案例、音视频、论文、出版物、公开课、竞赛获奖作品等多种形式优质资源。

同时,重视校内、校际以及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始终以开放胸怀与各地各类学校分享经验和成果,推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立体交流和推广,汲收和推广极具实践价值的教研和教学成果,始终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和贯通性。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成果发表(出版)、展示、传播是对县域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长期激励,有助于持续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有利于保护创新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创新成果扩大应用、产生价值、让更多师生受益的重要渠道,是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自身价值的体现。

强化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保障,县域普通高中应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在教研支持、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设施设备配置方面获得保障,整合有利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各类社会资源,获得社会和家长的充分理解与支持,建设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良好软硬环境。同时,借助国内高水平学术资源和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深化队伍建设与专业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时提炼并推广典型经验和实施成果。

新时期,县域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与转化途径,还应定期组织和参与校内、校际和跨区域交流,优化措施,提高效率;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跟踪指导与过程管理,及时提炼、研讨和推广实施成果,通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将普通高中育人改革送入快车道。

(作者系安徽省寿县一中校长;本期封面及内文照片均为寿县一中提供)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新教材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普通高中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