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借力课外阅读发展学生思维

2020-11-18 10:44
名师在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借力数学知识课外阅读

杨 燕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江苏仪征 211400)

引 言

数学是一门客观研究生活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学科,常以严谨、抽象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让很多人忽视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艰辛历程和研究者在钻研数学时所使用的非常规手段,致使许多学生在谈及“数学思维”时常把它等同于抽象思维。这样的错误认知会使学生惧怕数学思维的训练,甚至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极为不利。而数学课外阅读,以其趣味性、知识性,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数学知识发展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进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1]。

一、基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性,借力课外阅读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不仅具有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与运用的广泛性,还具有较为明显的趣味性、生活性和体验性。因此,教师在借力课外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时,要将小学数学这几个特殊的学科特性作为切入点。

(一)趣味性

数学在很多小学生眼中是枯燥、重复的计算练习,但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研究它,可见数学的独特魅力,只是小学生没有发现其中的趣味而已。因此,教师要从数学的趣味性出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2]。

例如,《好玩的数学》《趣味数学》《魔法数学》等书籍都是以数学的趣味性为出发点,从奇妙的数字、好玩的算术、迷人的图形、数学家的奇闻趣事等入手,引领学生从全新的视角去探索与发现数学知识。这在拓展他们数学思维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科学探索精神的形成。课外数学书籍能够把难懂的数学知识变成一系列好玩的游戏与故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不仅是数字、例题与公式,还有趣味杂谈、历史与生活,让他们不再惧怕数学,不再感觉数学枯燥,而是发现数学是好玩的、简单的[3]。

(二)生活性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借力课外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时,要将数学知识回归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经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让学生从生活的视角认识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运用数学思维在生活中寻找、探究、发现,进而真正认知与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学生在阅读《马小跳玩数学》时会跟随着故事主人公马小跳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琐事。马小跳的一些奇思妙想会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带来启迪,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以数学思维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得到发展。

(三)体验性

数学教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教授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问题解答的正确率,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特别是在借助课外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时,教师更不能把课外读物中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某些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虽然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与数学能力相对有限,教师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精细阅读、细致观察、简单证明、粗略总结[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体验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过程,真正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如让学生注重一些关键词、关键数字、关键符号等;随读随写,准备好演算、记录的笔与纸;多与同学交流探讨,交换课外读物、阅读笔记心得等。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从“阅读”到“会读”的过程。

二、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借力课外阅读发展学生思维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数学能力都相对有限,他们的数学学习是以思维的具象性、知识的问题化、过程的再创造等更为直接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借力课外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时要基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进行。

(一)思维的具象性

数学虽是对生活严谨、抽象的总结,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仍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借力课外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时要基于此特性,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让学生对具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概括总结,变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无论是何种小学数学课外读物,编写者在编写的过程中也是基于学生思维具象性的特点,把一些数学问题具象化,以便让学生理解[5]。因此,教师在借力课外阅读拓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之间的互相衔接与转化。数学思维的形成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是按照由数学表象认知到数学知识联想再到数学想象的顺序发展的。教师在注重思维具象化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形式的思维,也不能把各种思维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要注重一种思维形式向另一种思维形式的过渡与衔接转换。这样才能让课外阅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知识的问题化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这是基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设计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既是学生思维的动因,又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方向。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会先根据问题情境,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数学图像,再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类比、整合,想象可能发生的情景,以此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让自己的思维更灵活、更发散[6]。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也是他们对自身数学知识结构不断重组的过程。与此同时,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小学生会更急于表现、跃跃欲试。在成功解决课外阅读中的问题后,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够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三)过程的再创造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到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借力课外阅读指导小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时,要充分了解学情,能够合理估算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引导他们多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的方式,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探索数学知识[7]。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发现在梯形中S3 与S4 的面积总是相等,如图1所示。学生会把这一发现运用在日常的数学练习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虽然这一“蝴蝶定理”早已被发现论证,但学生的数学认知有限,并不知道。这时,教师不能把“蝴蝶定理”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进一步论证,为什么在这样的梯形当中S3 与S4 的面积总是相等。这样,学生运用思维探索数学知识,既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又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图1 梯形蝴蝶图形

结 语

总而言之,教师借力课外阅读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时,要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性,这样才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深入研究,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借力数学知识课外阅读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竭力与借力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