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20-11-17 02:19杜文斌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中学语文读写结合

杜文斌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内涵也有所延伸。传统中学语文写作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对学生情感表达及语言文化积累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写作与阅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重从多角度、多层面挖掘写作素材,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本文简要分析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及写作素材的挖掘这两个层面探究提高中学写作教学质量的方式,旨在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学语文 写作教学 读写结合 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内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储备了足够的语文知识才能够引发质的变化。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脑中有思想,肚中无墨水”,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导致语文知识在转化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同时,写作素材是学生写作灵感的来源。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写作题目与中心,而是希望通过自主探究对写作素材进行重构。为此,教师需要转变现有的寫作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当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写作中的依赖性心理障碍

依赖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学生“依赖”于教师所布置的写作任务。此种依赖性导致学生主观上将写作认定为满足教师要求、应付考试的方式,不能主动参与到写作过程中。学生依赖写作任务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在写作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没有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养成“随看随写”的习惯。

其次,学生“依赖”范文。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觉无从下手,尤其在确定中心、确定开头句式时感到迷茫。为了降低写作难度,部分教师给学生展示了较多“作文开头范例”“结尾范例”等,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导致学生养成写作前先看范文的习惯。

(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流程一般为:教师紧紧围绕考试大纲选择写作题目,将写作中需要的技巧教授给学生,向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完成写作,教师进行点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形成固定的写作思维,也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缺乏创新,将写作单纯地看作应试工具,导致学生的写作内容空洞,格式千篇一律,缺乏真切感情。

二、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1.强基固本,仿写训练

仿写是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写作的开端。仿写与参照范文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将学到的写作方式转化为自己的写作风格。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作较为简单,但是要从写作中表达特定的情感却很困难。教师可从文章关键句入手,开展仿写训练,如“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仿佛将学生带入了济南冬天的情景中,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和古城的魅力,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句为例,写一写心中的理想境界。

教师在引导学生仿写时,需要让学生加强对原句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感悟和理解,不能让学生局限于原句的格式。如果以上述《济南的冬天》中的片段为例进行仿写,学生只是按照原句的句型进行写作,没有太多的情感融入,仿写也只会成为参照范文写作的一种补充和练习,违背了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使用仿写的目标,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又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新的依赖—依赖例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利用仿写进行训练外,还应当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利用仿写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2.开蒙启智,创新训练

仿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在山的那边》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创作根源与环境,如诗的前两句“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写自己所想的山的那边的情景。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继续分析,山那边的“海”和“山”是什么?作者所说的“海”是一种理想,而“山”是实现理想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想象的山那边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代表了什么。最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所写的片段进行加工、润色,形成自己创作的《在山的那边》的作文。

(二)多渠道挖掘写作素材

1.对教材中写作素材的挖掘

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相关专家精心挑选的,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想法及收获标注在书上。以《最后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将文章中有关教师衣着、表情、语言等文字描述进行圈画,让学生选择最有表现力的三个词语,并进行解释与造句。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材内容是学生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较为经典、优秀的篇章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加以运用。比如,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就可以以《最后一课》中的教师形象为学习对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2.乡土素材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并不是幻想与臆造,而是在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写作中的场景。新《课标》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为此,教师要将写作教学延伸至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乡土文化,创作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收集家乡传说故事”的作业,在课堂上讲一讲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教师顺势进入写作教学,引导学生由“讲故事”转为“写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以《司马光》一文为例,《司马光》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文,也是我国流传较广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的思路重新对《司马光》的故事进行讲述,并写作出来,以此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网络素材与写作主题的结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网络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应当充分把握网络的优势,不断挖掘网络中的素材,这样才能为更好地写作打下基础。同时,教师也应当抓住网络技术的优势,让网络进入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通过对网络资源的运用,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再结合相应的主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写作水平。

网络是人们展示自己生活状态的重要平台,以微信的“朋友圈”为例,人们会在上面发布自己的生活动态和感悟,这些不仅是人们真实情感的表达,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以“亲情”为主题展开写作教学。学生在写“亲情类”作文时,首先想到的是父母风雨无阻地接送自己上下学,在生病时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等内容,素材相对匮乏。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父母的朋友圈,学生会发现,父母的爱存在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亲情”并不是越伟大越感人,其贵在细水长流。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感悟亲情,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写作中。

总之,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为此,中学语文教师需要采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转化与生成。同时,教师要不断拓展写作素材,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万静《加强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辨性的对策分析》,《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年第3期。

[2] 王学光《浅谈中学语文写作之细节教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3] 纪如松《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中学语文读写结合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学生写作现状和应对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