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还需着眼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逆向思维 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模式下的阅读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在课堂上,教师一般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也往往使用正向思维,习惯于按照顺序来推导结论,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导致思维出现一定的盲区、局限性,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一、对逆向思维能力的认识
所谓逆向思维,也称为求异思维,它具有批判性、普遍性及新颖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夠鼓励学生从问题的相反面来深入地进行思考、探索,进而创立新形象。对于某些问题来说,使用正向思维思考时,往往会将问题复杂化,使用逆向思维反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经常采用的方式有反转型逆向思维法、缺点逆用思维法与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等。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结合实际情况来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指导不足
就目前来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较为欠缺,阅读时常常难以理解课文的内容,或是对课文内容不能理解到位。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与实际需求均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也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指导,且是针对少数学生,不能给予全体学生以适当指导,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很多疑难问题均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主动地吸收、学习知识,导致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能力较差,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升。
2.教学氛围枯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师教学观念、学生学习观念的影响,阅读环境、氛围也较为枯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由于环境原因,导致缺乏有效、开放的阅读场所,学生的阅读观念较差,对阅读的重视度不强,这些因素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进而影响到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欠缺,评价的方法较为单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往往只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等。在此种评价方式下,学生难以发现自身在阅读中的不足及思维体系上的缺陷,进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
1.优化学生的课堂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在不断变化,旨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思维水平。小学语文的阅读文本一般较为简单,其中的很多知识具有常识化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相近。此时,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养成突破常规思维、跳出俗套的意识与能力。
以《腊八粥》一课的教学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并通过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来体会其表达效果。课堂上,教师需要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可以结合与腊八粥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腊八粥的由来,直接通过溯源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课文的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
2.结合课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古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一定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此时,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时,需要教师结合阅读材料提出合理的问题,及时调控定势,引导思维指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思维角度。
以课文《那个星期天》的教学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并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来分析作者在表达情感时的写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时,也需着眼于“反”字,以文章中“我”的心情变化为切入点,分析“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系列的心情变化。在此种“反弹琵琶”式大的提问方式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课文主旨也显现出来,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培养逆向思维,需要学生采用反向探索的思维来分析、探索问题,而逆向思维的使用,也能够有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常能使人茅塞顿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之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质疑,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勇气。
以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并借助课外资料与多媒体课件来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并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索的方式来思考其合理性。学生此时从“谁回忆、回忆谁、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角度出发,在反复质疑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不仅让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扩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倒过来或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想更灵活,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有利。而教师要想让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必然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来开展相应的教学互动。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颜丹《浅论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2] 陈祥惠《语文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S1期。
[3] 汪力新《浅论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2016年第19期。
(徐彩红,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东海县人,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