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崇榕
摘 要:文章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基于统编版教材特点重新解读经典文本中“不变”的教学价值,通过比对人教版教材和统编版教材中此文的册别安排、单元目标、编写意图等要素,梳理异同,关注统编版教材创新的编排体系、双线组元方式,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原有学习经历为基础,进行有效增删,寻求“变”的价值,力求使“复现文”教学“重”而“不复”。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复现文”;文本解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39-02
叶圣陶先生曾提到过“温故知新”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匀出一段时间来温理以前读过的,这是个很好的办法……把以前读过的温理一下,回味那已有的了解与体会,更寻求那新生的了解与体会,效益绝不会比上一篇新的来得少。”叶圣陶先生的话,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一篇有价值的文本应经得起一读再读,就看读者带着什么样的阅读目的、阅读体会去走进它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去质疑这样的文本要不要教,更多的是应该思考怎样用好教材让学生“温故知新”。下面笔者就以《狼牙山五壮士》这一文本为例,谈谈如何教学“复现文”,探讨统编版教材阅读教学的“不变”与“变”。
一、解读经典文本中“不变”的教学价值
《狼牙山五壮士》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典课文,曾先后被收入北京课改版、冀教版、鲁教版、沪教版、人教版等多个版本的教材,现收入在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中。那是因为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除了具备这样的思想教育意义,本文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材料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优点。
先看《狼牙山五壮士》作为教学文本存在哪些教学资源:
(1)英雄故事的解说与评说。如何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是一个学习点。
(2)课文层次与脉络的分析。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那么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写清楚这个故事的呢?
(3)朗读训练。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借助这些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去感受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4)语言训练与积累资源。这篇课文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对不同人物的描写,以及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大量的四字短语、流畅生动的句子、生动紧凑的段落,都是很好的语言材料积累。
(5)此类描写人物的文章,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评析,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细节进行想象补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对照本课学习资源及课标要求,不难发现这篇文章在语用训练上的价值,而这份价值也是此类文本之所以成为“复现文”的关键,它值得教师再教一遍。
二、比对经典寻求“变”的教学策略
(一)全面比对,从变化中定位目标
经过梳理,不难看出两个版本在这篇文本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共同关注的是:朗读课文,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顺序,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色,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相较于人教版,部编版有更为明显的阅读能力训练点,这些阅读能力训练点非常清晰地呈现于单元语文要素(或单元导读)、课后思考题以及语文园地中。相较于人教版教科书中散状分布于各个年级或文本中的朗读、理解词句、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等能力训练点,本文显然在教学中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的是“点面结合”这一描述方式,这也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更易于取舍,也使教学目标的定位更为明确。
基于部编版教材的特点,作为一篇精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但基于这是一篇重复出现的文本,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无须在课文内容上费时耗力,而应该关注统编版教材中的文本解读,聚焦单元语文要素与课后练习,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成果,产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经过比对,明晰了再次学习的方向,清晰而具体地把握并落实了统编版教材单元语文要素,更准确地定位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點。
(二)关注序列,从变化中选择策略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有非常清晰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作为一条训练主线,从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统筹规划了训练目标序列,因此与原有的教学序列是不同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训练序列的递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架,关联学生已有的基础与新学的知识能力点。
1.以学习经历为基础,直奔语文要素
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层次,即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再让学生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借此回顾五年级的学习情况,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帮助教师把握学情,调整教学。
2.调整原有教学设计,凸显语文要素
原有教学设计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教学点:
(1)借助称呼的改变,了解五壮士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从“战士”改为“壮士”的转变,让学生思考: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默读课文批画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借助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找一找类似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示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加以品味,体会五壮士勇于献身、大無畏的英雄气概。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语气及感悟。
对以上教学内容,学生在人教版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有过接触,再具体教学显然是没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体悟,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畅快表达,自主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更好地进行朗读展示。教师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训练上,把“聚焦重点段落,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这一新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
调整后的教学设计,落实“点面结合”这一教学重点。
(1)聚焦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学习“点面结合”描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关注其中对人物群像和每位英雄的个体刻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这一段先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也就是“面”的描写,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是“点”的描写。接着,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课文是怎么把每个战士的表现写具体的,引导学生发现,在个体刻画时,课文通过动作、神情、语言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从而让学生体会“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
(2)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为范例,自学课文第六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交流:这一段先描摹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之后通过描述班长马宝玉的言行完成了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最后,写到战士们从悬崖跳下,又一次做了对群像的描摹。这样的写法有点有面,富有层次感。
教学此类重复出现的课文,应该关注部编版教材阅读教学中的变化,抓住单元语文要素,勾连前后内容,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做到“重”而“不复”,在变化中完成对教学策略的调整,有效增删,让教学更为高效。
统编版语文教材不变的是它作为教材的精神内核,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而它创新的编排体系、双线组元的方式,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与解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用好这套教材。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说说《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9(9):36-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