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语习得理论强调要在一定语言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模式。二语习得的目标就是增强第二语言惯性思维过程中,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能力。而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如何娴熟应对语言内容的变化、快速做出合理应答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和交流教学法息息相关。
关键词:二语习得;高职英语;交际语言教学法
一、第二语习得理论和交际语言教学法
1.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
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通常指除了母语之外的任何其他第二语言的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的出现在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如今已经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学者从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等多方面去研究。还有学者关注影响二语习得语言输出的内外在因素。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其中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将他的五大假说进行了汇总,同时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1994年美国费城Temple大学教育学院二语英语教学教授Rod Ellis撰写巨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教科书。
2.二语习得理论和交际语言教学法共通融合
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的外在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输入交互的作用。输入是语言习得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但是输入的过程需要进行升华为吸人。只有当输入(input)变成吸人(intake)时,习得才会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学习态度、动机、学习目的、自信心、焦虑情绪等)都会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有一种说法叫作“过滤”作用,它决定着语言习得者接收输入的多与少。学习者的情感过濾强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因人而异。举个例子,语言习得者对外语学习持积极态度,那么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就小,获得的输入就多;反之,则相反。习得者不可能对教师给予的学习信息一概吸收。他们在选择输入的信息时都参照自己的想法爱好、信息的内容强度等方面的因素而对英语学习信息进行过滤;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的内部因素包括语言迁移、认知论和语言普遍性。由于受第一语言的母语、语言习得者个体的认知水平以及语言普遍性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对习得者第二语言的输出造成影响。而二语习得的语言输出正是二语习得的目标所在——交流的生成。交际语言教学法致力于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英语交际运用的能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语言教学法共同关注英语习得者第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二、第二语习得视角下的高职英语交流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1.根据“情感过滤假说”
在上文提到的S.D.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中,输入的过程需要进行升华为吸入,习得才会产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学习态度、动机、学习目的、自信心、焦虑情绪等)都会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如下图所示,提出了语言交际策略应用的第一点——规避。习得者在遇到超出“最近发展区”的英语话题时,会产生焦虑情绪,自信心大打折扣,这时过滤作用就会变大,获得的输入就会随之变少。所选取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只是一种噪音。所以避免提供给二语习得者缺乏必要参考词汇的主题和避免选择不符合二语习得者学习难度的主题。而第二点
2.根据影响二语习得内部因素
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的内部因素包括语言迁移、认知论和语言普遍性。语言的迁移分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主要看习得者怎样合理利用。如图,第三点“巧妙迁移”,分为字面迁移和语言迁移。学习者应该充分利用第一语言母语进行正面积极的迁移作用,辅助第二语言的顺利输出,起到过度的良好作用;根据认知论,当语言库里提取不出合适准确的信息时,我们会有意识的寻找别的方法实现已有目标,比如向母语者/词典/其他权威机构寻求帮助;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进行沟通,但语言普遍性是我们可以跨国界跨种族沟通,那就是“哑剧表演”即时肢体语言。沉默的语言却又无穷的输出能量,使用手势/肢体语言/无声的方式表达目标主题。
第二语言的习得的理论可以正确指导高职英语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语言交际策略会对高职英语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明磊,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2019(07).
作者简介
孙小棠,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专业:英语教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