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玲
【摘要】在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中,沙和水的结合,可以让幼儿们的游戏发光出彩。对于同一游戏内容,教师视角和儿童视角下的沙水游戏有哪些不同呢?本文将教师视觉与儿童视觉进行“视界融合”,让户外自主游戏真正实现儿童的深度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支持同步发展。
【关键词】教师视角;儿童视角;沙水游戏
教师视角和儿童视角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教师眼中的幼儿世界和幼儿眼中的世界。这两个观点需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才会产生实际的教育意义,片面的使用某一观点去解读同一现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游戏是幼儿联结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幼儿通过游戏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又通过游戏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而游戏活动根据游戏材料的不同也分为很多种,在幼儿园里,沙水游戏是幼儿们喜爱的游戏之一。基于教师视角与儿童视角的沙水游戏以及融合教师视角和儿童视角的沙水游戏的实践给予我们多方位的启示,下面笔者以本园中班某一班级的沙水游戏为例进行论述。
一、沙水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在日常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大致遇到两种现象:1.教师为主导的游戏,幼儿的自主性未能完全体现;2.幼儿完全自由状态的游戏,教师的观察与支持未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笔者通过与部分教师和幼儿的谈话中了解到以下困扰:
(一)教师的困惑
1.自己投放的材料,幼儿们不感兴趣;
2.观察到幼儿的各种行为,但不知道运用怎样的策略去支持幼儿,觉得自己的介入左右了幼儿的想法;
3. 幼儿在游戏状态的自主性未能真实体现。
(二)幼儿的“想法”
1.我不会,我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问老师,老师说我可以动动脑筋自己解决;
2.我想天天都玩我喜欢的游戏……
在跟教师和幼儿的聊天中,我们发现,其实教师和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都遇到了瓶颈。教师基于自己视角去看幼儿的游戏,而幼儿只有儿童的视角去理解世界。
二、基于师幼视角下的游戏,全方位展现幼儿本性
儿童视角和教师视角从来不是对立面,也不可以孤立用某一视角去看待问题。融合视界的教育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儿童视角,因为儿童视角展现的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但是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都有其独特发展的路径,而非教师可以强加给幼儿的。幼儿的需求怎样才能得到满足?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幼儿视角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到幼儿的真实想法,并将其与教师视角下的解读进行融合,生成更有效的教育策略。融合视界下的教育才能全面、完整、深入、具体地表现真实的儿童,儿童的发展才能呈现幼儿独特的自己。
三、基于师幼视角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
(一)基于师幼视角倾听,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视角”中的“视”本义就是“看、观察”,“角”可以理解为角度。儿童的视角就是用儿童的眼光、态度和思维方式选择材料和游戏并与儿童感知发生联系。
传统的幼儿园游戏,教师常常在实践过程中以“我想”为前提进行游戏材料的投放,教师对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环境的创设等各个环节做了最大限度的规定,幼儿被当作产品进行目标框架下无自我的进行发展,失去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而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就要求教师先去观察和了解幼儿的需求,尊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从幼儿的需要及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独特的感知世界的需求进行游戏,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对幼儿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需求,从而达到支持、理解幼儿的最终目的。例如,在沙水游戏中,几个幼儿在烈日下连续十几分钟始终保持用铲子在沙池里进行挖掘的动作。教师在倾听了幼儿的声音时了解到,他们想在沙池里进行“陷阱”游戏,而幼儿间的不交流是为了保守秘密,生活中“陷阱”的存在就是隐蔽的,只有设计者才知道的。当教师在观察、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后,支持了幼儿看似无意义的“机械挖掘”。
(二)基于師幼视角的解读,让幼儿在可持续中发展
传统游戏的存在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明确的游戏目标、限定的材料、不变的规则、教师缜密“策划”,这也是一种教育的形式。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基于教师视角下幼儿应该去完成的“工作”,也不可以完全否定这种游戏是毫无价值的。幼儿最终在社会中展现的是成为他自己,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自主、自信的个体,而不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李镇西老师呼吁:“教育要有‘儿童视角。”他指出,“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当教师基于儿童视角了解了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能够做到想他们所想,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幼儿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必要支持,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基于儿童视角教师的解读。基于儿童视角的教师的解读,在观察和倾听阶段,教师应该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准确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是教师进步成长最直接,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最优化的路径。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教师解读同一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方法。教师的解读带有教师视角的主观判断,那这种判断是否切合幼儿当下“最近发展区”的探索需求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带着自己的解读向幼儿求证。幼儿的想法与你的判断一致,说明教师解读的方向正确,反之,教师还需继续努力,提升自己解读幼儿的能力。
在幼儿们的沙水游戏主题“好玩的陷阱”中,幼儿们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想搭建“陷阱帐篷”,可是在生活中与爸爸妈妈外出野餐时使用的帐篷多为全自动撑开式帐篷,幼儿们有玩帐篷的经验,但是对于搭帐篷的经验是不丰富的。前期游戏的开展,教师对幼儿的经验累积十分地了解,也能准确把握幼儿目前遇到的困境,教师及时介入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去观察幼儿园里现有的阅读小屋的帐篷。教师仅仅一个看似有却无的提议,其实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基于儿童视角和教师视角的解读,让教师准确知道幼儿的需求,幼儿在观察后了解到帐篷需要三根竹棍交叉,顶端固定,形成三角形底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幼儿们在游戏中,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在沙水游戏中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这应该就是幼儿眼中的游戏和教师眼中的学习完美的结合吧。古人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基于儿童视角的观察、倾听与教师视角解读、支持应该就是现代游戏中的“知行合一”吧。幼儿游戏中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基于儿童视角的观察、倾听与教师视角的解读、支持。
(三)基于师幼视角的材料投放,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下转第5版) (上接第4版)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过程。” 幼儿的世界里没有“学习”这两个字,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都是游戏。而与游戏直接相关的游戏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幼儿的游戏质量与直接感知。基于儿童视角,观察、倾听幼儿的想法,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在保障安全游戏的前提下,帮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游戏中深度学习。
在幼儿自发的发起主题沙水游戏“好玩的陷阱”中,幼儿们对于生活中不曾遇到的“陷阱”如此“熟悉”来源于父母圈子里盛行的手机游戏,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对“陷阱”有了自己的认知。沙和水的无结构材料的特点便为幼儿们的想法提供了天然的自然环境,沙可以挖坑,挖了坑可以进行上层掩盖,进行遮蔽,不容易让同伴发现地下的秘密。当幼儿不满足于单一的陷阱游戏时,他们融合了自己玩棋类游戏的经验,利用沙的可塑性,进行升级版“闯关陷阱”游戏,用竹子搭帐篷陷阱,用芦苇进行陷阱隐蔽,用PVC水管和大竹筛设计必须跳到指定位置才可以平衡的“阶梯式三级跳跳床”……
(四)基于师幼视角的分享交流,让幼儿经验得到多方位螺旋式提升
游戏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幼儿的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幼儿自主发起的游戏转化成为学习的一部分,让游戏和学习建立弥补可分的联系。教师视角下的游戏和儿童视角下的游戏呈现因解读群体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把握每一个幼儿内心世界的动向呢?幼儿在游戏前计划的分享、游戏过程中经验的表达分享、游戏后表征的主动分享等都成为了孩子经验得到螺旋式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视角下的观察与解读只理解了幼儿当下游戏的原因,但不理解游戏背后的隐喻。基于师幼视角的分享交流,不仅补充了教师视角下观察的漏洞,还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解读幼儿的能力。
在自主主题沙水游戏“好玩的陷阱”的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去表达,在游戏开展前,鼓励幼儿用语言、绘画等多种方式做计划,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计划与同伴分享,鼓励其他幼儿去关注表达者的想法。比如,幼儿在计划去完善陷阱小屋时,能够向同伴较完整地介绍自己的陷阱小屋的外形特点、小屋陷阱设置等,在其他幼儿倾听完后,就惊喜地听到其他幼儿依据他的描述有思考的反馈:“我觉得你的陷阱小屋做成正方形的更好,这样可以设计陷阱的空间会更大一些,如果房子没有屋顶,玩游戏的人就可以从天空中飞进你的陷阱小屋。”看似天马行空的分享交流打开了通往“有质量”游戏开展的大门。在成人的视角中,这是不可能的,而在儿童的视角中,这是无比有趣的挑战。四根细竹竿横竖搭建由扭扭棒连接的陷阱小屋的建造过程让幼儿体验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与幼儿是教育环境下的共同体,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主体,为促进幼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的真实诉求得到老师的真诚回应,老师有强烈地解读幼儿的意愿,这就形成了两者间平等、和谐、共生的关系。融合视界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站在辩证的平台上去看待不同维度上的幼儿的世界。基于师幼视角的户外自主游戏让老师更加了解幼儿,让幼儿的世界更丰富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OL].https://wenku.baidu.com/view/e594d0f1ba0d4a7302763a84.html.
[2]杨翠.幼儿眼中的“好老师”——幼儿视角的教师素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李玉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41.
[4]陈晓红.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幼兒视角的运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