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张家界天门山公示语英译

2020-11-09 03:27王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公示语生态翻译学转换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大量外国友人来华旅游、工作、学习。公示语作为宣传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其翻译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探讨译者如何进行适应和选择,从而呈现出更好的翻译文本。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公示语 “三维”转换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文化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公示语作为一种文化传递方式,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因此也十分重要。公示语包括路标、指示牌、景区提示语等,其两大要素为图形和文字。纵观各个景区的公示语英译,其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英译向目标语读者传递的信息与源语言完全相反,让人产生误解,不利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国际城市形象。本文站在生态翻译视角,运用一些实例论证其在公示语英译中的应用。

一.生态翻译学

21世纪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加强烈,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工业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型。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与当代时代背景有关,因此在学术领域就出现了与生态相关的概念。

国内最早出现生态翻译学是在2001年,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原理,在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的概念。胡庚申教授基于进化论与生态学理论,构建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

(一)生态翻译的适应与选择

生态翻译学分为生态学和翻译学,它将生态观念融入到翻译学中,属于跨学科理论。该理论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为基础,从适应和选择两个角度论证了翻译过程。根据这个理论,翻译可以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即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不断作出适应性选择的过程”。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需要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这也就是“多维选择”。其次,译者需要对译文进行适应性选择,选择恰当的语言、词汇,使译文能够适应生态环境。

(二)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

理论的建树与方法论的建立是统一的。不存在没有方法论的理论,也不可能有没有理论的方法。因此,生态翻译要求译者从不同层次和方面达到多维的翻译目的。简单来说,翻译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进行适应选择和转换。

根据胡庚申教授的解释,译者在翻译时首先需在这三方面进行选择和转换。从逻辑层面来看,翻译就是语言之间的互相转换,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恰恰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产生的。因此语言、文化和交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要实现语言维的转换,译者必须熟悉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表达习惯,在不同层面达到语言适应性选择和转换;在文化维上,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意识到文化因素,打破文化差异障碍,注重文化传递与译文的流畅表达;在交际维上,译者需要将原文的意思完整传递出来,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在译文中有没有体现出来。

二.天门山公示语英译现状及改进策略

天门山作为国家5A级景区,拥有世界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每年举办众多国际性体育赛事,吸引着大量外国游客。但现在许多景区的公示语都存在错译、漏译、不译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游客的观赏体验。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公示语翻译不再是死译、直译,而是要更多的考虑到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更好地传达出原文意思。译者不管是从原文、翻译方法还是译文上,都要注意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做出适应和转换。下面就天门山公示语英译及翻译策略做具体阐述。

(一)语言翻译问题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这里主要从词汇、句法方面探讨公示语的特点。

从词汇方面来讲,公示语要求用词简单得当,词汇是适应性选择和转换的重要一步。纵观天门山景区的公示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用词不当,使人产生误解。

例1:观鬼谷洞:Guangui Cave 改译:Guigu Cave

此处观鬼谷洞指的是远观鬼谷洞的最佳位置,鬼谷指的是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和纵横家创始人,译者译为Guangui Cave与原文意思大相径庭,使外国游客看的一头雾水,这里我们改译为Guigu Cave,省略“观”一词,因为这个位置就是观鬼谷洞的,不需要再译出“观”。

例2:樱桃湾:Cherry Bay 改译:Cherry Bay Restaurant

樱桃湾是天门山山顶餐厅,原译者译为Cherry Bay并不能表达出这是餐厅,因此应该加译restaurant,体现出这是一个餐厅。

例3:云夢仙顶:Dreamlike Fairy Mountaintop 改译:Yunmeng Fairy Summit

此处云梦意为云梦山,天门山原名为云梦山,因此译为dreamlike与原文所想表达的东西完全相悖,此处应为Yunmeng,山顶则译为summit,指的是山峰的制高点。

从句法上来讲,英文多被动句,对句子语法时态要求比较严格,而中文恰恰相反,中文对句子时态并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多流水句和无主句。比如中文表达“他吃过午饭了”,并不像英文“He ate lunch”一样,“吃”在英文中就必须要注意时态问题。而被动语态一方面表达得更加客观,不会掺杂主观个人因素,比较严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警示告诫的作用。警示类公示语中恰恰就需要如此,提醒游客应该如何做以保障安全。

例如:特别提示:游览东线途径穿山自动扶梯下行入口,未游览完山顶的游客请勿提前乘坐穿山自动扶梯下山。

原译:Special Note: The eastern line will pass the escalator through the mountain. Please keep tour or you will go to the gate of the escalators through the mountain.

改译:Special Tip: There would be the entrance of the escalator through the mountain to go down during the sightseeing of the east line. If you have not finished visiting the mountain top, then youd better do not take the escalator.

首先从词汇上讲,“特别提示”原文有明显的机翻痕迹,note一般用作“笔记”,此处用tip更为合适,tip一词有表“建议”的含义。其次在句法上,原译文基本语法错误明显,属于字对字死译,游客无法理解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在修改的译文中采取There be句型陈述客观事实,第二句用了if从句,将原文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文化缺失造成翻译问题

文化对翻译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不考虑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几乎没有人能对文本做出合理准确的翻译。一些文化负载词如果进行直译,那目标语读者很容易产生误解。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在文化维上进行适应与转换,寻找符合英美国家表达习惯的词,达到文化对等。比如中文中的强壮如牛,翻译为英文as strong as a horse,牛在中国是强壮的典型,而在英美文化中horse是强壮的典型。

例1:捭阖:Baihe 改译:Maneuver(Ancient Tactics)

“捭阖”就是文化负载词,如果音译出来同样会使目标语读者不知所云。文化负载词就需要译者作出适应选择与转换,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读者能够看懂的词语。“捭阖”是中国古代纵横家所用的术语,在与人交谈时,或波动游说,或闭藏观变,因此用maneuver来形容,其英文含义为“a military training exercise”,后面采取加注的方法做出进一步解释。

例2:木石之恋 Love between Tree and Rock 改译:Wish Beech

木石之恋此处有一个文化典故,但若直译过来会让人觉得有些荒唐可笑,这这是文化缺失的典型。木石之恋指的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传说古时有一个人屡次考求功名,但每次都落榜,最后带着妻子上天门山只观日出赏花,妻子每天劝他努力,他对妻子说要是石头上长出榉树自己就去考试,妻子找来种子天天细心呵护,硬石头上终于长出来榉树,也称“应试中举”,她的丈夫最后终于名列榜眼。因此这里翻译为Wish Beech比较符合这个典故。

(三)交际缺失造成的翻译问题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公示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向读者传递信息,译者要关注原文的意图是否在译文中表达出来。要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功能,需采取一定的翻译方法,比如采用补充或省略技巧实现交际功能。中文多用四字成语,且辞藻华丽,但译为英文时,就需要化繁为简,进行省略。

例如:请排队等候。

Line up and wait as directly by the arrow.

改译:Please line up.

原译文句子繁琐,中式英语现象严重,公示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简洁,翻译只需体现其核心含义即可。

三.结语

旅游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旅游公示语是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窗口。公示语翻译也成为翻译界越来越重视的课题之一,译者可以从翻译生态学的视角出发,着重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出发,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应选择与转换,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词汇,以完整传达原文意图。

参考文献

[1]Nida, E.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J].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97(1): 102-108.

[2]蔡新乐.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6(01):58-59.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3-50+373.

[4]王银泉,张日培.从地方标准到国家标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新里程[J].中国翻译,2016,37(03):64-70.

[5]許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01):8-13.

(作者介绍:王宇,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公示语生态翻译学转换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嘉峪关文物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