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2016-11-16 19:31刘艳艳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转换

刘艳艳

【摘要】英汉翻译除了反应语句的直观意思之外,还要做到语义内涵、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传达,因而文化转换关乎着英汉翻译的质量水平,论文通过对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分析,探讨对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必要性和转换研究,以实现无缝衔接,使英汉翻译达到更高的一个水准。

【关键词】英汉语翻译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必要 转换

一、引言

翻译工作中的基础是要以原文为支撑,并进行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掌握,达到“信、雅、达”的翻译水平,这对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都有一致的要求。因而,英汉语翻译工作不仅是将文字符号进行简单的转化,而不考虑其文化中所蕴涵的色彩。一般对于理工类的专业文章翻译基本上可以做到与原义的对等,能表达文章所要转述的意思,但针对文学色彩浓厚的小说、诗歌、谚语等文化交流方面的翻译,逐字逐句的机械化翻译将会造成遗失原文丰富内涵色彩的问题,有的甚至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南辕北辙,出入非常大。英汉语翻译中涉及到的典故、语境信息、历史背景等内容非常广泛,因而要在翻译中表达价值理念、文化内涵等重要信息,就不得不依靠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来实现。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验,以下将简要介绍英汉语翻译的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转化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二、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的定义

语内翻译着重于对原文词语本义的转化,对应性比较强,而语际翻译则注重于构建跨语言环境,提供相互交流的可能,其灵活性比较大,原文的翻译可以出现较大的跳动。如果说语内翻译着重的历史性解释语内翻译总是把经典的或非经典的历史文本当作转化的对象, 并且以译者所在场的文化语境为标尺试图把历史文本改造为现代文本,语内翻译往往被认为不具备跨文化的语言特征,其注重对历史性的关注;而语际翻译被认为对语内翻译有一定的依赖性,但翻译中有地域性的倾向,以意义为标尺,达到语义交流的目的。

三、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转换的必要

翻译受到语言文化的特征影响非常深,一般语言文化特征主要集中在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和生态学几大方面。而其中对翻译影响最为重要的当属语言文化,语言文化涉及到拥有该语言的民族风俗传统、生存环境、文化意识、心理习惯等内容,具有多元、多变、多维的特征。不同的民族语言由于以上几个要素的发展有很大的变动性,形成的语言文化差距非常大。

语内翻译针对语言内部的目的性翻译色彩比较浓厚,通过翻译双方的语言符号来相互解释;而语际翻译在于构建跨语言的意义交流,通过语言文字来解释语言符号,其对参与双方的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广阔交流性较强,更加关注语言之间的转换和一致性,凸出语言意义的交流作用。但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要通过翻译过程去理解原作者的“本义”,就要搭建与原作者相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文化,来达到复制原文的文化含义,即要实现跨文化的转化交流,而如何实现将语言“内化”的信息进行“外化”,此中就要翻译者对原文的文化信息进行体会、吸收,继而转化为“外化”的语言,这即是所谓的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化。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关键是语言文化的传递,原作者类似于编码人,而翻译者类似于译码人,编码人创造原代码信息,译码人负责代码的转换,而编码人和译码人共同在一个环境中工作,彼此熟悉代码的含义,但二者共同的环境并不是某一方的语言环境,而是经过跨界交流所构建的,因而,二者之间的交流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吸收、内化、外化,再形成另一种语言文化。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转换的基础有两个:其一,两者文化语言之间的符号代码可以进行转换,能构成另外一种文化语言的框架,维持其结构性的完整,换言之,此翻译过程要忠实于原文信息,保证翻译的真实属性;其二,原文信息被替代的过程需要一次“语内”翻译,原文信息被再一次重建,但要符合原文的文化内涵,例如“china(瓷器)”一词如果直译就是“中国”的意思,很难与瓷器联系到一起,但构建跨文化的交流环境,瓷器发源于中国,而早期的西方人对中国的瓷器特别喜爱,瓷器有中国特有的色彩信息,因而就实现了语言文化的转换。

四、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业内研究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性见解,即文化包含表层、中层和深层的信息,表层文化多指可感有形的物质或精神产品;中层文化指社会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而深层文化则涉及到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等内容。即使不同的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差异性很大的语言形式,但其文化一般不离以上三类的划分,虽然不同种族所创造的文化在深层意义上都反映着人类共同的能力,使得文化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但由于发展中的多元、多变、多维性的存在,文化差异必然存在,英汉语翻译要实现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文化的特质和通性研究必不可少。

1.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转化。英汉语翻译中文化价值的差异对文章的解释有很大的影响,如英文中的“individualism”是一个中性词,指个人主义,强调个性化的生活行为方式,但中文对个人主义则含有贬义词的色彩,指牺牲团体利益而满足个人需要的观点。这与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有很大关系,西方崇尚“个性化”的发展,对人本、人文的理解和中国有不同,而中国首先是在满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其次再是个人利益的诉求。再如英语中的“sexy”在西方意味着对男女美好体态的赞美,具有完美的吸引力,但中国人比较含蓄,受儒家忌谈“性”的思想影响,“sexy”在汉语中有引起色情的欲望的意味,但如果体会西方人对性情的追求直白开放,就能感受到其中的赞美意味,翻译成“性感的、迷人的”,实现语言文化观念的交流。

2.文化背景区别的换位思考。文化背景直接关系到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如中国的“一贫如洗”对于“如洗”一词的把握就很难做到精确,用简单的“washing”失去了中文“如洗”文化意蕴,但经过文化意义的跨界体会之后,翻译成“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其中的“church mouse”z指教堂中的老鼠,没有一点油水可以沾到,则形象的将“如洗”一词的含义传达出来了。

3.语言文化内涵的转换。语言文化内涵和语境中的事物关联性很大,但语言文化内涵的区别翻译中有很大的差异,如西方将“dog”视作忠诚可靠的象征,在朋友间的打趣时常用到这一词,但由于语言文化内涵的不同,中国有“狗眼看人低”、“痛打落水狗”等词语。因而如果在交流时使用狗一词会被当作对对方的冒犯,但如果翻译成“伙计、小子”则传达了其中友好、诙谐的内涵;如英语中的“yellow book”在汉语中易被当作“色情书籍”,但其英文本义为“法国等政府发表的报告书”,如“yellow press”易被当作“扫黄”,但英文中是“哗众取宠的报刊”之意,因而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导致翻译的结果南辕北辙,这就需要体会原文所处的文化内涵,构建跨文化交流的语境,实现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五、结束语

英汉语翻译中不仅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直观信息,还要做到翻译的信、雅、达,传递不同文化信息中的深层次内涵,语内翻译和以及翻译既相互独立,又有相互依赖的成分,而做到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对于传递翻译原文的文化意义,构建跨文化交流的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值得深入。

参考文献:

[1]鲍时祥(今译).老安(英译).论语[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2.

[2]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洪青皎.论语精译[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蒋伯潜.十三经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010.

[5]孔祥林(今译).Legge(英译).论语[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向“人本”转换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
变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自动温度补偿原理与调节方法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