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芳
【摘 要】笔者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探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碎片化阅读,采用对话式教学,拓展文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写作中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现状;阅读能力提升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康人格。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中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时间不达标
笔者在所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语文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在抽样调查中发现,每天坚持阅读的人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0%,每周专门花在阅读上的时间累计超过2个小时的人只占调查人数的4%。理科生阅读时间明显少于文科生。在高考压力下,学生分配到语文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的语文阅读大部分局限于课堂上文本的学习,课外很少有空闲时间去阅读。另外,学生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多数学生都认为靠阅读无法快速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不如多刷几道题见效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阅读上。
(二)阅读兴趣不浓厚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一个月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多的也只有2本。阅读的范围也很窄,主要集中在网络小说等一些快餐阅读,很少静下心来仔细品读文学作品,致使学生阅读的宽度与厚度都不够,缺少文学的积淀,自然无法进行深度阅读。
语文教师推荐的往往也是一些经典名著。我们不否认传统的经典的文化价值,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有些文本由于时代久远,脱离现实,已经无法让现在的学生感同身受。而缺少情感体验的教学,只一味地灌输,自然会让学生感到乏味。
(三)阅读效果不理想
目前,学生学习语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生硬地套记所谓的解题技巧,让原本鲜活的文本阅读学习变成了枯燥的死记硬背。
如果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文本时,教师总是问:本文可以分几段?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大意是什么?这样,一篇美文会支离破碎,阅读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阅读应该是引导,而不应该是教授。
针对学生阅读的现状,教师应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将语文素养贯彻落实到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上来。下面,笔者想谈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高中生学业压力大,而如何分配学生阅读时间,解决阅读与其他学科时间的占比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不能指望学生过多挤占其他课的学习时间来阅读,集中阅读又只能放在假期。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教会学生管理时间,利用课堂和课余碎片化时间去阅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正如鲁讯所说,“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业负担,将语文学习的时间压缩到极致,只因为语文提分慢,殊不知阅读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相信,只要你愿意坚持,阅读将终会带给你美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报纸,如人民日报社评,安徽日报时事热点,中学生语文学习报等,这既能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热点时政和身边事,而学生权当刷题后的休息、疲劳后的放松,这种没有压力的阅读,为学生的阅读争取到了时间,也让他们在潜意识里积累了相关的语文素材。笔者让学生在碎片化阅读中,发现优美的语段摘抄下来,使他们的阅读带有了目的性,而学生拿起笔,就让阅读变得丰富起来了。笔者再让学生将摘抄的优美文字利用早读课多读多背,为他们自己所用。笔者还不定期地利用班会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识记背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总之,语文老师要立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
(二)注重文本的选择,激发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既要关注对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渗透人文关怀的价值。对于经典篇目的选择与学习,教师必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感悟,获得情感体验,提高自我的审美,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精神气质。优秀的作品经过时间的洗礼,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相关文本教学更接地气。例如,在教学《雷雨》时,笔者据文本,谈戏剧语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再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去分析作品的悲剧性,探究作品的价值所在。其中就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周萍在家中称周朴园为父亲?这不合常理,因为父亲是书面用语。这就是学生善于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去发现问题。以此为突破口,笔者让学生去讨论,进一步发现问题的实质所在:看似尊敬的称呼,却是父子隔膜的见证。有了针对性的话题,抽丝剥茧式的讨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更深入了。
課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素养的必要补充。然而,高中学生学业繁重,课外阅读有限。但高考对学生的阅读却提出了硬性要求,明确在未来高考中,15%的考生做不完题是正常的。用高考来推动阅读,可见教改的决心。高考的选题范围远远超出了高中教材的范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开展课外阅读,从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指定一些好的作品,让学生集中阅读课外读物。但阅读还要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而利用多媒体拓展课外阅读更高效。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认真地加以挑选。每天的时事热点、时政要闻、热门话题等,笔者都会有选择性地利用多媒体在课余时间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时事,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必要的素材。笔者有时还就热门话题展开讨论,向学生推荐美文朗诵,在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能达到阅读减压的目的。这种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阅读内容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语文工作者要通过人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进一步的审美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好引领,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理解、玩味,获得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
同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文本的阅读中。文本阅读应该是整体性阅读,要避免切割式阅读,断章取义。
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重视传统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识记背诵,也要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设置好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多开展专题教学,让学生在整合教学素材中学会思考;多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让课堂成为开放式课堂。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对文本和生活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真实地表达自我。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的体验是别人无法取代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阅读的分享会、讨论会、争辩会,要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丰富阅读体验。
(四)加强写作训练,巩固阅读效果
阅读的目的就是理解和应用,最好的体现就是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阅读效果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他们的作文水平,他们的作文是干巴巴无内容,还是情节跌宕起伏;是语言生涩无奇,还是妙笔生花;是层次混乱,还是结构紧然……
写作是通过阅读将我们吸收的丰富知识储备再输出。在平时的练笔和作文训练时,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正面的暗示,积极地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多读书、多思考确实能让我们的写作一气呵成。有了成就感,阅读也就有了动力。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中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悦读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