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理念下民族地区教学点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0-11-06 05:56周艳军白正府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教学点民族地区发展

周艳军 白正府

摘 要 民族地区教学点的教师学历低、年龄大,教育办学条件差,留守儿童问题突出以及教学手段、内容单一,因此面临生源逐年减少和教学质量不佳的困境。本文在参考了已有的研究并实地走访之后,總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教学点无法完成任务,狭隘的传统文化导致错误的教育观念以及落后的经济水平导致教学点条件不够完善的原因,提出了改革民族地区教师的培养及任用体制、改善民族地区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点校长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改进授课模式及督导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教学点 发展 民族地区 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72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for Small Schools in Ethnic Area

from View of Education Excellence and Equilibrium

ZHOU Yanjun, BAI Zhengfu

(Colleg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Congnitive Science,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Due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including the aging teacher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poor conditions for operation, issues on rear children and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the small schools in ethnic area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difficulties of declined numbers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quality. After read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documents, we analyze the reasons to explain this situ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harsh physical environment leads to low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cultural parochialism result in fault teaching ideas, the undeveloped economy influences the maturity of teaching condition. We propose to reform the policy for cultivating and employing  teachers, improve teaching condition in small schools, improve the headmasters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skills,  and adjust teaching modes and monitoring styles.

Keywords small schools; development; ethnic area; excellence and equilibrium

0 引言

从教育“机会公平”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这一系列举措唱响了新时期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优质均衡”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因材施教;坚持标准化办学目标,补短板、消除大校额及大班额;坚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保障薄弱学校师资及待遇;坚持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然而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的教学点并没有达到“优质均衡”的目标。

1 民族教学点的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的教学点大都处于“老少边穷”地区,地理位置险峻,交通闭塞。“全面改薄”计划,使农村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基本满足教学与生活需要,但现阶段民族地区教学点与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如下:

(1)教师学历低、年龄大。民族地区教学点的师资构成主要有“民转公”教师、代课教师、“特岗教师”及“免费师范生”等。“民转公”教师大部分为中师学历,代课教师多数为当地村民,二者呈现老龄化、低学历的趋势。“特岗计划”及“免费师范生计划”是国家给予农村地区的师资保障,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然而,绝大部分“特岗教师”或“免费师范生”一转正便通过“借调”或“选调”等方式往城镇流动。民族地区教学点的人才稳定性差,面临专业教师大量短缺的现状。

(2)教育办学条件差。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民族地区的大部分教学点没有独立财政权,其办学的经费需通过中心校审批,获准后由教学点的校长或总务主任自行垫付,最后再报销的程序。这样的报账制度不利于当地教学点的校长发挥自己的领导力,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除此之外,民族地区教学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校内部分建筑物年数久远,尽管进行了维修,但仍存在安全隐患,难以保证足够抵抗频繁的自然灾害;教学点没有“直饮水”,学生的日常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一些学校在“枯水期”面临饮水困难问题;部分教学点没有食堂,教师及学生就餐不方便;教学点的功能室不符合国家标准且设施简陋,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大量缺乏。

(3)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在民族地区非常多。这些留守儿童大都由其祖父母或者单亲监管,学习的压力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面临一些心理问题。同时,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长期迟到早退;學习观念淡薄,沉迷于电视和电子游戏。另外,民族地区的家庭大部分生养子女多,因而长期在温饱线上徘徊。再加上受宗教、早婚、重男轻女等习俗影响,当家长及孩子觉得升学无望,上学不划算时,辍学失学问题就会出现。尽管国家对民族地区加强了“保留控学”措施,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出现逃学、失学的行为。

(4)教学手段、内容单一。民族地区教学点单一的教学手段及内容难以满足教育需求。首先,教学点的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国家倡导的“教师信息能力提升”工程并没有得到重视,教学点的大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其次,教学点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呈现“重主科,轻副科”的现象,没有“开足开齐开好”全部课程。教学点的英语、科学、体艺等课程被主科大量挤占,大部分学生不会做广播体操及眼保健操,小学三、四年级也没学过英语。再次,民族地区的学生主要是接受“民汉”双语教学,跨文化学习增加了他们学习知识的难度,教学质量总体偏低。

总之,民族地区的教学点在师资、生源、办学条件、教学内容及手段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县城及市区学校。

2 导致民族教学点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民族地区教学点的发展举步维艰,既有先天的地理因素,也有自身的文化因素,同时受限于客观的经济条件。通过查阅文献及分析比较,笔者认为导致民族地区教学点发展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教学点无法完成任务。民族地区主要聚集在偏远的深山丛林之中,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气候温差大,甚至会发生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教学点的学生整体年龄偏小,漫长而艰难的求学路使这些学生身心俱疲,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调查显示,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教育行政人员,都认为自然环境恶劣是导致民族地区教学质量不高和辍学失学的直接原因。①

(2)狭隘的传统文化导致错误的教育观念。人们的教育态度、观念受当地文化环境的影响。随着城镇化的影响,民族地区的群众教育观念更加急功近利,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实惠。他们将学生“毕业后获得稳定工作”、“改变农民身份”作为投资教育的目标,没有意识到教育对个人的身心发展、民族振兴及社会稳定的作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容易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一蹶不振,导致辍学失学现象。

(3) 落后的经济水平导致教学点条件不够完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不一样,对教育的需求和支持力度也不一样。首先,民族地区资金有限,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将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先安排到县城或乡镇规模较大的中小学,而当地的教学点则成为被忽略的对象。其次,由于学校规模小,教学点的教师逐渐被“边缘化”。他们的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外出培训及参与教研的机会少、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有限,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工作积极性也大大降低。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民族地区教学点发展的道路,克服其在自然环境、文化氛围以及经济条件方面的先天劣势。

3 如何突破民族地区教学点发展的困境

李克强总理2018年曾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因地制宜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办法之一”。民族地区教学点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我们应该想办法使其朝着更加正规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革民族地区教师的培养及任用体制。针对民族地区教学点师资结构偏老龄化、人才流失严重、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我们需要改革教师的培养及任用体制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增加民族院校师范类专业的招生名额,以定向培养为主,从源头保证有足够多的师资输入。民族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要符合实际需要,培养懂“民汉双语”以及“全科型”的教师,从而破解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难题;重视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使他们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制定民族地区新录用的老师必须先到教学点任教,并且规定相应聘期的政策。将教学点的教学质量纳入考核指标,在规定聘期内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延长其在教学点工作的年限。实行职称评定向教学点倾斜的制度,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教师,利用职务评聘杠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②再次,重视教学点教师的职后培训与专业化发展,鼓励他们参与教研及教学比赛。教研及教学比赛要以中心校为单位,跨校组建教学团队,互相观摩学习,不让教学点的老师被“孤立”或“掉队”。

(2)改善民族地区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民族地区教学点的硬件设施及教师福利待遇都落后于城市学校,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政府要强化民族地区教学点的经费保障,落实对低于100人的教学点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的政策;给予教学点校长一定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以此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中心校要帮助教学点筹建食堂并提供足额的生活补助,保障师生的营养供应及饮用水安全。第二,按照“合格学校”的标准建设教学点,配齐教学功能室(含图书阅览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等),尤其是全面推广“班班通”工程。第三,为教学点的教师提供福利性保障住房,对校园内的危房进行拆除重建,不留安全隐患。从而增加教师对民族地区的认同及理解,从内心深处愿意在这片领域扎根发展。总之,教学点办学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扩大教育在当地人们心中的影响力。

(3)提升教学点校长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因此教学点的校长需要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因地制宜调整办学理念。首先,我们应该选派优秀的校长去教学点任职,充分考虑候选人的综合能力。校长要德才兼备、具备合格的学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其次,教学点的校长要考虑民族地区小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普遍需求,其办学理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提高学生的自理自治能力、重视劳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再次,校长需要重视家校合作,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定期家访等方式倾听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同时也给留守儿童家长们提供可行的教育建议。再次,教学点校长需提高对学校德育的管控能力,以“三全育人”的方式发挥德育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改进授课模式及督导方式。由于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推广程度不高、经济发展落后,教学点的学生在学习部编版教材时会感到很吃力。缩小民族地区教学点的学生同中部学生、当地城市学生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建议可供参考:首先,在进行“民汉”双语教学时优先考虑采用普通话,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的模式,同时加强对民族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其次,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丰富课堂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等工具促进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使学生及时领会及掌握知识。甚至在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城乡异地同步课堂。再次,要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日常教学及统考成绩均不可忽视。乡镇及县教育督导部门要经常走访各个薄弱学校,督促教学点的教师按照课程表上课,做到“开足开齐”全部课程,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英语学习“不输在起跑线上”等。同时可参照学校成绩在全镇统考中的排名,对表现优秀的师生,给予相对丰厚的荣誉奖励;对表现不太理想的师生,给予纠正与指导。

总之,民族地区的教学点需要从师资培养与任用、办学条件、校长管理水平、授课模式及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教学环境。

4 总结

民族地区教学点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即“撤并——纠偏——叫停——扶持”,现阶段的落后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使其朝着更加正规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们需要保障民族地区教学点有足够的经费投入、稳定的师资、专业化的管理、先进的授课模式,同时也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补齐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实现优质均衡的目标。

注释

① 邓泽军等.统筹推进西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

② 谭细龙等,探寻农村教育发展之路[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 邓泽军等.统筹推进西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6.

[2] Robert Hess.Excellence,Equity,and Efficiency ——How Principals and Policymakers Can Survive the Triangle of Tension[M].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3.

[3] 唐松林著.我国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研究: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 譚细龙等.探寻农村教育发展之路[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5] 范先佐,郭清扬.发展农村教育关键是不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J].当代教师教育,2019(1):8-16.

[6] 魏冬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8):18.

[7] 孟庆鹏,蔡小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分析[J].新课程:中,2017(2):10.

[8] 徐冠春. 伦理学视角下的贫困地区农村教学点问题调查研究——以赣州市为例 [D].江西师范大学,2012.

[9] 吴宏超.农村教学点的发展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12):3.

[10] 姜振栋,张旭.底部攻坚: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振兴[J].学术论坛,2015(10):166-171.

[11] 杨颖,孙俊,陈娟.边疆民族地区县域农村学校空间布局合理性研究——以云南省Y县为例[J].学术探索,2019(7):150-156.

[12] 李弘扬.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教学点民族地区发展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区域发展篇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