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平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变革,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践行“情”“理”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八个统一”,让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的理论内涵,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致力于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情”“理”交融 八个统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48
"Emotion" and "Reason" Blend to Realize "Eight Unification" Teaching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Weiping
(Yi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Sichuan 644000)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ers need to practic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emotion" and "reas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speech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ymposium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d strive to achieve "eight reunification"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the rich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grasp the teaching ru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es, 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new period.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motion"; "reason"; blend; eight unification
1 高校思政理論课的“八个统一”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明确针对学校的思政理论课提出了“八个统一”的严格要求,它们既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经验的一种科学、系统的概括,也是教育界思政理论课建设规律的认知与运用上升到新境界的重要体现。[1]具体而言,思政理论课的“八个统一”要求如下:
第一,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有机统一。教师在开展思政理论课时,要站在学术的角度讲政治,同时也要运用真理与逻辑来向学生传达新时代社会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教师在这一课程的创新变革中要做到这两种特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从人才培养入手,增强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中国梦的自信心。
第二,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有机统一。教师在开展这一课程的创新教学时,传授知识是始终不变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的知识性这一特点。而思政理论课同样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并非是教师通过单纯传授知识这一方式能够实现的,还需教师真正围绕“塑造价值观”这一核心,教导学生学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第三,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实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的有机统一。思政理论课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道德框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此框架下进行正确的填充,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化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思政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批判精神。这不仅包括学生的自我批判,还包括学生对一切错误政治思潮的批判,旨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与对错的良好思辨能力。[2]
第四,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克服以往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足够的理论知识内涵的熏陶之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促使学生从实践中检验真理,深化其对思政理论课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第五,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这意味着教师要对各种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要素进行统一,如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等等。同时,教师也要树立起多元教学观念,从多个方面探索可行的教学手段,让不同学习层次或者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健康发展。
第六,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这主要是倡导教师要在思政理论课上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必须作为课堂上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以颠倒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
第七,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实现“传输性”与“启发性”的有机统一。思政理论课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在某种程度上依旧需要教师将知识传输给学生。但是为了让学生主动接受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教师坚持启发性的原则,引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进而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效果。
第八,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这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思政理论课时,不能仅限于开展课内教学,还要开发其他的辅助性课程和教学活动,旨在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2 通过“情”“理”交融推进“八个统一”引领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
2.1 将情感教育贯彻落实在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之中
“以情载理,情理交融”一直以来都是思政教师极为重视的教学方式,它迎合了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特点,也符合学生在思政理论课中的学习特点与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情与理的感染之下有效内化思政理论课的知识,掌握思政理论课的理性内涵。[3]为实现“八个统一”,教师不仅要在思政理论课上推进情感教育,还要注重以实践教学模式为平台,展开更全面、深入的思政教学,实现思政理论课的横性与纵性发展。
教師可先根据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导入《建国大业》、《感动中国》等影视片段,让学生在赏析视频内容的过程中,走进充满真情、真意的鲜活情境之中,然后从这些对社会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典型人物身上,挖掘出不同的闪光点,使其在直观的感受过程中有效地领悟社会的人文内涵与人文精神,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人生体验。为了增强这一环节的情理交融教育效果,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从新闻平台或者其他网络平台中寻找与之相关的话题,并深化自己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加强实践活动课程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组织学生参与到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活动中来。[4]在这方面,学生可参与的实践活动涵括校园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从“建国”这一大层面转化到“建校”这一小层面上来,使其自主参与到多样化的校园实践活动之中,如校园绿化建设活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校园社团实践活动等等。而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可启发学生参与到“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社情民意,并真正做到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解难题,以提高学生的思政工作实践能力。
2.2 在情理交融原则上全面推进思政理论课的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虽然是思政理论课的基础教学环节,但是新时代的互动教学应体现出多维性、协同性等多方面的特点,以弥补传统互动教学的缺陷。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互动教学中,教师更要建立起多样化的互动沟通方式,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在思政理论课上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打破以往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束缚,真正实现思政理论课的创新发展。[5]而教师要实现“八个统一”引领下思政理论课互动教学的目标,还需在情理交融的原则上优化互动教学,其关键点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将知识互动与思想情感互动进行有机的结合。
比如教师可开展辩答式互动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或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在活跃的互动交流氛围之中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与交锋。比如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可围绕理想与信念的问题展开辩答式互动,启发学生深化理解理想与信念的抽象定义及其内在关系,并引导其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的变迁和发展。这一互动教学活动可有效发挥情理交融的作用,促使学生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建立“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兼容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注重从个人的“情”和“理”出发,结合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教学方式,提高新时期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质量。一方面,教师可从“情怀”“情致”“情景”三个方面,推进“以情感人”的教育策略。例如在“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发挥共情作用,与“中国梦”的大道情怀共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有一定价值与理性的情感,如“弃恶扬善”这一彰显正确价值观与理性精神的道德情感。随后,教师可引入“该不该扶倒地的老人”这一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对情景中的情感进行正确的认知,体会其中的情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信理”“明理”“化理”三个方面,推进“以理服人”的教育策略。比如教师在引入上述情景之后,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理”字展开有条理的思考:(1)信理: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不可摒弃它,它始终是从古到今传承下来的为人之道;(2)明理:人人都要有一双发现人间美德的眼睛,不能因为偶然的讹人事故而否定传统美德;(3)化理: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上正确看待这一道德问题:若倒地老人是自己的亲人,你是否希望老人能够被人扶起?由此得出结论:该扶起倒地的老人。在这一“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兼容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3 结束语
总之,“八个统一”整合目标下的创新教学要求能够解决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矛盾,并提高其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八个统一”的要求引领之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如将情感教育贯彻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之中、全面推进情理交融模式下思政理论课的互动教学、建立“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兼容的教学模式等等,致力于打造高度、深度、有效度集于一身的思政理论课,最终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国翠.论“八个统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J].新西部,2020(06):153-154.
[2] 吴家华.“八个统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J].红旗文稿,2019.391(07):12-14.
[3] 林泰.高校思政课教学怎样坚持八个“相统一”[J].求是,2019(12):42-46.
[4] 李忠军.“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内在依据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5(03):131-139.
[5] 祁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性样本的“八有”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