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艳 王丽娜
摘要:从分析课程思政的本质与内涵入手,提炼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融入元素,总结了课程思政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并进行了教育行动研究,在此过程中展现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过程、方法及课程成效,最后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融入元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10-0066-04
2013年8月19日,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2]”可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的根本指南。在学校教育中,对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遵循教育规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关注学生成长,提高育人质量,是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与内涵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本质上是一次课程的重构。重构的要义在于超越了以往依赖课堂讲述思政文本知识,转向在专业课程中尽可能地寻求思政与德育的元素和节点,同时用专业的语言和形式无形之中完成思想教育的过程。顾俊认为课程思政是在非思政课的平台上,通过激活或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培养与立德树人相得益彰的教学形式[4]。高德毅等人认为课程思政就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促进各类课程、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5]。可见,课程思政本质是一种教育理念或课程观,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法。课程思政建设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即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其教学建设在于找准融入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能够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解决传统思政课堂思政知识脱离学生实际、育人效果不佳的问题,转而在专业教学等各个教育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使教育润物无声,以达到满意的育人效果。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明确了课程思政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然而,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科中,课程思政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中不能追求标准化、一致性,应结合学校的类型、层次及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炼。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需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及中职学生的特点。笔者以本校师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以对学校中层及高层领导的访谈,得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中应提炼出的思政元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核心价值观
中职学生首先应对祖国的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等有着清醒的认识,应该对自己国家优越的社会制度感到自豪。中职学校中应不断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中职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理念及时与全面的教育。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要深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付诸于学生成长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展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时代风采。
3.法制意识及职业规范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牢法制意识,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法制教育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头脑中始终有法制的底线,用法治规范自己的行为,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职场规则意识,教育学生遵从职业规范,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4.学生发展中必要的素养要求
中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多种素养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是学习素养、职业素养、心理素养三种。学习素养主要指中职学生应改正不良学习习惯,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培养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职业素养是学生工作后成为职场人应该具有的素质,主要包括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价值理念;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守时诚信等。心理素养是指学生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处理能力,主要包括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
二、课程思政的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且為学生发展服务
当前,在教学实践中,正在实现由“教师、教材、教室”组成的传统“三中心”向“学生、经验、活动”组成的新型“三中心”转变。教学效果如何不再仅以教师的主观感受及学生的量化输出为标准,而是关注学生的获得感及成就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摆正师生关系,融入服务的意识,关注学生成长。课程思政本身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者课程观,其价值在于全面有效地培养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有沿着“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发展服务”这条主线,才能体现出课程思政的价值,从而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专业教师也应懂得教育学知识。课程思政并不是在专业课的所有教学内容中均加入思政元素,而是适时融入思政元素,是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内容大多是教师的精心设计,但有时也具有情景性,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把控力。总之,专业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在于巧妙,在于遵循教育规律;否则,便有生硬、拼凑之嫌,不但起不到智育与德育双激发、双促进的作用,还会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与实际相结合
知、情、意、行是培养个人道德的四个渐进过程。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指标。一个人道德的习得最终要看其道德行为,因此,课程思政的设计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道德行为。中职教育中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不良等。要把这些问题作为课程思政设计的落脚点,实现学生道德行为的转变,体现课程思政设计的价值。
三、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展示
课程思政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研究,选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试点,修订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笔者以所任科目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一)设计思路
首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制造业发展形势、中职学校应融入的思政内容的基础上,对应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思政元素提炼,将提炼好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中,完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其次,实施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行动研究。在教学环节渗透思政元素,加强学生体验。最后,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环节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感及行为改变,其重点在于设计行为改变的量表,采用观察法在行为量表中记录学生的变化,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二)教学内容选择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是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实习课程,之前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是该课程的基础。“复合固定循环G71指令的应用”是“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中的较为基础且重要的内容,是对G90、G94等单一循环指令内容的升级,也是对G72、G73等复合循环指令内容的引入。教师应重点讲解且配以大量练习,使学生掌握该课题。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机械1751班,共38名学生,于2019年9—11月进行“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实习。课题名称为“复合固定循环G71指令的应用”,教学进行两周共计52学时。
(三)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1.教学目标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新课标采用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校在教研活动中仍然汲取了基础教育中三维教学目标的优势,同时结合自身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从宏观层面展开,从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背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责任意识;在知识与技能习得的艰辛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团队合作的意识与理性平和的心态;在工件检测环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见表1)
2.教学过程
一个完整的教学实施過程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导入新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本课程作为一门实习课,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组织教学、安全教育、一体化教学(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环境整理、课程总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均可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而重点在于融入的方式。有些思政内容需要教师讲解,例如,组织教学中对集体意识与纪律意识的融入,需要教师在课前制定好上课制度,在组织教学环节中清楚讲解,明确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有些思政内容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体会,如团队合作精神、质量意识、积极思考的学习素养等;还有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监督与考核评价,如劳动意识、自律意识、安全意识等。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表2所示。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结合教学实际,在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时,教学评价环节设计为理论知识评价、技能水平评价、思想道德评价三个维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变化情况,教师可通过观察填写量表或通过师生交流进行衡量。(见表3)
(四)课程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处融洽,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大部分学生可独自掌握学习内容,少部分学生在组长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纪律和卫生清扫方面,学生较之前有了自觉性。学生较以往更愿意表达自己,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见到教师依然非常亲切,主动与教师交谈学习情况。在校园活动中,学生言行举止方面进步明显。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学校作为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应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而就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来说,难点在于寻找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思政元素,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及对思政元素灵敏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3-08-20)[2020-08-2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8-20/5185618.shtml.
[2]人民网.权威发布: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2018-03-13)[2020-08-20].http://sh.people.com.cn/n2/2018/0313/c134768-31338145.html.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4]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压实主题教育实效[EB/OL].(2019-10-17)[2020-08-20]. https://www.jhc.cn/2019/1017/c4548a111253/page.htm.
[5]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