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玉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呼吸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高,也是新生儿致死的因素之一。新生儿肺炎需要尽早诊治,目前对于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胸片检查、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湿肺、新生儿吸入综合征等)[1-2]。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床旁超声开始在肺部疾病中得到应用。新生儿骨骼存在钙化不全的情况,因此肩胛骨容易透过声波,图像采集相对容易,与成人患者相比,应用肺部超声对新生儿肺部病变进行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3]。我院就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研究在依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基础上纳入新生儿肺炎共50 例,收治时间为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男29 例,女21 例,日龄分布集合为1-25 天,平均(11.21±0.21)天;体重为2.49-5.58 kg,平均(3.49±0.15)kg。患儿均出现气促、呻吟、发热、咳嗽、流涕、发绀、吸气性三凹征等呼吸道症状。纳入标准:患儿出生后日龄均在28 天以内;患儿胸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均确诊为新生儿肺炎;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大泡、颅脑畸形、肺囊腺瘤、膈疝等先天性畸形疾病。
患儿均开展床旁肺部超声,入院6 小时内,选择飞利浦IU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8-12 MHz,在患儿安静情况下调整其体位为仰卧、侧卧或者俯卧,将腋前线、腋后线作为界限,将肺部划分成前区、侧区以及后区,双侧肺部共分6 个区域。取线阵探头与肋骨保持垂直或平行,依次对肺部各个区域进行扫查。由两名肺部超声医师对患儿进行肺部超声采图以及阅片。
经诊断记录50 例患儿的临床检出情况,同时对50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征象进行观察,分析新生儿肺炎的肺部超声声像图,记录不同征象的比率,包括B 线、异常胸膜线、肺泡间质综合征、支气管充气征、肺滑动征消失、胸腔积液、肺不张等。
50 例患者经床旁肺部超声检查,共有48 例患儿检出,检出率为96%。
肺部超声声像图显示,48 例患儿均存在B 线,有33例患儿存在异常胸膜线,有12 例患儿存在肺泡间质综合征,有11 例患儿存在支气管充气征,有6 例患儿肺滑动征消失,有3例患儿出现胸腔积液,有3例患儿存在肺不张,见表1。
表1 肺部超声像图分析(n,%)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新生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可在宫内、分娩、娩出后发生。新生儿肺炎主要因一系列病原体感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新生儿因呼吸道发育不够成熟,粘膜柔嫩,且呼吸道管腔较窄,纤毛运动能力较弱,呼吸道免疫功能较差,因此感染后容易引起肺炎[4-5]。因此针对新生儿肺炎,需要在早期予以病情评估,并及时开展治疗,防止病情持续发展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对于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方式较多,过去主要应用X 线予以检查,然而其局限性较大,如搬运婴儿难度较大、体位因素等,且X 线检查存在放射性损伤,对发育期的新生儿有潜在的风险和危害。随着医学诊断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放射性电离辐射损伤的关注不断增加,应用无创技术替代传统胸部X 线片,减少放射性暴露,成为多数学者的一个探索方向[6-8]。超声技术的发展使肺部超声得到了关注,作为一项新型的辅助诊断技术,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始得到认可,并逐渐替代X 线成为肺部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9]。
大量研究表明,肺部超声技术具有较为理想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我院研究得出,50 例患者经床旁肺部超声检查,共有48例患儿检出,检出率为96%。肺部超声声像图显示,48 例患儿均存在B 线,有33 例患儿存在异常胸膜线,有12例患儿存在肺泡间质综合征,有11 例患儿存在支气管充气征,有6 例患儿肺滑动征消失,有3 例患儿出现胸腔积液,有3 例患儿存在肺不张。可见,B 线、异常胸膜线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表现,同时也可出现其余声像特点,如肺搏动等,然而其余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肺不张等也可出现上述征。因此对于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临床上需要结合超声征象以及临床表现,从而提高诊断率。我院研究显示,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中应用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然而此次研究选取病例较少,存在研究上的不足,且关于肺部超声的标准化目前仍存在争议性,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11-12]。
综上所述,床旁肺部超声是一种无辐射、无创伤的诊断技术,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在床旁随时进行检测,可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将床旁肺部超声作为一项诊断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早期明确患儿病情,使患儿及时得到治疗,改善患儿预后,是值得推荐的一项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