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 老年科,江苏 涟水 223400)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损害[1]。该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随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心力衰竭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及早确诊心力衰竭对后续治疗及患者预后均有重要影响[2]。因此,选择一种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成为了医学界需深入探究的内容。BNP 名称为脑钠肽,是在1988 年由Tetsuji Sudoh 首次从猪脑内分离出的多肽,而人体中脑钠肽存在于心室隔膜颗粒内,是目前临床检测心衰的常用指标之一。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1 例老年心衰患者为例,分析BNP 指标检测的意义,具体如下。
此次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心力衰竭老年患者61 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包括男45 例,女16 例;年龄为60-83 岁,平均(72.4±2.21)岁,致病原因包括:11 例患者因高血压心脏病致病,15 例患者因扩张型心肌病致病,22 例患者因冠心病致病,13 例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致病。根据NYHA 分级标准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析,其中II 级患者22 例,III 级患者25 例,IV 级患者14 例。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包括男40 例,女20 例,年龄为61-85 岁,平均(72.5±3.2)岁。两组检验者基本资料经统计软件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分析。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经诊断均判定患心力衰竭,符合相关诊断要求;②对照组体检者均为健康人员;③全体被检者年龄范围在60-85 岁。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排除患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在抽血前一日告知被检者提前12 小时禁食,提前8小时禁饮,抽血时间设定在次日清晨7:00-8:00,分别采集两组被检者空腹静脉血3 mL,添加EDTA抗凝,混合摇匀,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BNP 水平进行检验。
对比两组被检者BNP 指标,实验室正常参考值为:0-300 pg/mL。分析观察组不同心功能患者BNP指标差异[3]。
利用SPSS 21.0 专业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本次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卡方值对计数资料进行验证,通过t值对计量资料进行验证,通过P值对组间差异情况进行验证,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BNP 指标较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被检者BNP指标差异(,pg/mL)
表1 两组被检者BNP指标差异(,pg/mL)
观察组中,心功能等级IV 患者BNP 指标最高,其次为心功能等级III 级患者,而心功能等级II 级患者BNP指标相对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BNP指标差异(,pg/mL)
表2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BNP指标差异(,pg/mL)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当中最严重的症状之一,患者由于自身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得静脉反流血无法充分被心脏泵出,导致血液淤积在心脏内,同时动脉血管的血液灌注量持续下降,进而引发心血管、心脏等器官的症候群。该病症通常表现为肺部瘀血、器官腔静脉内瘀血等,严重影响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心力衰竭本身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病症,而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晚期阶段所产生的综合征,绝大多数患者是由左心衰起始,并表现为肺部循环系统瘀血的症状。目前我国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且患者整体预后效果较差,大多数五年内存活率等同于恶性肿瘤类疾病,可见心力衰竭病症的严重性[4]。
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过程中,需先对患者的既往病史、身体指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动图等进行检查,还需依据NYHA 标准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脑钠肽(BNP)是一种在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合成的物质,并且其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用该指标诊断心力衰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其它因子(如肾上腺激素、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等),根据国内临床研究显示脑钠肽对心力衰竭进行诊断的特异性可达到95%,而敏感度也能达到94%。国际医学界早在2001 年时就已经将脑钠肽列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筛查指标,并以此来区别是否为心源性的呼吸困难症状,而我国也已经将其列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最佳指标之一[5]。由此可见,利用脑钠肽数据来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够为后续治疗工作带来明显的辅助。同时脑钠肽还可用于其它的心功能的诊断工作当中,例如心律失常等。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显示,对患者治疗方案实施前后脑钠肽指标的检测,可直接反应患者预后效果,如脑钠肽数据仍处于上升趋势,则可怀疑患者为高危症状,短期内预后普遍较差,需及时采取更进一步的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6]。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BNP指标(838.44±25.28)p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陈默,黄新亮发表文章的结论观察组BNP(754.8±537.6)pg/mL 高于对照组(59.7±28.1)相一致。
总而言之,通过检测BNP 指标可初步判断心力衰竭疾病及心功能等级,操作便捷,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