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宁,沈江萍,刘欣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骨科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属于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大约有50%-80%不发生典型临床表现,如果发生临床症状,可能导致发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其致命性肺血栓塞症等情况[1],此文主要阐述了将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用于医院收入的55 例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55 例骨折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讨论其临床作用。
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本院参与诊治的55 例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试验组,年龄为21-69岁,平均(45.58±3.58)岁;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月期间本院参与诊治的55 例骨折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常规组,年龄为20-68 岁,平均(45.32±3.25)岁。验证试验组与常规组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基础资料,P>0.05,不显示组间数据的统计学对比意义。纳入样本标准:试验组患者均经下肢静脉血管造影检查得到确诊,入组的患者及其家属在充分了解同意书内容后表示自愿参与,将方案上报医学伦理会之后被许可。排除样本标准:将存在精神异常患者排除研究外;将存在下肢静脉血管造影检查禁忌患者排除研究外。
选择GE 公司研发并提供的Advantx LCV+型血管造影机及其优维显(Ultravist)300 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测。
采集入组样本4mL 晨起空腹静脉血,将2 mL 样本放入到预冷的乙二胺四乙酸二甲盐抗凝管(EDTA-K2 抗凝管)中,于1 小时之内分离血浆,在-70℃环境中保存,等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通过雅培AXSYM 化学发光仪使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实施处理;将2 mL 样本放入到枸橼酸钠抗凝管中,于1 小时之内分离血浆,在-70℃环境中保存,通过日本SysmexCA-1500 血凝仪采取免疫比浊法定量分析仪和相关试剂检测D-二聚体水平。
比较研究试验组与常规组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55 例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55 例骨折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采取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的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5,统计学数据指标之间具有分析意义。
试验组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常规组数据指标,P<0.05,统计学数据指标之间具有分析意义,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对()
表1 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对()
骨折是骨结构的连续性部分或者完全断裂,在老年和儿童中比较常见,也偶尔发生在中青年人群中。患者大部分都是—个位置发生骨折,部分发生多发性骨折,对其进行合理处置,大部分患者能够恢复自身功能,但也可能遗留一些后遗症。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属于常见的并发症,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之后容易引发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者合并肺栓塞,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劳动能力。下肢静脉血栓目前已经得到临床高度重视,著名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在19 世纪提出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静脉壁损伤、血液滞缓及其高凝状态等三大影响因素,且患者左下肢血栓形成发生率比右下肢更高,尤其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实际上是诱发下肢骨科手术后患者死亡或病情严重的关键影响因素。经相关文献记载,已经明确报道和分析了骨科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因素严重程度,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判断和治疗,提升抢救和预防复发效果。
D-二聚体(D-dimer,DD)是一种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2],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纤溶酶、XIII 因子等属于主要参与因素,DD 定量增高或者定性阳性能够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表现,属于高凝状态及其纤溶功能亢进的主要分子标记物。在患者发生骨折之后导致改变了血管内皮细胞天然屏障,激活血小板及其内外源凝血途径,打破机体平衡,如长期处于高凝情况可能发生继发纤溶亢进,将其DD 水平增加,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属于血管损伤性氨基酸的一种,导致高HCY 血症的关键就是营养障碍及其遗传缺陷。营养障碍实际上是代谢中缺少VitB12、VitB6、叶酸等容易导致发生HCY 增高现象[4]。遗传因素一般是因编码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需要的酶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酶活性发生异常,对蛋氨酸再生造成阻碍,影响体内HCY 的蓄积,促使损伤血管内皮,进而将血小板黏附与聚集作用增强,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迁移,产生纤维蛋白原,导致发生血栓与动脉硬化[5]。现阶段,5-15 μmol/L 为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正常参考范围,如果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是发生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多种癌症及其、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会形成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引发血管平滑肌发生持续性收缩或者缺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同时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也可能将正常凝血机制破坏,增加血栓发生率。如果患者不能摄入足量叶酸、维生素B6 及其维生素B12,容易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此时可适当增加患者叶酸、B 族维生素摄入量,减少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概率和危害。
本文数据统计研究表明,试验组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水平(2.59±0.3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1.21±1.11)与常规组数(1.11±0.25、12.39±1.25)据比较,P<0.05,统计学数据指标之间具有分析意义。陈霞[6]研究显示,骨折并发下肢DVT 患者HCY 水平、DD 水平对比骨折未发生下肢DVT 患者更高,P<0.05;与本文研究比较一致,证实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测定可将诊断骨折并发下肢DVT 概率增加,DVT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明显,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属于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针对骨折患者需要告知其及时补充VitB12、VitB6、叶酸,利于血浆HCY 的降低[7-8]。
综合以上结论,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用于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可提升临床诊断效果,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