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超
摘要:美术教师要善于探索多条教学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得到各项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可行路径有:提炼核心素材,拓展文本内容,组织角色体验,强化即时评价。
关键词:美术教学 核心素材 文本内容 角色体验 即时评价
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等重任。美术教师要善于探索多种教学路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得到各项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提炼核心素材
如果只是就教材教教材,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立足教材内容,针对教学目标提炼核心素材,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练的画面和艺术造型凸显素材特质,组织学生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认知。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美丽的丝巾》一课意在让学生从“艺术与生活”的角度,欣赏各种美丽的丝巾,并能动手制作“丝巾”,用“丝巾”装扮自己,装饰物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后,我对与丝巾材质相关的内容做了提炼。我特地挑选了几条不同地域、不同材质或工艺的丝巾,如乌镇蓝印花布丝巾、贵州蜡染丝巾、云南大理扎染丝巾、宣纸染制丝巾,挂到教室黑板上。我还特意安排一位学生身着蓝印花布衣服,手提蓝印花布做的袋子,向大家展示这些丝巾。学生展示的时候,我同时对几款丝巾做介绍。这种新颖的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他们有的当场询问可以从哪里买到这些丝巾,有的跑到黑板前仔细观看丝巾的样式,有的迫不及待地提出要自己制作丝巾。此时,我用多媒体向他们展示课前准备的丝巾资料,让他们对照实物欣赏了解。感受着丝巾之美,了解着不同地域或民族的丝巾文化,学生参与制作丝巾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于是,我顺势出示本节课“丝巾”制作的材料——染纸,介绍了染纸的特点和点染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学生学得非常投入,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基本的单色染纸、彩色染纸等,借助各种折法,先后制作出了不同形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丝巾”。有创意的学生,还尝试佩戴“丝巾”,学习装饰。
从教材内容中提取核心素材,并围绕这些素材做文章,能使学生有目的地学、有重点地学并且学得有兴趣。长久训练,他们的美术认知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二、拓展文本内容
对有些学生难以感知的内容,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教材文本内容,以声、像、字、画等形式动态展现内容,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学生在自主感悟、亲身体验中拓展知识面,加强审美感知。
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泥浮雕》一课,我把“欣赏浮雕作品”单独列出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此环节,我重点选取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局部和《昭陵六骏》(之一)两幅作品。为了深入挖掘两幅作品的内蕴,我查询了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精心筛选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欣赏着课件,学生的神情开始严肃起来。看到鸦片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时,学生义愤填膺;聆听了虎门销烟的故事,学生为禁烟英雄林则徐的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了解了从虎门销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屈辱史和抗争史,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及碑座浮雕的认知又增添了一丝震撼和敬仰;得知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于1914年被古董商以12.5万美元盗卖到国外时,学生对见利忘义的奸商嗤之以鼻……循着浮雕作品,学生了解了这些浮雕作品背后蕴含着的丰厚文化。此时,我又让他们将浮雕作品与绘画作品、雕塑作品进行对比,他们就发现浮雕结合了绘画与雕塑的共同点,同时融人了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的铺垫,在制作浮雕作品环节,学生都跃跃欲试。他们带着自己对浮雕作品的理解,在揉泥、拍泥板、割边、画形象、粘贴等步骤的探索中,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感知能力得以深化,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组织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是一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發展、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灵活创设情境,以故事、游戏、参观、访问、旅游等形式,多样化呈现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角色体验,增强他们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毕竟年代久远,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这一国宝在西安,课堂难以开展实地欣赏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我和学生一起,借助文献和网络,搜集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搜集资料过程中,我被这一国宝的文化价值深深震撼。我决定设计“小导游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活动,让学生化身为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兵马俑文化。课上,我先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兵马俑资料,然后又出示了我自己搜集到学生却没提到的资料。阅读欣赏的过程中,他们跟我一样,被兵马俑的造型、气势以及艺术特色、历史文化价值所震撼。于是,当我建议学生演小导游的角色,带领全班去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时,他们热情高涨,举手踊跃。几个“导游”借助多媒体设备,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说,让“游客”们似乎跨越了千里,来到古城西安,近距离地接触秦始皇陵,走近了兵马俑。静静聆听、细细品赏,感受着兵马俑的庄严肃穆、工艺精湛、千姿百态,学生惊叹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瑰宝的无穷魅力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工匠技艺,纷纷发表感言,其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同步提升。
四、强化即时评价
美术教学除了关注学生对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对学生美术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的培养。强化即时评价,利用其内在的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等功能,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中生成正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千姿百态的帽子》一课,当学生通过剪、折、贴制作出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后,我设计了欣赏环节,让学生对千姿百态的帽子做评价。评价前,我先播放了一段自制的微视频,呈现来自家乡所在的旅游度假区中游客的造型各异、色彩绚丽的帽子。视频中,我选择不同造型的帽子,给予特写。当学生从熟悉的旅游景区中捕捉到千姿百态的帽子时,心情振奋不已。此时,我建议他们将这些帽子纳入自己的评价范围,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范围拓宽了,学生的评价语言就丰富了。他们从帽子的形状、作用、制作方法等层面,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评价:“帽子的形状应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是圆柱形、圆锥形、圆形,还可以是正方形、梯形等,我们制作的帽子形状大多都是圆形、圆锥形。看来制作时的眼界应该更宽广。”“视频为我们展示了帽子的多种款式,如太阳帽、草帽、毛线帽等,我们今天制作的帽子款式还是有些单调了。”“其实认真观察生活就会发现,不同的职业都会有不同款式的帽子,如我们常见的厨师帽、护士帽、军帽、警帽、博士帽、安全帽、律师帽、圣诞帽等。”“制作帽子也是要讲求方法的,C同学做的梯形帽子很别致,可以给我们传授一些方法。”“做的帽子不能戴是没用的。今天除了A同学做的帽子能戴外,其他同学的帽子都只能供观赏。以后再做,我们就要考虑这一点。”……这些评价,让美术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味,不仅让学生对帽子的认知更为深入,还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此外,我也会在课堂上让学生边创作边评价。如学生进行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时,我会让他们在有疑问、有灵感时进行相互评价,激活思维。评价形式,可以是学生就自己的繪画或手工作品谈想法、谈创意,其他学生评价;可以是学生走上讲台传授作品创作或制作的方法,其他学生现场评价,或是提出改进建议;也可以是就现成的学生作品或大师作品,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于能做出合理评价的学生,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对于不知该如何评价或评价随意、不完整、磕绊的学生,我会及时进行引导;对于不敢评价的学生,我会适时鼓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诸项能力得到了同步提升。
美术教师要用心探索多样的教学路径,以“有形”的教育方式,让“无声”之美育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达成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