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层次”培养机制研究

2020-10-30 10:01陈志清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竞赛培养机制

【摘 要】本文以北海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论述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层次”培养机制,分析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及其层次与构成要素,从一级能力—— 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二级能力—— 职业胜任力的培养、三级能力—— 职业创新力的培养等方面构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层次”培养机制,同时阐述该机制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高职学生 综合职业能力 “三层次”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34-03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落实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试梳理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及其层次与构成要素,并以北海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构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层次”培养机制,同时阐述该机制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效果。

一、综合职业能力及其层次与构成要素

关于综合职业能力,蒋乃平认为,其是一个能胜任职业活动的主观条件,是指个体执行或完成职业活动或成功地适应职业活动中发生特殊情况的表现,而且是可以由个体自由控制并受动机影响的表现,是人具有的职业素质的外化。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夏爱联、张庆认为,综合职业能力可根据其对职业活动的作用程度分为岗位能力、通用能力、内在能力(核心能力)等三个层次的能力。周芹、曾祥麒、陈英认为综合职业能力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的总和,具体而言是指既具备基本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又具备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与社会交往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一岗位,而且具有在同一岗位群及不同岗位群中跨岗位就业与跨职业就业的综合能力。焦彩丽、周燕、赵建伟认为,综合职业能力是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统一体。姜运隆认为综合职业能力可定义为: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轨迹中受需求驱动、在各种冲突与平衡中主动建构起来的、能维持个体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包含以职场入职为核心目标的就业竞争力、以职场稳定为核心目标的职业胜任力和以职场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职业创新力。可见,对于综合职业能力的辨析,学者越来越注重学生职场能力发展,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强调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既要着眼于入职前的就业竞争力及走上工作崗位的职业胜任力,更要着眼于学生五年甚至十年后职业发展的潜力。本文依据姜运隆的综合职业能力观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分析综合职业能力的层次及构成要素等(见表1)。

从表1可知,就业竞争力、职业胜任力和职业创新力三者属于不同层级,既有不同的构成要素,也有相同的构成要素,如再学习能力(含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再学习能力(含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无论是在职场入职、职场稳定还是在职场发展阶段都非常重要,都应是学生终生必备的能力。又如“职业道德”素养是在职业生涯的各个时期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就业竞争力、职业胜任力和职业创新力三者关系紧密。姜运隆指出:三者依次递进,且后者包含前者能力要素的能力结构,并以自我实现驱动的职业创新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最高愿景。可见,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一种能力是后一种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后一种能力是前一种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在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能力培养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先后衔接。

二、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层次”培养机制的构建

北海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尝试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专业教学中的导向、引领、激励作用,通过在专业教学中举办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职业技能竞赛,构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综合职业能力“三层次”培养机制,实现就业竞争力培养、职业胜任力培养、职业创新力培养,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一)一级能力—— 就业竞争力的培养

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侧重于基础技能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1.基础技能的培养。基础技能作为专业的基础通用能力,主要包含对本专业理论的认知能力(如本专业理论部分六大模块的认知能力)、基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竞赛意识、职业道德,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以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为载体进行,在第一至第二学期实施。

针对学生计算机软件认知不足(有些学生甚至在中学或中职阶段从来没有用过计算机)、指法操作不熟练等特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练习指法、办公软件等,而后举办中文速录比赛;针对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欠缺的情况,要求任课教师每节课的教学环节均有复习问答、知识抢答、情景问答等活动,将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紧紧结合,而后举办专业演讲比赛;针对学生专业学习认知模糊,基础理论学习不扎实的情况,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中重点抓六大模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而后举办专业知识问答赛。

以上三个赛项中,中文速录比赛、专业知识问答赛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技能竞赛,全员参与,并将竞赛成绩作为课程评价的组成部分,专业演讲比赛则以班为单位推选代表组织竞赛。同时将全员竞赛与学院第二课堂相结合,将学生的比赛成绩纳入第二课堂加分。此外,还推荐成绩优秀者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各项行业比赛、省级比赛。

2.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专业培养的核心任务,主要在第二期至第三期学期进行,着重培养专业单项技能和专项技能—— 以六个模块的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将技能竞赛融入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训环节,以赛促学。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环节设计技能竞赛,如招聘与配置课程选择面试组织进行比赛,比学生在组织过程中的计划制订、面试准备、环境布置、面试过程沟通,面试结束后的背景调查、录用等内容;培训与开发课程选择培训方法的选择环节进行比赛,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形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通过熟悉各种培训方法的适用范围,学生进行方法的筛选,并与成本分析、企业文化分析相结合;绩效管理实用工具与方法选取其中一种绩效管理工具组织技能竞赛,主要考核学生对工具的实施情景、方法选择、实施流程的掌握,等等。

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每位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必须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赛的设计,课程中的专项比赛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既可以在实训课程中组织比赛,也可以借助教学软件组织比赛。同时还可以结合系部、学院的“系部风采”“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适时将课程职业技能竞赛作为系部、学院各项活动的参赛项目。

(二)二级能力—— 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职业胜任力包含较强的进取心、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意识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意愿进行学习与训练。本专业对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侧重于较强的进取心、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安排在第三学期,以专业活动为载体。

在进取心培养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在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探索、掌握一些拓展技能,如摄影、剪辑、PPT高级制作、主持、演讲、礼仪等,相当于“专业特长”。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强化与训练;对管理能力的培养则是在具体完整的任务与活动中进行。

本专业举办的专业活动有“职来职往挑战赛”“人力资源管理对抗赛”。“职来职往挑战赛”是模仿一档招聘电视节目设计,作为本专业招牌的专业活动。该活动分为“职场零距离”“职业正能量”“职面新未来”三个环节,学生分别担任选手、面试官、导演、主持人、出题人、拍摄、剪辑、音效、场记、礼仪等角色,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学生每担任一个角色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如视频拍摄与剪辑、主持的语言与技巧、面试官提问的技巧、出题人的出题技巧、导演的组织能力、工作人员的PPT制作技巧、奖状与邀请函的制作技巧,等等,技巧掌握越娴熟,活动就越有质量。由于该活动最后是在礼堂完成的,属于大型活动,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就会自觉去学习相应的技能并且把技能掌握得尽可能娴熟。同时大家还必须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把活动举办得出色。此外,无论是作为活动整体组织的导演,还是作为各个工作小组的小组长,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另一项专业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对抗赛”,主要借助软件进行,分为对抗环节和综合实训环节,需要用到的知识是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基本原理,需要用到的技能是excel表格制作的技巧、利用网络搜索资源的技巧、word文档的排版技巧,等等。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摸索、思考、反复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他们就会把这些技能掌握得很好。在训练与掌握这些技能的过程中,学生都是自觉去训练的,这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三级能力—— 职业创新力的培养

最后一级的能力是职业创新力。职业创新力包含自我激励能力、领导决策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等。此项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承接一些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来完成,如校园招聘、企业招聘等。本專业承办学院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校园招聘会,同时和当地企业合作,协助企业完成招聘工作。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沟通、计划、组织、协调完成项目工作,这其中需要用到基础技能中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专项技能中的专项技能;拓展技能中的excel表格制作的技巧、利用网络搜索资源的技巧、组织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安排在第四至第五学期进行,具体做法是将项目要求告知学生,由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参赛,要求全部学生参加。各参赛团队上交项目计划书,交教师评审,最终评审出优胜者取得项目的实施权,该团队成员在教师指导完成下完成项目。同时,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该团队不能完成任务,即时更换团队,形成竞争压力,营造职场竞争氛围。学生在组队、项目策划、项目投标、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自我激励能力、一定的领导与决策能力,并在不断的磨炼中激发出一定的创业创新能力。

三、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层次”培养机制的实践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许多高职学生本来自觉性就不足,没有了中学(中职)时期老师的监督,他们更找不到学习的动力。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指明了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职业技能比赛的引领下,学生会自觉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练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他们会因为比赛而更感兴趣;而专业活动的组织,项目的“竞标”则为他们的学习更添动力。在积极分子的带动下,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参赛,并且很投入地去准备每一次的比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二)夯实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校表现优异。有了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引,本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凭着过硬的办公软件操作技巧、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深入各部门办公室为师生服务,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本专业学生中既有社团负责人和学生会主席,也有活动主持人和十大歌手;参加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比赛,积极性高,表现优异;参加区级、行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均获奖。

2.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快速提升,在职场赢得好口碑。将小组专项技能竞赛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学生能够在竞赛中进一步掌握专业工作方式与方法,养成职业习惯;同时小组的团结合作也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夯实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根据以往的毕业生调查,本专业学生上岗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表现非常认可,好几家企业在接收本专业毕业生后连续几年都指名要继续招聘该专业的毕业生。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各层级不是单一、分离的,而是紧密联系、层层上升的一个整体。对于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着眼于走上工作岗位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胜任力,更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创新力,为此,可以通过“就业竞争力培养—职业胜任力培养—职业创新力培养”的“三层次”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2]夏爱联,张庆明.建构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

[3]周芹,曾祥麒,陈英.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35).

[4]焦彩丽,周燕,赵建伟.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1(15).

[5]姜运隆.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内涵探析——基于变化着的职业生涯[J].职教论坛,2016(14).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GXGZJG2015B259)

【作者简介】陈志清(1979— ),女,广西北流人,北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竞赛培养机制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基于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指导的高职院校教师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职业技能竞赛对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