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0-10-30 10:01贺泉莉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思考,提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是时代的选择,是基于学情分析、十大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理念的选择;“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应调整教学目标,实现价值引领,优化教学内容,从供给侧满足学生需求,改进教学方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探索融入方式,打造多元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20)27-0074-03

当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是教育工作的重点课题。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到的“课程思政”“守渠种田”的教育理念,强调各类课程的教学应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一致,部分教学资源可共享,因此,更新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成为教学改革新的视角。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实思考

(一)基于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目前的高职学生超过一半是“00”后,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享受互联网和自媒体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和便捷性的同时,也吸收了部分消极价值观念。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少高职学生在人际关系、恋爱情感沟通、生涯规划等方面存在困惑,这些困惑很大程度都是由于价值观取向模糊而产生的自我认同缺失、抉择方向迷失、拜金主义等原因造成的。一些学生空虚无聊、得过且过、情绪低落,易用极端方式应对困难,可能与心理素质有关,也可能与理想信念缺乏、价值观错位有关。因此,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坚定的理想信念势在必行。

(二)基于“十大育人”体系工作目标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大力促进心理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的重要实施内容,强调要充分挖掘育人要素,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该《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育心提升到了育人,优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维和行动,引导我们自觉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战略转变。因此,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也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要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助力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一)调整教学目标,实现价值引领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各门课程都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塑造和价值观教育职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也应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既具有个人的小德,也具有国家、社会的大德,树立价值观自信,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在原有普遍心理素质的基础上细化深化,如培养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用辩证法指导自己形成合理的认知模式;养成感恩心态,学做友善之人,平等交往,换位思考,宽容待人,从点滴小事做起,助力“我助我,我助人,人助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敬业精神,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学做诚信之人,求真务实,敬畏生命,培养感恩、平和、积极的生命态度;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顺应、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的国家价值和社会价值,认同并内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体层面的积极品质。实现个人的小德与国家、社会的大德相统一。

(二)精选教学内容,从供给侧满足学生需求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是与生活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关注学生生存的现实世界,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重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典型材料,精选教学内容,从供给侧满足学生需求,体现了学生本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课程是发端于生活世界又依附于生活世界的一种新型课程,重新审视生活世界的教育性,以期通过生活事件实现学生的反思与成长,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这种课程理念隐性地传达给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科学的理论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

可根据历年来新生心理普查的数据、日常心理咨询数据、课堂调研数据和学生工作队伍反馈较多的问题等,来确定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从学生中来”,尊重学生的需求;这种以生活为基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才能保证心理健康课程“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诉求。

根据笔者的经验,发现高职学生最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角色适应、情绪管理、宿舍或班级人际交往、恋爱沟通与性等方面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情绪困扰和行为失调等。这些症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是没有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与环境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内容,结合校本实际,可将教学内容提炼整合为自我探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探讨、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三个模块,内容如表1所示,且这些教学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关注焦点的改变而有针对性地调整。

(三)改进教学方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要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增强亲和力和说服力,还要注重“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改进教学方法,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

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高职学生普遍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专业课之外的通识类课程不够重视。因此,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应找到其“兴奋点”,促进心理健康教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由此衍生的体验和感悟。运用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启发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做到“寓教于乐”,实现教学目标。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要注意借鉴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比如,正面榜样的力量,强调导前教育、预防教育等。以学生的身边事为线索,以生活化的情境作为中介,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以合作为主线,“浅入深出”地开展教学,比如让学生搜集伟人故事、寻找身边的榜样等,或者采用校本资源,如“优秀毕业生风采”“骄傲人物”“优秀教师讲述职业生涯故事”等,通过课前启发、课中体验、课后感悟,帮助学生从技能大赛获奖学生那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校运会同学的表现感受团队精神、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探索融入方式,打造多元路径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隐性融入思政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入才能起到升华教学效果的作用,笔者对心理健康课如何隐性融入思政元素做了一些尝试。

在教学设计时,授课教师可以融入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体验、分享经济、碎片化学习等理念,隐性传达与时俱进等思想。比如,互联网非常重视用户体验,课堂教学中,也应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良性的反馈机制,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意见反馈清单等,扩充师生沟通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相长。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学习方式,拍摄微课和微视频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比如,拍摄蝴蝶拍、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情绪放松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体会分享经济,在案例分析、视频讲解、活动拓展之后设计“分享”环节,营造一个安全而开放的课程氛围,丰富课堂资源,开展朋辈学习,达到自助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政策法规、时事热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榜样人物、身边先进人物、经典影视作品等素材的有机渗透,无缝衔接,画龙点睛,以达到既培养学生个人小德,也培养其国家、社会大德的目的。具体融入方式如表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系统规划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性,找到更多的结合点,挖掘更丰富的思政元素,充分体现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发展,同向同行,实现将“两张皮”真正“一体化”。帮助学生主动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感,并依据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自主解决心理困惑,激发内在潜能。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差异,厘清关系,认识到“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思政化。“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学改革仍要遵守心理学相关理论和原则,体现固有的学科特点。

【参考文献】

[1]贺泉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心理健康課程的思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3]唐仁郭,唐文红.致心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集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滕跃民,张玉华.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道法术器”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8(8).

[5]沈丽娜.内外兼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9).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8SZ052);2016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6LSZ001);2018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182104);2019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192104)

【作者简介】贺泉莉(1983— ),女,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