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虚拟旅游的发展形态与未来

2020-10-26 06:56张凯
文存阅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产品创新

摘要:虚拟旅游是最新互联网虚拟技术催生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它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在数字资源加工和传播中的优势,弥补现实旅游产业中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分析了虚拟旅游的具体形态和发展现状,指出虚拟技术的应用是科技引导下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5G时代我国文旅融合发展中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虚拟旅游;沉浸式体验文旅融合;产品创新

文旅融合是我国当前深化文化资源开发,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创新旅游产品和业态,丰富旅游消费途径和模式成为了文化和旅游业界的热点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AR、VR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旅游正在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形态的认知,也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旅游产业架构。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科技成果,优化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融合,弥补线下文化旅游的不足,是未来相关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信息科技支撑下的新型“旅游”

所谓虚拟旅游,简单说来就是与“现实旅游”相对的网络虚拟空间中的“旅游”,它“利用现实的虚拟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使旅游者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千里万里之外的风光美景,它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了一个真实世界之外的生活和休闲的空间,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旅游者的精神寄托,从而收获一个完整的旅游体验。”[1]当然,这只是一种狭义的、理想状态下的虚拟旅游,它能够依靠现代虚拟技术“复现”、分享和“体验”旅游资源,进而“增强”甚至完全取代人们在现实旅游中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打造的影像产品是塑造这一虚拟体验的核心。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旅游景“点”的深度展示,既可以从各个角度完美呈现其中的细节,同时还可通过视频、图像、文字等辅之以详尽的解释说明,为观看者提供现实场景中无法提供的内容(如景观还原、多媒体呈现等),即“增强现实技术”(即AR);二是对旅游景“区”(空间)的完美呈现,不管身处何地,人们只需借助一个信息接受终端就能够在实现在虚拟空间中自主移动和转换视角,游览“景区”,即我们正在不断完善的“虚拟现实技术”(即VR)。

目前,增强现实技术已经在旅游的许多环节之中得到应用。如游览导航,它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图片更加具象地呈现空间布局,比传统二维平面的电子导航更为鲜明、准确,可以帮助用户实时获取周边场景的细节。在日本东京,阳光水族馆推出了一款AR应用程序,游客们打开后对准街道,屏幕上看到的是几只摇摇晃晃在前面帶路的小企鹅,指引着游客前往水族馆,既直观又富有趣味。我们可以看到,增强现实技术更加是在现实空间中利用虚拟景象便利和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一种实地旅游的智能化。这正是当前旅游业界正在不断推进的“智慧旅游”——而非真正的“虚拟旅游”。与此相比,“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一方面,它要求虚拟资源不仅能够完整再现景区的所有细节,同时还能够依据游客的视角实时变换空间的格局,真正实现旅游的“身临其境”;另一方面,它还需要高速的网络传输和数据压缩技术作为支撑,帮助用户在获取数据资源时不会出现“卡顿”现象。纽约马立奎特万豪酒店中设立了一个特殊的“电话亭”,游客在这里可以使用Oculus Rift的VR头盔享受“4D”虚拟旅游:“你感觉周围越来越热,温暖的风拂过脸庞。睁开眼,你发现自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海滩,这里是夏威夷。”[2]这里不仅能够营造与现实几乎一致的图景,同时还可以赋予体验者真实的感觉,这正是虚拟旅游的未来。

二、虚拟旅游的优势与前景

从当前虚拟旅游的理念和探索来看,它完全可以作为现实旅游的替代性选择,创造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和消费模式。近年来,虚拟现实已经成为诸多企业和资本关注的焦点,谷歌、微软等早已开始了相关技术和内容的研究,而VR技术在游戏、购物、赛事直播、商务洽谈等领域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实践,而随着虚拟技术在场景塑造、感官营造、人机交互等领域的进一步深入,虚拟产品的完善和人们消费习惯的培育,虚拟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布局和应用必定会成为下一轮资本的风口。

在旅游中,虚拟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收益十分显著。对于景区而言,虚拟旅游能够缓解交通、住宿和设施方面的压力,用几乎无上限的“虚拟空间”承载现实空间中游客人数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让景区摆脱天气、季节、突发事件的限制,永远开放。而对游客而言,虚拟旅游最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便利了旅游的行程,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虚拟旅游为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渠道,它可以虚拟技术创新旅游产品的形式,原本只能“远观”的景物被带到了身边,所有的细节,乃至触感都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得到体验。2017年,故宫推出了VR4D沉浸式体验馆项目——《朱棣建造紫禁城》,游客戴上头盔后,好像突破了时空限制,跟随着明朝皇帝朱棣在历史场景中走动、触摸,聆听紫禁城修筑的故事。这一产品让游客的故宫之行有了更丰富的感受,也加深了对故宫的历史、结构、细节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到,虚拟旅游并非简单地将现实空间转移、复制到虚拟世界,而是要对旅游原有资源进行创新性的加工,打造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体验更加新奇的文化产品,让游客能够享受到一种现实空间中无法提供的旅行。

三、文化与虚拟旅游融合的路径

从虚拟旅游产品的创新性来看,虚拟旅游无疑为当前文旅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渠道。一方面,虚拟旅游是一种完全人造的空间,这里所有供人游览和消费的对象都凝聚着设计者的理念和品味,即使是完全再现的自然风光,也都会因创作者选取的角度和时间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样态。因此,虚拟旅游不能仅仅停留在依靠新科技“噱头”来营造卖点的层面,而是要真正挖掘景区或景点的特质和内涵,以产品的“文化底蕴”来吸引游客;另一方面,从消费期待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在虚拟旅游中购买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旅游产品”,同时还包括科技所带来的更为便捷和智能的服务:景区讲解、商品购买、个性化推介以及旅游体验分享等等。总之,作为一种未来可期的旅游模式,虚拟旅游必将引发旅游产业生态的巨大变革,将以观光、娱乐消费为主体的休闲旅行引向文化欣赏与感悟的深度旅游。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旅融合是虚拟旅游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归宿,而虚拟旅游则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破题点:

(一)推进5G科技的文旅产业落地

2019年是中国5G商用元年,伴随着这一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各种传统行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变革。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5G拥有超高网速、超低时延、超大连接三大特点,对传输速率、画质要求很高的VR产业助益颇多。一方面,它可以在前一代通信技术塑造的人与人互通的基础上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现实中的一切都能够在虚拟世界中以信息、数据的形式得到呈现,由此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识别、加工、定位和协同交互;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的处理和传输能力,人们可以制作超高清、无延迟的影像内容,让VR体验的“沉浸感”更强。在此,无论是作为管理者的政府部门,还是市场参与者的旅游相关企业,都应当积极探索5G环境下虚拟旅游发展的可能性,把握这一科技引领产业变革的契机。

(二)打造新的文旅产品创新点

文旅产品的创新是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核心要务。在中国,旅游产业的收益主要集中于低层次的景区门票销售、餐饮住宿等方面,文创产品一直都是其中的短板。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打开新的窗口。在内容方面,虚拟技术能够运用多媒体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综合文字、图片、影像、全息投影等途径直观且“真实”地再现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受众更易接受更有购买欲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虚拟技术所提供的“沉浸式体验”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它所营造的虚实、古今场景融合的空间能够充分展现产品背后的文化“意境”,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受,总之,虚拟技术作为最新科技的代表,“既丰富了文化创意产品的载体形式和传播手段,也从客观上关联了文化创意产业和虚拟现实行业两个领域,拉动了对文创产品的消费需求,使得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总量得到不断提升。”[3]

(三)完善线上精准宣传与服务平台

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产业形态,虚拟旅游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和旅游体验,为旅游商户和游客之间建立便捷顺畅的沟通渠道,“运行在云计算上的大数据平台能够满足海量旅游利益相关者接入,并将信息映射到大数据平台,敏捷地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场景化预订。”[4]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旅游商户可以根据游客群体不同的需要推出个性化或定制化的产品,采用定向投放的方式向目标客户群体宣传自身的产品,不仅节约了宣传的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影响的效力。再者,虚拟旅游能够融合各种文化信息资源投入到产品宣传中,既可以帮助游客在做出选择之前就充分了解目的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实时的导览、讲解、咨询、投诉反馈等服务,对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有很大的作用,真正实现旅游服务的“个性化”。

四、结语

5G已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科技时代,虚拟技术的应用会大大改变各种产业的生态圈。当然,虚拟旅游并不会完全取代现实旅游,但它作为最新互联网科技催生的一种形态,能够为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打开了一条更为便捷的通道。

参考文献:

[1]陈佳佳.“虚拟旅游”构成及其表现形式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1):142-143.

[2]For Marriott, the future of travel is a virtual-reality teleporter phonebooth[EB/OL].https://www.digitaltrends.com/photography/marriott-oculus-rift-virtual-real-world-application,2014-09-28/2019-04-09.

[3]栾之珑,鲁晓波.设计研究中的价值挖掘——虚拟现实文创产品的价值分析[J].齐鲁艺苑,2019(04):62-66.

[4]李恒,全华.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旅游虚拟产业集群研究[J].经济管理,2018,40(12):21-38.

作者简介:

张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以及政治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文旅融合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与机制研究”(项目号:2019B574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策略研究
拓宽非公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研究
供应链协同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现状、效应与策略
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非金融企业去杠杆路径的研究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包装艺术的发展与现代包装的设计研究
探究我国国际结算和贸易的融资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