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民营企业已成为稳增长和保就业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但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稳步发展和逐步壮大。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仅仅靠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单方的努力难以奏效,必须通过社会各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创造和形成良好的融资环境: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搭建完善的融资平台;金融机构要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能力;民营企业要强化自身管理,降低企业经营中的主观风险;社会大众也要积极参与到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环境 产品创新
经济学界对民营企业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私人经营、私人享受投资收益、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本文所讨论的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已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2015年统计数据指出,全国民营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缴纳税收也占全国总数60%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农村转移就业岗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占全国65%、专利发明占全国75%,新产品80%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是否依然保持稳步增长。因此,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变”,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尽管政府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民营企业融资领域“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却依然客观存在,甚至存在“没门”,不知道“门”在哪里的情况。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亟待有效解决。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研究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对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表现
“金融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现为企业从金融系统获取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的高低。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求贷无门
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较非民营企业存在更多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民营企业不同的融资方式中,企业自我融资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它渠道为2.9%。可见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靠自有资金滚动起来的,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但在具体的实际执行中,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民营企业融资领域“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依然客观存在,甚至存在“没门”,不知道“门”在哪里的情况。
(二)民营企业融资贵,融资成本高
民营企业融资难体现于准入门槛高、困难多、阻力大;融资贵则体现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代价大。今年来政府已连续出台一系列措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贵问题,如央行采取了降准降息定向降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中担保、评估等环节收费高等现象仍然突出,不能享受同国有企业同样的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不仅加重了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负担,而且造成民间金融体系违约风险加大,民间金融市场危机生成可能性加大。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从企业自身来看
经过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但同时自身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内部治理结构上有的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有的采用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导致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较弱。少数民营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但也因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导致管理制度执行大打折扣。另外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流动资本金不足、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信用状况不透明等严重缺陷更是比比皆是。再加上盈利能力较差,自我积累不足,短期行为严重,关停并转比较频繁、随意,银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都促使银行很难认同民营企业的实力。
(二)从金融机构来看
金融机构借款是民营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银行借款占融资的绝对主导地位。但金融机构作为经营风险的组织,对利润有天生的追求。因此,金融机构从重视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出发,容易放大贷款过程中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同时,出于风险考量和审慎经营的需要,银行贷款审批权力高度集中,贷款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但企业急需资金用于生产,二者的矛盾比较突出。且民营企业由于经营不够稳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很多企业融资多为短期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外部资金在负债中所占比重较低。民营企业的贷款金额一般较小,银行贷款的“单位成本”势必相对提高。这些均导致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融资大大降温。
(三)从政府角度来看
由于地方政府负有发展经济、安排就业的责任,通常具有较为宏伟的发展规划,持续需要大量建设资金,而财务方面却又持续处在软约束状态,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本身对融资成本不敏感,大量的国有企业、无效率的企业,挤占了太多的信贷资源,亦推高了融资的资金成本。同时,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仍在进行中并势必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试图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政策的执行关键在于落地,仍然需要政府加强督导和推动的力度。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
(一)企业应该怎么做
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深刻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通过坚持诚信守信,提高资信度,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还要注改善经营管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证券市场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积极探索获取风险投资的青睐。此外,民营企业要提高对政策敏感度,加强创新创业,获取政府的资金支持,赢取税收返还、产业基金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二)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要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金融机构要通过权威数据平台,获取企业征信信息、交易信息、账务信息等关联信息,通过大系统大数据的支持,获取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线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通过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标准化、便捷化的流程,加大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快速服务能力。
(三)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
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行担保行业之外,还应该考虑其他为民营企业增信的模式,如推出国家排行榜、产业协会排行榜等;也可由国家认可和监管的第三方风险评估机构提供全面的管理评估报告等。同时,政府要严格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和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对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一律取消。规范担保、评估、登记等收费。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适合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特别要推动大型商业银行扩大服务中小企业业务。
(四)社会大众应该怎么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中,社会大众既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监督者,也是民营经济壮大的参与者。在创新创业蔚然成风的当下,社会大众既要重视自身的信用记录,也要参与到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
参考文献
[1]高连和.制度过剩与制度短缺并存: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双重制度性壁垒[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张宗新.经济转轨期融资制度的模式重构与创新[J].经济评论,2005,(2).
[3]张力.浅析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降碍[J].经济问题探索,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