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方案下英汉存现句对比分析及生成研究

2020-10-22 01:32张静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英汉方位短语

张静媛

(吉首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存现句是一种用来表达某人或某物的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型。作为人们表达体验的一种常用方式,这种句型几乎被运用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在英语中,典型的存现句型如下。

(1)a.There is/stands a man in the yard.

b.There came from the forest a tiger.

c.Under the tree stood an old man.

在汉语中,典型的存现句表达如下。

(2)a.门口坐着一个人。

b.有一位老人站在树下。

可见典型的英语存现句是以一个非重读there开头,汉语以一个方位短语开头。

该文以生成语法最简方案为理论框架,将对英汉存现句中各部分成分的句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就英汉语存现句的生成过程进行研究。

1 英汉存现句的相关研究

对英语存现句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homsky[1-2]的格传递假说(Case Transmission Hypothesis)和“逻辑词缀”(LF Affix)假说[3]。然而,这两种假设都基于there 本身不需要格的前提,并且语链和逻辑词缀操作的合法性也受到很多质疑。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研究理论来自Belletti[4]的直接赋格假说(Direct Case Assignment)。然而这种假说违反了被誉为普遍语法的“Burzio 定律”,引起很大争议。

相对于国外句法角度的研究,国内对汉语存现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语的判定、 存现动词的界定和存现句型的分类等。

对英汉语存现句的对比研究,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韩景全[5]和李京廉、王克非[6]。韩的研究基于Chomsky 的逻辑词缀假说,李京廉、王克非将动词后NP 视为名词谓语,合理性都值得商榷。

2 英汉存现句对比分析

针对国内外的研究问题,下面将对英汉存现句型各部分成分的句法特征进行对比研究。

2.1 关于there

以Chomsky 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英语存现句中there 是为了满足EPP 而存在,无实义。然而,对比研究发现there 具有特殊句法特征。

第一,there 有格需求。

(3)a.I believe [him to be innocent].

b.I consider [there to be a solution].

在(3a)中,him 从believe 获得结构格,可见,(3b)中的there 也应获得来自consider 的格,因为这两个句子拥有相同句法结构。

第二,there 在存现句中具有[+N]名词,[+Loc]地点特征和不完全φ 特征,是一个准论元(quasi-argument),there 的原始位置是位于νP 嵌套结构的[Spec,νP],即标志语位置。

(4)a.Is there any hope? (疑问句)

b.There’s no hope,is there? (附加疑问句)

c.There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a revolution.(被动)

d.There seems to be something brewing[7].(提升)

由(4)可见,there 在句中出现的位置通常由名词或代词占据,因而there 具有[+N]名词特征。

(5)From the East (there) came three guests.

在(5)中,当方位短语放在句首,there 变得可有可无。然而如果去掉方位短语,凭直觉我们能感受到there 隐含表示地点的语义。因而,英语存现句中,当方位短语出现时,there 是该短语在LF 上的同标共指成分,具有[+Loc]地点特征。

(6)a.Came three guests.

b.It came three guests.

在(6)中,句子如果缺失了there,甚至用it 取代there,均不成立。可见there 的句法功能不只满足EPP。我们大胆把there 看作是英语存现句的论元之一,根据“Burzio 定律”,非宾格动词没有域外论元,因而there 只是一个准论元(quasi-argument),位于νP 嵌套结构的标志语位置,能从ν’ 获得准提元角色,并且只具备不完全φ 特征。

2.2 关于存现动词

Levin&Rappaport[8]把存现动词分成四类:非宾格动词(如appear,arise,exist)、临时非宾格动词(如ride,walk,stride)、部分被动动词、部分作格动词等。

范方莲[9]把汉语存现句中的动词分为3 类:典型不及物动词(如睡、躺、坐)、不及物和及物混用动词(如放、挂、摆)和及物动词(如写、画、刻)。

可见英汉存现动词种类繁多,然而根据“Burzio定律”,非宾格动词没有域外论元,也不能授宾格给域内论元。以上除了典型非宾格动词外,其余类型的动词如何能胜任,实现非宾格化呢?我们通过语言例子进行分析。

(7)a.He hangs a beautiful picture on the wall.

b.On the wall(there)hangs a beautiful picture.

c.On the wall hangs a beautiful picture by him.

(8) a.他放一本书在桌上。

b.桌上放着一本书。

c.桌上被他放着一本书。

从(7a)和(8a)可以看出,“hang”“放”是三元动词,当它们进入存现句(7b)(8b)后,域外论元“He”和“他”被去除了,只留下两个域内论元(动词后NP 和方位词组),否则,如(7c)和(8c)所示,句子就会不成立。可见,三元动词进入存现句时,域外论元将被删除。

可以肯定,无论是哪种动词,在进入存现句时都经历了一个非宾格化的过程,动词的施事(agent),即域外论元被去除,只留下受事(theme),即域内论元。这也意味着“Burzio 定律”对存现动词仍然有效,在存现句的研究中,动词后名词的赋格问题是核心。

2.3 关于方位短语LP

英汉存现句有一种共同的句型,即以方位短语(LP)开头的倒装句型,其结构为:LP+V+NP,如(7b)。

我们已经证明了三元动词进入存现句时会去除施事角色,留下两个域内论元,方位短语LP 就是其中一个论元,因此除了带有[+Loc]地点特征,LP 也带有论元具备的[+N]名词特征。

(9)a.There came a guest from our village.

b.There came a guest.

c.我们村来了一个客人。

d.来了一位客人。

从(9)可见,当不强调地点信息时,方位短语可以省略,因此它不是不可缺的论元,而是存现句中另一个准域内论元,带有[+N]名词特征,和不完全φ特征。

作为论元,LP 必然有格需求。但英语中的方位短语都带有一个介词,如(9a)“from our village”; 汉语中,方位短语做表层主语时,都能在最前面加上一个介词,如(9c)“我们村”可以改为“从我们村”,因此方位短语实际上也能看成是介词短语PP。在PP 中,介词是一个强中心语,本身具有授格能力,因而LP的格需求在LP 完成组合(merge)的时已经被满足了。

3 英汉存现句的生成过程研究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英汉存现句的生成过程,并寻求这种句型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共性。

3.1 理论框架

生成语法最简方案[10]及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如组合(merge)、算子移位(movement)、一致(agreement)、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等将被用于对英汉存现句典型句型的生成过程进行推导,并用νP嵌套结构处理存现句的复杂述谓结构。针对句型的特殊性,我们在分裂CP 层设置了一个ExP 投射层(Existential Phrase Projection),位于CP 和TP 之间,中心语Ex 包含不可解释[+V]和[+Loc]特征。

存现结构各部分成分包含的句法特征归纳如下。

Ex:不可解释[+V]和[+Loc]特征。

T:不可解释φ 特征,[EPP]特征。

轻动词ν:不可解释性不完全φ 特征。

there:不完全φ 特征,[+N]特征,[+Loc]特征和不可解释格特征。

动词后NP:不可解释格特征,不完全φ 特征和[+N]特征。

方位短语LP:[+N]特征,[+Loc]特征和不完全φ特征。

对英汉存现句生成过程的研究涉及以下典型句型。

There+be/V+NP+LP (英语存现句)。

LP+V+NP (英汉语存现句)。

另外,在研究中当NP 无法通过普通句法操作获取格时,可运用违约格(Default Case)理论。

3.2 英汉存现句的生成过程

英语存现句最具代表性的句型如下。

There is/stands a man in the yard.→There+be/V+NP+LP。

另一种是倒装结构如下。

Under the tree stood an old man.→LP+V+NP

汉语存现句最常见的句型如下。

门口坐着一个人→LP+V+NP

3.2.1 There+be/V+NP+LP 的生成过程

以“There is/stands a man in the yard”这个句型为例,英语存现句There+be/V+NP+LP 的生成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t 表示移位操作留下的语迹。

图1 There+be/V+NP+LP 的生成过程

首先是组合操作。“be”/动词stand 与LP in the yard 组合成V',然后再与动词后NP a man 组成VP a man be/stand in the yard。VP 接着与空(null)ν 组合成ν',ν'与域外论元there 投射为νP,构成述谓结构。

其次是移动操作。轻动词ν 是个强中心语,因而引发be/stand 从V 提升附到其上,然后be/stand 继续向前移动到T 位置,以获取它的屈折性。T 包含不可解释φ 特征和EPP 特征,因而成为探针,寻找一个名词性目标,面对3个选择:there,动词后NP 和LP,T 选择了a man,因为如果选择there 或LP,T 仍然不能被完全赋值,因为there 和LP 只包含不完整φ 特征,不符合经济原则。T 和NP a man,通过特征复制(Feature-Copying)T 被赋予了和a man 同样的性和数特征,动词be/stand 从T 处获得了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态,被解读为is/stands,T 的不可解释EPP 特征被删除的同时,T 为a man 授予了主格,解决了动词后名词的赋格问题。最后,is/stands继续提升至ExP 投射的中心语位置以消除其不可解释[+V]特征,而Ex 作为探针寻找一个名词性目标,填充词there 因为有格需求而活跃成为最佳选择,于是there 提升至ExP 的标志语位置,通过中心语与标志语一致操作,there 携带的[+Loc]特征消除了Ex 的不可解释[+Loc]特征,而Ex 授予there 违约格,there 的格特征得以消除。最后是ExP 与C 合并为CP。所有成分的不可解释特征全部删除。

通过以上操作,解决了典型英语存现句动词后NP 的赋格问题,也解释了谓语动词在性和数方面与动词后NP 的一致问题。

3.2.2 英语存现结构LP+V+NP 的生成过程

以“Under the tree stood an old man.”这个句型为例,英语存现句LP+V+NP 的生成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英语存现结构LP+V+NP 的生成过程

首先,主语填充词there 没有从词库中选出。组合操作: 动词stand 与LP under the tree 合并为V',V' 与NP an old man 合并为VP,接着VP 与空轻动词ν 组成ν',然后再与一个空的标志语投射为νP。面对两个名词性目标NP an old man 与LP under the tree,T 选择了动词后NP(根据经济原则),通过特征复制,T 被赋予NP an old man 同样的φ 特征,而T 携带的EPP 特征被消除,并授予NP 主格。因为ν 的词缀特性,从而引发动词stand 从V 并入ν 的移动。其次,stand 移位到T 去实现曲折变化(一般过去时态),从而解读为stood,最后stood 继续前移至ExP 的标志语位置,以消除Ex 的不可解释[+V]特征。与此同时,空的轻动词为消除其不可解释不完全φ 特征,选择LP under the tree,其不完全φ 特征恰好与ν 匹配。作为准论元,LP 继续前移至ExP 的标志语位置,通过一致操作,LP 消除了中心语Ex 的不可解释[+Loc]特征。至此,句中各成分所有不可解释特征均消除完毕。

4.2.3 汉语存现结构LP+V+NP 的生成过程

以“门口坐着一个人”这个句型为例,汉语存现句LP+V+NP 的生成与4.2.2 类似,不再累述。生成过程如图3 所示。

4 结语

该文首先对英汉存现句中各部分句法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在生成语法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内,对英汉典型存现句型的生成过程进行推导,在没有违背“Burzio 定律”的基础上,成功解决了存现句动词后名词短语的赋格问题,并很好地解释了存现动词与动词后名词短语在性和数的一致现象。研究发现,汉语存现句的派生过程和英语存现句倒装结构的派生过程是一样的,虽然汉语动词在表层缺乏曲折变化,但在深层结构中与英语是一致的,从而也佐证了Chomsky 关于语法的普遍性原则的观点,认为不同语言间的差异最主要是由词库的差异引起的设想。但是该文的讨论主要关注存现句的典型句型,对于其他复杂句型还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英汉方位短语
认方位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健民短语》一则
Word Fun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