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衔接高等数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2020-10-21 23:24杨文菲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中职学校

杨文菲

摘 要:高等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学科,是各类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属于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各科成绩都很不理想,尤其是数学学科。然而,中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情况如何,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中职学校 高等数学 体会与思考

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基础性、逻辑性、理论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一听不会,二写不会,三做更错”,或生搬硬套、遇到实际问题不会分析的状况,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真正“会阅读”“会学习”,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一、中职学校中高衔接学生的学习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普通高中的淘汰者,学习基础都普遍较差、行为习惯也不怎么好,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或沉迷于网络游戏、谈恋爱、抽烟酗酒等。这类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习惯自暴自弃,对老师、家长有逆反心理,这些都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增加困难。由于高等数学是一门复杂、抽象、内容严谨的学科,所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就是难上加难,正如学生自己调侃的:学校里面有一棵树,叫“高数”,期末考试很多人都挂在“这棵树”上。

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在中职学校中高衔接班级一般开设一个学期,教学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有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等。这些内容逻辑性、抽象性都比较强,学习起点高。再加上中职学生往往会谈“数”色变,他们从心理上就排斥数学,不愿意学习数学。对90%以上的学生来说,数学就是“天书”,不可能学得懂。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多想办法,着手从教材的编制、授课方法的改变等途径,探索出一条比较符合中高衔接学生学习的新路子。

二、注重理论基础知识讲明白、讲清楚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它是推导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定要注重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时,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史,或把一些法则、性质编成学生容易记住的順口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法则、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中职数学“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号”时,我总结为“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意思就是:对于一个角α,在一象限全部是正号;二象限只有sinα>0,其余<0;三象限tanα>0,其余<0;四象限cosα>0,其余<0。这样一总结,学生轻轻松松就把本节课的内容学会了。这样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何乐而不为呢?又例. 在讲授“两个重要极限”的公式二e 时,应该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公式的结构特点:

指数与1后面的加数互为倒数。

例题:

步骤简单易懂,第一步:减法变加法,第二步:指数与加数互为倒数,再乘以某数。这样举一反三,我的学生还是能听懂的。讲讲练练,练练讲讲,理论到应用,应用到理论。一节课可以让学生既记住了公式,又掌握了应用,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中高衔接班级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1.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的专业应用,以便提高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适应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网上学习等手段进行跨专业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会相关课程的一些专业知识,把这些专业知识有机地与数学知识融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相比,它有着更为丰富、广泛的内容,所蕴含的思想也更为深刻,它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师不加强学习,你怎么教学?怎么适应时代的发展?

2.适当降低教材难度,把握知识的实用性和合理化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总结,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记住最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讲授高等数学前,就应该清楚学生已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做好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知识的衔接。一元函数微积分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初等函数,而初等函数的基本单位是基本初等函数,学生对基本初等函数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复合函数、极限概念、导数运算等的学习,所以对基本初等函数定义、图像、性质的复习非常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使其成为有效知识。

高等数学的内容抽象性强,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论述、证明等,删去过于烦琐的、抽象的叙述。形如在讲“导数”一节里,例:利用导数定义,求函数y=x2-1在x=3处的导数。

所以,y=x2-1在x=3处的导数。课本的这种解法,教师都觉得很烦琐,何况学生,形如这样的内容可以删去。同样这个题目,教师教授导数公式后再来解,就非常简单明了。

解:因为y=x2-1,所以y'=2x。在x=3处的导数是y'=2×3=6。所以,。这种方法,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教师应从便于学生理解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加工、有效整合,尽量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总之,高职数学教学的进步、发展、完善,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多参与同行交流,多参与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不断开阔眼界。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把高等数学这门课讲好,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达到教与学的双赢,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型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广恩.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时空,2008

(08).

[2]邹淑芳,杨亚荣.高等数学[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09).

[3]谢安邦,唐安国,唐玉光.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