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10-21 12:55陈宏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化学课堂中学化学

陈宏鹰

摘要: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意识和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和观察、认知、积累、思维、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初中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更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要创造一定条件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模仿、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发现相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判断、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初中化学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一个比较适宜的学习环境,竭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活动。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采取开放形式。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发挥想象力,养成学习中的创新习惯和创新胆识。鼓励部分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和创新计划变成学习中的现实。让学生自己品尝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领略创新的实际意义。

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产生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的潜在能力,产生创新的欲望。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和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来强烈地刺激视觉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加入指示剂之后的酸碱中和反应、镁条燃烧、喷泉、爆炸等实验来培养学习兴趣。但这种好奇与兴趣不稳定,教师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这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保、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侯氏制碱法等化学发展史来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发奋学习的动机。另外教师良好的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和鼓励学生,幽默大方的言谈举止等因素都会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创新意识。

二、教学中激励学生培养创新学习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于教师、不盲从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氢气性质"时,教材上用纸筒来收集氢气,然后点燃氢气引起爆炸来证明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由于实验的成功取决于收集的氢气,也正是难于直观地判断氢气的收集量,有时很难保证爆炸成功。这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是否还有其他相对简单,实验比较明显的方法"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从改变用纸筒收集气体的方法去讨论和思考,自行得出"可用密封性较好的小食品塑料袋收集氢气"的答案,这种方法非常直观。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是有一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中可以通过讨论和探索一些问题来改变传统的做法和学法。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创新精神。

三、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初中教育阶段,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特别重要。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作用,也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酸碱指示剂后,可布置课外家庭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来验证指示剂在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又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简单装置,可以参考教材来设计,也要鼓励尽可能地与教材不要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意向方案,要进行表扬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能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就是说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开展课外小型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学习中的小型科技活动开展状况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创新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开展课外小型的科技活动。可以从组织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始,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具备创新活动的基础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必要时进行创新活动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外活动中,可以先安排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并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和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实际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 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不断地形成创新能力。

结语

总之,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开展创新活动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想品质。教学中注意学生独具特色和新颖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因为不合常规而任意抹杀。要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课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大胆质疑,进行猜想,然后进行探究,继而对结论进行讨论,归纳。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化学课堂中学化学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