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标
摘要: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发展不足,发展中营养不良。如何才能够使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摆脱困境,实现健康稳步地发展,走内涵丰富,外延明细的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之路势在必行。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集约化、市场化、集团化、职业化、法制化、有序化。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出路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世界技术革命浪潮而必然出现的结果,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产物,是适应中国经济腾飞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必然需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顺应世界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三十多年以来,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高潮的几个阶段,它的出现无疑是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壮大是在与传统习惯势力和落后的偏见斗争中逐渐稳步发展起来的,它在普通高等教育一边倒和普通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夹缝中脱颖而出,她的出现无疑带有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发展不足的痕迹,发展又是摇摆不定,徘徊不前,举步维艰,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地区发展优势的不平衡,势必折射到职业教育发展上的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更是带有“贫血症”中艰难发展。人民对职业教育过高的期望和需求与中等职业教育实际的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对职业教育要求的过高期望和职业教育实际发展不足的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职业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与职业教育高度发展不相协调的矛盾十分突出,职业教育职业化不到位与社会需求错位的矛盾十分明显,职业教育产业化生成不具备与中国企业用人准入的产业链不衔接的矛盾十分突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条件是艰苦的,发展是艰难的。探索一条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路子是十分必要的,走出一条内涵丰富,外延明晰的职业教育之路是势在必行的。
一、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集约化
三十多年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始终是在与普通教育不相协调中艰难起步的,是在与普通教育的强势压力下分得一杯羹的,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发展不足。基本上是以普通教育为蓝本亦步亦趋,徘徊缓行的,总摆脱不了普通教育的模式和影子。职业教育模式是粗放型、书本型、模糊型的,不是集约化、操作型、实用型的。职业教育基础薄弱,设施简陋,师资缺乏,专业设置不明晰,象征性地开设一两门专业基础课,便是大量的文化课程,培养的目标还是以考大学为目的,实际的“翻牌高中”。职业教育培养的方向仍然是以升学为目的。生源上的绝对劣势,势必败下阵来。这是与集约化的职业教育目标相悖的,是职业教育的桎梏,无疑是背着枷锁和包袱与普教竞争,是职业教育的悲哀。高考式的职业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甚至走到了死胡同,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于是就业式的职业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这无疑又是一大进步。但是在专业设置,课程配置,教学形式等方面又是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填鸭式,满堂灌,书本上学技术,黑板上学修理。这种教育模式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经不起劳动力市场的选拔和考验。另一方面,办学单位和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有严重的错误认识,认为初高中升不了学的就理所当然的进职高,生源准入上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没有门槛,这从政策动意上讲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和运行中是极其错误的。这种决策性的导向本身是粗放的,滥造的,这是对职业教育的亵渎和不负责任。即使被视作是宽进,但我们办学单位又没有很好的严出,从源头、过程中、出口上,一路的粗放式怎么能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精细人才呢?集约化职业教育势在必行,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高品位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建设一流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搭建一流的职业教育平台,专业设置科学,课程资源整合到位,专业教学实训强劲,生源进校全程跟进,直至培养成功,经过劳动技能鉴定,综合素质严格考核,方可毕业,接受人才市场的选拔和挑选。
二、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制运行必然是一切为了市场,市场化是衡量一切行为的准绳,是鉴定一切社会活动的标尺。职业教育更不例外。首先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市场服务的,一切的职业教育行为是为了市场,一切的教育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其次,人们对接受职业教育的选择又是市场化的,什么走俏,什么红火,我就学什么,市场引导职业教育走向。这样一来势必决定职业教育的市场化走向。市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晴雨表。因此,职业教育一切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开展有的放矢的职业教育活动,选择科学适宜的职业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步入健康快速高效的快车道,积极跟进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中等专业人才。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发展从预测、设置、到培养、学成就业必须纳入市场化理念,给市场把脉,根据社会需求,做出贴近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预测,然后根据市场上得来的需求信息,为职业教育决策,专业设置,培养教育计划制定奠定了基础。这是从根本上扭转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被动局面的根本出路,这是摆脱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恶性循环的关键,是走出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越办越疲软的通道,是彻底消除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举步维艰、摇摆不稳、甚至滑坡怪圈的良策。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多注入些市场要素,那么,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源头活水才会滚滚而来。
三、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集团化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必然归置于职业教育的集团化。面向职业教育的市场化需求,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选择受市场欢迎且需求较为迫切的专业,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迫切期望的职业教育需求,职业教育就是实现人力资源与市场对接的载体和结合部,通过职业教育二传手的递接,将源生人力资源培养成社会需求的各类专门人才,输送到厂矿企业。这样就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将人民群众、学校、企业三者利益三位一体地得到实现。这样一来,学校就不是唱独角戏了,发挥它在产业链中独特的教育培养作用,依靠政府,联合企业,上挂下联横辐射,形成集团化办学模式。由此,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切桎梏就迎刃而解了。什么师资的问题、资金短缺的问题、实习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都可得到最好的解决。任何背离社会集团发展的单一职业教育模式,只能是小腳女人走路,不但走不快,还摇摆不稳。校企联合,集团化办学,形成共存共荣,共生共享,共同发展,使职业教育行为体现为一种集团化、实业化、科学化发展模式。集团化内部形成股东大会决策机制。这样一来,集团化的职业教育运行体系一旦形成,就成为职业教育永远不会枯竭的先进的生产力因素。职业教育再不会是依附于政府部门的事业机构,一切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棘手的问题都得到化解,职业教育就会在政府和企业的两轮驱动下,依靠自身得源于市场的活力,健康稳步地发展。
四、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职业化
在传统的企业用人模式,劳动力后备力量衔接上基本上靠顶替,师带徒的方式,解决企业劳动力的更新换代。企业本身承载着培养新的劳动力资源的责任。这是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简单情况下的劳动力后备力量的解决方式和主要途径。但是一旦进入大工业时代,分工越来越细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智力型人才需求就格外迫切。企业本身解决这些问题就有了一定的掣肘了,是生产呢,还是搞劳动培训呢?企业有能力拿出一定的力量来为自己培养人力资源的新生力量,这无疑是长袍穿短褂,对企业生產是包袱。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来,职业教育就是要为企业瘦身,轻装,为企业培养储备熟练的技术工人,彻底解决企业用工上的后顾之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就要具有全局性,前瞻性,职业化的服务功能,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化运筹教育机制,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专业设置都要突出职业化,不能搞所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抱着为企业为个体的理念,进行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分层次,精专业的培养,实现定方向,定人数,定专业的“三定”方针,使职业教育路子更加明晰化,专业化,职业化。是接受职业教育培养对象能够落地生根,自谋职业,自主就业,自我创业,自由发展。现行的变相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害的,这是职业教育没有健康发展起来的怪胎,打的职业教育的牌子,走的是普通教育的路子,“翻牌高中”的职业教育模式必须予以坚决取缔,实心实意办职教,扎扎实实学技术。同时开通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空间,开设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实现升学就业多渠道发展模式,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势均力敌,并驾齐驱的发展。
五、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法制化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兴旺,形成刻不容缓的共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要遇到旧的习惯势力的抵牾,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依靠职业教育本身克服各种习惯势力及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壮大,同时还要依靠职业教育立法来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从宏观到微观上都要确立它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全体公民,都要主动积极接受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在职的不断进行职业再培训,无职的,先培训后上岗。不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不准进入劳动力市场。在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对劳动者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准入制度必须严防死守,从法律的角度切实保障职业教育的健康规范运行。特别是“两后生”(初中后,高中后)的职业教育。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人民较高的文化需求与法律实际执行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自主选择教育与法律不相适应的矛盾。与此同时,还要出台一系列贯彻职业教育法制化的保障措施和办法。依靠政府全面统筹,积极创造社会职业岗位,协调企业,指令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源源不断。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法制化。
六、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有序化
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地区的差异。在实现职业教育的市场化过程中,如何实现不同地区、同一地区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工作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毋庸讳言,职业教育的市场化,是从根本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有较高的要求,同本地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矛盾特别突出,同时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与职业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特别突出,职业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特别突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规模化发展的不相适应,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均衡占有和由此产生的比较优势的不相一致,以及来自职业教育市场的混乱局面特别明显,特别是来自历史以及地区区位差异的省市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差异。这种种矛盾集中表现在抢生源这一职业教育第一资源的问题特别突出,由于职业教育法制化不到位,在争抢生源这一敏感问题上出现了许多不平衡,收学费与零学费的差异,零收费与招生奖的差异,空头承诺与实际不相符合的差异,诸多方面集中体现出的招生中的不公平竞争,极大地破坏了职业教育公平有序地进行和开展。这就要求职能部门规范职业教育市场,实现职业教育的有序化。各级各类学校不能拾到篮里都是菜,应当设立省市县职业教育的不同等级,对省市老牌中专应当设立门槛,接受较为高级的职业教育,应当对生源有个文化和素质的等级要求,不能大家一哄而上抢生源,应当出台制定职业教育不同发展的梯级结构,使其有序化,这与职业教育的市场化法制化是完全一致的,是不矛盾的。应当确立户籍所在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的格局,享受国家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和补贴,按照一定比例选拔进入省市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否则的话,按照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的混乱局面,似乎职业教育就在抢生源,谁把学生抢下来,谁就发展了。这是极其错误的,这让职业教育蒙羞,这是职业教育的失败,这是政府的不作为和不负责任行为。不讲任何条件的简单化做法是对职业教育的犯罪,是对职业教育的亵渎,进而是对职业教育对象的侮辱和不负责。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走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道路,必须走科学化发展的道路,这应该上升到国家行为,这应该上升到比扫除青壮年文盲还要迫切的战略地位,因为二十一世纪是职业教育大发展时期,任何一个不接受职业教育者的形成,就会产生大量的多余人,那是对民族的犯罪。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任务任重而道远。